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具领域,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弹性套体,所述弹性套体包括套体前半部分和套体后半部分,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半径比所述套体前半部分的半径大,所述套体后半部分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所述套体前半部分对应导管的位置设有一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处理口的另一侧,所述翻盖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口;所述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导管外露,避免导管被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对输液的液体进行温度调节,并且可以对置管的位置进行观察,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
技术介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一条导管置入血管直至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然后经置管给予静脉用药的技术,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以及药物刺激外周血管造成的静脉损伤。然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后,会有一小段导管留在体外,活动时容易造成导管的松脱,影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的使用寿命,增加重复穿刺的风险。为了防止留置针移动,大多是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的,这样的固定方式固定效果不理想,还有部分患者带管期间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活动,增加导管被污染的危险,另外,静脉输液时,在寒冷的季节,室温较低,液体的温度与人体温度可达20度左右,液体输入血管后,因局部温度下降,刺激血管引起收缩,浅静脉的回流血量减少,静脉充盈不足,不但影响液速,而且引起输液侧肢体寒冷感、疼痛感等不适,一般采用热毛巾取暖,而采用热毛巾包裹穿刺部位的方式,容易导致液体输入不畅或者穿刺部位肿胀,甚至将针头拉出。而在炎热的夏季,静脉输入低温液体对中枢性高温有显著的疗效,以往通常把液体放入冰箱中,降温后再进行输液,这样就浪费了治疗病人的宝贵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该保护套能够防止导管外露,避免导管被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对输液的液体进行温度调节,并且可以对置管的位置进行观察,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弹性套体,所述弹性套体包括套体前半部分和套体后半部分,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半径比所述套体前半部分的半径大,所述套体后半部分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所述套体前半部分对应导管的位置设有一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处理口的另一侧,所述翻盖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口;所述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调节套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保暖水袋或者冷凝胶冰袋,所述温度调节套设有防水材料层。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后半部的外表面还设有收紧带和收紧环,所述收紧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一侧,所述收紧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另一侧,所述收紧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收紧环后并折返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套体后半部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盖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前半部与固定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带。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套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mm-2mm的透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后半部分外表面还设有信息记录卡,所述信息记录卡具有信息记录标签黏贴区。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具有良好防止留置针脱落的效果,其穿戴舒适度高,而且下一次输液也不需要卸下保护套,更方便、省事,降低护士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针管血液的回流等情况,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具有保暖降温的效果。由于套体后半部分的半径比套体前半部分的半径大,套体后半部分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便于穿戴并且能放置保护套滑落,通过设置翻盖,翻盖上设置可视窗口,便于护士观察穿刺部位是否红肿,由于在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为穿刺部位提供了保暖或降温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为:1-套体前半部分;2-套体后半部分;3-防滑硅胶套;4-处理口;5-翻盖;6-可视窗口;7-温度调节套;8-收紧带;9-收紧环;10-魔术贴;11-固定槽;12-固定带;13-透气孔;14-信息记录卡;15-信息记录标签黏贴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弹性套体,弹性套体包括套体前半部分1和套体后半部分2,套体后半部分2的半径比套体前半部分1的半径大,套体后半部分2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3;套体前半部分1对应导管的位置设有一处理口4,处理口4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翻盖5,翻盖5通过连接件连接到处理口4的另一侧,翻盖5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口6;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7。本技术由于套体后半部分2的半径比套体前半部分1的半径大,套体后半部分2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3,便于穿戴并且能放置保护套滑落,通过设置翻盖5,翻盖5上设置可视窗口6,便于护士观察穿刺部位是否红肿,由于在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7,为穿刺部位提供了保暖或降温的作用。本技术的弹性套体长约10-15厘米,整个保护套完全包裹静脉置管,具有安全,防尘,透气,美观等效果,本技术同样可用于四肢的留置针穿刺时使用。根据治疗需要,在温度调节套7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保暖水袋或者冷凝胶冰袋,为穿刺部位提供了保暖或降温的作用,温度调节套7设有防水材料层,能够防止穿刺处感染。本技术的弹性套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根据肢体轮廓设计,适用人群范围较广,对于小部分偏瘦患者或婴幼儿,可以通过在套体后半部设置魔术贴10以方便调整套口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套体后半部的外表面还设有收紧带8和收紧环9,收紧环9固定连接在套体后半部分2的一侧,收紧带8的一端固定在套体后半部分2的另一侧,收紧带8的另一端穿过收紧环9后并折返通过魔术贴10与套体后半部分2连接。进一步的,翻盖5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槽11,套体前半部与固定槽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带12,固定带12通过子母搭扣连接在套体前半部,固定槽11为弧形,能够防止导管移位且便于观察输液状况,弧形的设计好处在于导管无论从侧方或者上方被拉扯,导管固定槽11都能有阻力点,单纯设计成竖直的固定凹槽,容易被单方向的拉力拉扯导致无阻力点。弹性套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mm-2mm的透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弹性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体包括套体前半部分和套体后半部分,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半径比所述套体前半部分的半径大,所述套体后半部分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所述套体前半部分对应导管的位置设有一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处理口的另一侧,所述翻盖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口;所述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包括两端开口的弹性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体包括套体前半部分和套体后半部分,所述套体后半部分的半径比所述套体前半部分的半径大,所述套体后半部分内壁贴设有防滑硅胶套;所述套体前半部分对应导管的位置设有一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通过连接件连接到所述处理口的另一侧,所述翻盖上设有透明的可视窗口;所述套体前半部设有套设有用于包裹套体前半部的可拆卸的温度调节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套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保暖水袋或者冷凝胶冰袋,所述温度调节套设有防水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静脉置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后半部的外表面还设有收紧带和收紧环,所述收紧环固定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巍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