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其中一种四通阀,包括主滑阀,所述主滑阀包括主阀体、主滑阀阀芯,所述主阀体上具有D管、E管、S管、C管,所述主滑阀阀芯装设于所述主阀体的主阀腔体内,所述主滑阀阀芯的移动能够实现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当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当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有效杜绝串气现象发生,管路导通切换过程更加顺畅、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四通阀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空调系统通过四通阀实现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转换,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季节对室内温度的要求。四通阀是压差驱动阀,其依靠活塞两端的压力差推动活塞实现换向,因此换向时必须保证活塞两端有足够的压力差以克服滑阀的摩擦阻力,当系统压差不足时,就会造成四通阀不换向或卡在阀体中间位置而出现串气状态。现有的解决办法常更改压缩机频率来增加推阀力,但过高的压缩机频率会导致压力冲击影响四通阀使用寿命,同时容易引起空调系统的高压保护触发信号进而导致空调器高压保护。结合附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的内部结构,前述的串气状态是指当主滑阀处于中间位置时,四通阀的E管、S管、C管相互导通(如图1中箭头示出,D管与S管形成贯通)形成串气状态使压力差难以建立,前述的中间状态为四通阀的主滑阀阀芯12的中心位置正好与主阀阀体11中心位置的状态为中间状态(可以理解为主滑阀阀芯12的几何对称中心线与S管管中心线重合)。此时,因为旁通量大,主滑阀阀芯12的两端压力差由于串气现象的存在使建立的压差较小,经常导致主滑阀阀芯12不能够克服主滑阀阀芯12与主阀阀体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出现主滑阀阀芯12的卡死现象,进而导致空调系统运行故障,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当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有效杜绝串气现象发生,管路导通切换过程更加顺畅、可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通阀,包括主滑阀,所述主滑阀包括主阀体、主滑阀阀芯,所述主阀体上具有D管、E管、S管、C管,所述主滑阀阀芯装设于所述主阀体的主阀腔体内,所述主滑阀阀芯的移动能够实现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当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优选地,所述E管、S管、C管沿所述主滑阀阀芯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滑阀阀芯包括封堵块,且所述封堵块具有分别对应所述E管及C管设置的第一封堵部、第二封堵部,在所述主滑阀阀芯的滑动方向上,所述E管与C管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Y,所述第一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封堵部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为MY,所述E管与C管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为LJ,所述第一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封堵部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为MJ,MY>LY且MJ<LJ,所述第一封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E管的长度、第二封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C管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封堵块包括封堵块本体,所述第一封堵部包括与所述封堵块本体一体的第一本体块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所第一本体块上的第一调整块;和/或,所述第二封堵部包括与所述封堵块本体一体的第二本体块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所第二本体块上的第二调整块。优选地,所述主滑阀阀芯还包括处于其滑动方向两端的推杆。优选地,所述主阀体的主阀腔体内在所述主滑阀阀芯的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腔、第二腔,还包括电磁先导阀,所述电磁先导阀包括先导阀体、先导阀阀芯,所述先导阀阀芯装设于所述先导阀体的先导阀腔体内,所述先导阀体上具有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第四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D管连通,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四管与所述S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四通阀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冷媒压力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滑阀阀芯的实时位置,所述冷媒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当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所述D管的实时冷媒压力。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四通阀。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贯通连接于所述S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所述D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之间还设有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能够可控制地导通或者截断所述D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优选地,所述泄压管路上串联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与所述D管的实时冷媒压力正相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四通阀泄压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系统中四通阀的高压泄压,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主滑阀阀芯的实时位置,当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获取D管的实时冷媒压力;当获取的实时冷媒压力高于预设冷媒压力时,控制泄压管路导通D管与气液分离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四通阀及应用其的空调系统,当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状态时,也即所述主滑阀阀芯处于所述主阀体的中间位置时,所述主滑阀阀芯能够对所述E管、S管、C管同时形成封堵,从而使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也即D管中的冷媒与S管中的冷媒不能串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主滑阀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D管通过E管或者C管与S管贯通串气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四通阀的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的切换过程更加顺畅、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出冷媒流向);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四通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制热工况,图中箭头示出冷媒流向);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制冷工况,图中箭头示出冷媒流向)。附图标记表示为:10、主滑阀;11、主阀体;12、主滑阀阀芯;121、封堵块;122、第一调整块;123、第二调整块;13、第一腔;14、第二腔;15、推杆;20、电磁先导阀;21、先导阀体;22、先导阀阀芯;30、压缩机;40、气液分离器;50、电子膨胀阀;60、室内机;70、室外机;8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四通阀,包括主滑阀10,所述主滑阀10包括主阀体11、主滑阀阀芯12,所述主阀体11上具有D管、E管、S管、C管,所述主滑阀阀芯12装设于所述主阀体11的主阀腔体内,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移动能够实现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当所述主滑阀阀芯12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该技术方案中,当所述主滑阀阀芯12处于中间状态时,也即所述主滑阀阀芯12处于所述主阀体11的中间位置时,所述主滑阀阀芯12能够对所述E管、S管、C管同时形成封堵,从而使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也即D管中的冷媒与S管中的冷媒不能串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主滑阀阀芯12处于中间位置时D管通过E管或者C管与S管贯通串气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四通阀的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的切换过程更加顺畅、可靠。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E管、S管、C管沿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滑阀阀芯12包括封堵块121,且所述封堵块121具有分别对应所述E管及C管设置的第一封堵部、第二封堵部,在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滑阀(10),所述主滑阀(10)包括主阀体(11)、主滑阀阀芯(12),所述主阀体(11)上具有D管、E管、S管、C管,所述主滑阀阀芯(12)装设于所述主阀体(11)的主阀腔体内,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移动能够实现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当所述主滑阀阀芯(12)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滑阀(10),所述主滑阀(10)包括主阀体(11)、主滑阀阀芯(12),所述主阀体(11)上具有D管、E管、S管、C管,所述主滑阀阀芯(12)装设于所述主阀体(11)的主阀腔体内,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移动能够实现D管与E管、S管与C管的分别导通或者D管与C管、S管与E管的分别导通,当所述主滑阀阀芯(12)处于中间状态时,D管与E管、S管、C管皆不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E管、S管、C管沿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滑阀阀芯(12)包括封堵块(121),且所述封堵块(121)具有分别对应所述E管及C管设置的第一封堵部、第二封堵部,在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滑动方向上,所述E管与C管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为LY,所述第一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封堵部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为MY,所述E管与C管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为LJ,所述第一封堵部与所述第二封堵部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为MJ,MY>LY且MJ<LJ,所述第一封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E管的长度、第二封堵部的长度大于所述C管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121)包括封堵块本体,所述第一封堵部包括与所述封堵块本体一体的第一本体块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所第一本体块上的第一调整块(122);和/或,所述第二封堵部包括与所述封堵块本体一体的第二本体块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所第二本体块上的第二调整块(1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阀阀芯(12)还包括处于其滑动方向两端的推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11)的主阀腔体内在所述主滑阀阀芯(12)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相之,罗建飞,李明,寇芷薇,何林,谢佳东,石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