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21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皮肤粘接层和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皮肤粘接层中部,固定座上扣合连接有扣盖,固定座和扣盖均为环形结构,固定座的上表面设有松紧固定机构和三组撑开件,松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传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齿轮的传动完成固定带的收缩和扩张,从而引流管的固定,易于医护人员操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工作中,引流管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引流管临床引用广泛,如患者胸腔或腹腔积液,需给予患者胸腔或腹腔穿刺,同时留置引流管,充分引流积液;外科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会给予留置一到多根引流管,及时并充分引流患者手术部位的积液,防止积液时间较长,造成感染,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充分引流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尤其重要,在佩戴引流管的过程中,由于拉扯或者病人佩戴不方便,引流管很容易从患者腹部或者胸壁脱落,引流管一旦脱落,由于肌肉收缩,引流管很难再次通过原孔道放置入患者腹腔,导致患者积液引流不充分,长时间的积液会导致患者感染,重者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引流管能固定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尤其重要,临床通常将患者引流管与患者皮肤固定,但是由于患者佩戴时间较长,一方面长时间固定线对患者皮肤有一定的拉扯作用,经常会引起患者疼痛;另一方面,在患者需要退管的时候,需要将引流管向外侧拉,固定线相对向内拨动,由于固定线放置引流管脱落,固定线在引流管上缠绕非常紧,难以拨动,因此给医疗工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引流管固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皮肤粘接层和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皮肤粘接层中部,固定座上扣合连接有扣盖,固定座和扣盖均为环形结构,固定座的上表面设有松紧固定机构和三组撑开件,松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传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第一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二齿轮,传动轴的下部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传动轴的上部向上穿出扣盖后连接有旋转扣,扣盖上沿径向方向螺纹连接有制动螺杆,制动螺杆的内端伸入扣盖内部与传动齿轮相接触;三组撑开件绕固定座呈环形阵列布置,每组撑开件均包括弹簧和撑开板,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的外缘,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撑开板;固定带环绕在三组撑开件的撑开板上,且固定带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上,固定带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上。皮肤粘接层的外表面固定有卡扣座,卡扣座上穿设有扎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固定引流管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引流管从固定座和扣盖中心穿出,之后再将皮肤粘接层粘贴固定在引流口附近皮肤,然后旋转制动螺杆,使得制动螺杆的内端与传动齿轮相分离,再转动旋转扣,传动轴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传动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第一和第二转轴转动,固定带的两端部被缠绕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固定带所围成的圈逐渐缩小,最终固定带环绕在引流管外壁周围,完成对引流管的紧固固定,接着重新旋拧制动螺杆,使得制动螺杆内端与传动齿轮相接触,制动螺杆用于抵触传动齿轮,防止传动齿轮转动,最后采用扎带对引流管穿出的部分进行固定;当需要松开引流管时,松开制动螺杆与传动齿轮,然后反向旋转旋转扣,在弹簧的拉力下,固定带逐渐松开复位,即可解除对引流管的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齿轮的传动完成固定带的收缩和扩张,从而引流管的固定,易于医护人员操作,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固定座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皮肤粘接层1和固定座2,固定座2固定在皮肤粘接层1中部,固定座2上扣合连接有扣盖3,固定座2和扣盖3均为环形结构,固定座2的上表面设有松紧固定机构和三组撑开件,松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4、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传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固定座2的上表面,第一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一齿轮5,第二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二齿轮6,传动轴的下部固定有传动齿轮7,传动齿轮7分别与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相啮合;传动轴的上部向上穿出扣盖3后连接有旋转扣8,扣盖3上沿径向方向螺纹连接有制动螺杆9,制动螺杆9的内端伸入扣盖3内部与传动齿轮7相接触;三组撑开件绕固定座2呈环形阵列布置,每组撑开件均包括弹簧10和撑开板11,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2的外缘,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撑开板11;固定带4环绕在三组撑开件的撑开板11上,且固定带4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上,固定带4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上。皮肤粘接层1的外表面固定有卡扣座12,卡扣座12上穿设有扎带13。本技术具体工作过程为:将引流管从固定座2和扣盖3中心穿出,之后再将皮肤粘接层1粘贴固定在引流口附近皮肤,然后旋转制动螺杆9,使得制动螺杆9的内端与传动齿轮7相分离,再转动旋转扣8,传动轴转动带动传动齿轮7转动,从而传动齿轮7通过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带动第一和第二转轴转动,固定带4的两端部被缠绕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固定带4所围成的圈逐渐缩小,最终固定带4环绕在引流管外壁周围,完成对引流管的紧固固定,接着重新旋拧制动螺杆9,使得制动螺杆9内端与传动齿轮7相接触,制动螺杆9用于抵触传动齿轮7,防止传动齿轮7转动,最后采用扎带13对引流管穿出的部分进行固定;当需要松开引流管时,松开制动螺杆9与传动齿轮7,然后反向旋转旋转扣8,在弹簧10的拉力下,固定带4逐渐松开复位,即可解除对引流管的固定。本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肤粘接层和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皮肤粘接层中部,固定座上扣合连接有扣盖,固定座和扣盖均为环形结构,固定座的上表面设有松紧固定机构和三组撑开件,松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传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第一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二齿轮,传动轴的下部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传动轴的上部向上穿出扣盖后连接有旋转扣,扣盖上沿径向方向螺纹连接有制动螺杆,制动螺杆的内端伸入扣盖内部与传动齿轮相接触;/n三组撑开件绕固定座呈环形阵列布置,每组撑开件均包括弹簧和撑开板,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的外缘,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撑开板;固定带环绕在三组撑开件的撑开板上,且固定带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上,固定带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上 。/n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肤粘接层和固定座,固定座固定在皮肤粘接层中部,固定座上扣合连接有扣盖,固定座和扣盖均为环形结构,固定座的上表面设有松紧固定机构和三组撑开件,松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带、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传动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传动轴均转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上表面,第一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转轴的下部固定有第二齿轮,传动轴的下部固定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传动轴的上部向上穿出扣盖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杨茂君李莉明月高全立王子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