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1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尼龙搭扣、颈带、套管、第二尼龙搭扣、头带、卡扣装置和吸汗装置,通过在颈带上设置了卡扣装置,再使头带绕着第一穿架和第二穿架依次从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穿引到穿板上,通过卡齿抵住头带,对其进行施力固定,并通过对头带的施力控制穿入的长度,达到使头带能够灵活的调节长度,提高佩戴的便利性的优点,并且通过在颈带上设置了吸汗装置,流汗时,通过无纺绵和吸汗孔对汗液进行吸收,并使其吸入海绵,令高吸水性树脂对汗液进行吸入存储,达到佩戴时能够对汗液进行吸收,提高病人佩戴舒适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治疗中,一些患者需要长时间透析的时候,需要在患者颈部静脉加装颈部静脉置管,通过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使医护人员可以便捷的将静脉置管固定在患者的颈部,从而有效的防止管道脱落和提高血液透析的稳定性,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但是现有的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带通过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导致长度调节十分不便,并且病人佩戴久后颈部受热容易出汗,导致佩戴时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带通过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导致长度调节十分不便,并且病人佩戴久后颈部受热容易出汗,导致佩戴时感到不适的问题,达到使头带能够灵活的调节长度,提高佩戴的便利性,并且佩戴时能够对汗液进行吸收,提高病人佩戴舒适度的优点。(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尼龙搭扣、颈带、套管、第二尼龙搭扣、头带、卡扣装置和吸汗装置,所述第一尼龙搭扣左右两端与颈带进行缝合,所述颈带右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套管,所述第二尼龙搭扣左右两侧与套管进行缝合,所述头带左端通过强力胶与颈带左侧进行粘接,并且颈带右端通过卡扣装置与颈带固定连接,所述颈带内侧与吸汗装置进行缝合,所述卡扣装置由框体、第一穿架、第二穿架、穿板、卡齿、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组成,所述框体内侧顶部、中部和底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具备引导功能的第一穿架、第二穿架和穿板,所述穿板前侧顶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卡齿,所述框体内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穿放所述头带的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所述框体后侧通过强力胶与颈带右侧进行粘接,所述吸汗装置由无纺绵、海绵、吸汗孔、第三尼龙搭扣、基布和高吸水性树脂组成,所述无纺绵后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海绵,所述无纺绵内部贯穿设置有能够导流汗液的吸汗孔,所述海绵后侧四周通过便于扣合和撕揭的第三尼龙搭扣与基布活动连接,所述海绵后侧中部设置有具备吸水效果的高吸水性树脂,所述基布后侧通过缝合方式与颈带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汗装置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并且吸汗装置在颈带上呈等距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架、第二穿架和穿板的外侧面摩擦系数大小为0.6,并且第一穿架和第二穿架的大小结构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卡齿外侧为三角形突出结构,并且卡齿的高度大小为1.5MM。进一步的,所述无纺绵、海绵和基布的覆盖面积一致,所述高吸水性树脂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吸汗孔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吸汗孔的内径尺寸大小为1MM。进一步的,所述基布的厚度大小为2MM,并且基布的宽度小于颈带的宽度大小。进一步的,所述基布的材质为涤纶。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材质为ABS。(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带通过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导致长度调节十分不便的问题,通过在颈带上设置了卡扣装置,再使头带绕着第一穿架和第二穿架依次从第一穿口和第二穿口穿引到穿板上,通过卡齿抵住头带,对其进行施力固定,并通过对头带的施力控制穿入的长度,达到使头带能够灵活的调节长度,提高佩戴的便利性的优点。2)、为解决现有的病人佩戴久后颈部受热容易出汗,导致佩戴时感到不适的问题,通过在颈带上设置了吸汗装置,流汗时,通过无纺绵和吸汗孔对汗液进行吸收,并使其吸入海绵,令高吸水性树脂对汗液进行吸入存储,达到佩戴时能够对汗液进行吸收,提高病人佩戴舒适度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吸汗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尼龙搭扣-1、颈带-2、套管-3、第二尼龙搭扣-4、头带-5、卡扣装置-6、吸汗装置-7、框体-601、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穿板-604、卡齿-605、第一穿口-606、第二穿口-607、无纺绵-701、海绵-702、吸汗孔-703、第三尼龙搭扣-704、基布-705、高吸水性树脂-70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尼龙搭扣1、颈带2、套管3、第二尼龙搭扣4、头带5、卡扣装置6和吸汗装置7,第一尼龙搭扣1左右两端与颈带2进行缝合,颈带2右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套管3,第二尼龙搭扣4左右两侧与套管3进行缝合,头带5左端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左侧进行粘接,并且颈带2右端通过卡扣装置6与颈带2固定连接,颈带2内侧与吸汗装置7进行缝合,卡扣装置6由框体601、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穿板604、卡齿605、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组成,框体601内侧顶部、中部和底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具备引导功能的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和穿板604,穿板604前侧顶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卡齿605,框体601内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穿放头带5的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框体601后侧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右侧进行粘接,吸汗装置7由无纺绵701、海绵702、吸汗孔703、第三尼龙搭扣704、基布705和高吸水性树脂706组成,无纺绵701后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海绵702,无纺绵701内部贯穿设置有能够导流汗液的吸汗孔703,海绵702后侧四周通过便于扣合和撕揭的第三尼龙搭扣704与基布705活动连接,海绵702后侧中部设置有具备吸水效果的高吸水性树脂706,基布705后侧通过缝合方式与颈带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吸汗装置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并且吸汗装置7在颈带2上呈等距间隔分布,在颈部四周进行接触,形成透气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和穿板604的外侧面摩擦系数大小为0.6,并且第一穿架602和第二穿架603的大小结构一致,方便对头带5进行穿引固定,并提高固定时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卡齿605外侧为三角形突出结构,并且卡齿605的高度大小为1.5MM,利于与第二穿架603进行配合,对头带5进行固定。其中,所述无纺绵701、海绵702和基布705的覆盖面积一致,所述高吸水性树脂706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提高对汗液吸收的效果。其中,所述吸汗孔70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吸汗孔703的内径尺寸大小为1MM,令汗液可以通过吸汗孔703有效的进行渗入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尼龙搭扣(1)、颈带(2)、套管(3)、第二尼龙搭扣(4)和头带(5),所述第一尼龙搭扣(1)左右两端与颈带(2)进行缝合,所述颈带(2)右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套管(3),所述第二尼龙搭扣(4)左右两侧与套管(3)进行缝合,所述头带(5)左端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左侧进行粘接,并且颈带(2)右端通过卡扣装置(6)与颈带(2)固定连接,所述颈带(2)内侧与吸汗装置(7)进行缝合;/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装置(6)和吸汗装置(7),所述卡扣装置(6)由框体(601)、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穿板(604)、卡齿(605)、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组成,所述框体(601)内侧顶部、中部和底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具备引导功能的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和穿板(604),所述穿板(604)前侧顶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卡齿(605),所述框体(601)内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穿放所述头带(5)的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所述框体(601)后侧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右侧进行粘接,所述吸汗装置(7)由无纺绵(701)、海绵(702)、吸汗孔(703)、第三尼龙搭扣(704)、基布(705)和高吸水性树脂(706)组成,所述无纺绵(701)后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海绵(702),所述无纺绵(701)内部贯穿设置有能够导流汗液的吸汗孔(703),所述海绵(702)后侧四周通过便于扣合和撕揭的第三尼龙搭扣(704)与基布(705)活动连接,所述海绵(702)后侧中部设置有具备吸水效果的高吸水性树脂(706),所述基布(705)后侧通过缝合方式与颈带(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尼龙搭扣(1)、颈带(2)、套管(3)、第二尼龙搭扣(4)和头带(5),所述第一尼龙搭扣(1)左右两端与颈带(2)进行缝合,所述颈带(2)右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套管(3),所述第二尼龙搭扣(4)左右两侧与套管(3)进行缝合,所述头带(5)左端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左侧进行粘接,并且颈带(2)右端通过卡扣装置(6)与颈带(2)固定连接,所述颈带(2)内侧与吸汗装置(7)进行缝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装置(6)和吸汗装置(7),所述卡扣装置(6)由框体(601)、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穿板(604)、卡齿(605)、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组成,所述框体(601)内侧顶部、中部和底部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具备引导功能的第一穿架(602)、第二穿架(603)和穿板(604),所述穿板(604)前侧顶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设置有卡齿(605),所述框体(601)内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穿放所述头带(5)的第一穿口(606)和第二穿口(607),所述框体(601)后侧通过强力胶与颈带(2)右侧进行粘接,所述吸汗装置(7)由无纺绵(701)、海绵(702)、吸汗孔(703)、第三尼龙搭扣(704)、基布(705)和高吸水性树脂(706)组成,所述无纺绵(701)后侧通过缝合方式设置有用于吸收液体的海绵(702),所述无纺绵(701)内部贯穿设置有能够导流汗液的吸汗孔(703),所述海绵(702)后侧四周通过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