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折流杆旋流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09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组合式折流杆旋流管换热器,其包括筒体和筒体左、右端的左水室及右水室。筒体内有水平设置的旋流管,有垂直均布,而方向不同的用于交叉卡住并支撑旋流管的各组平行分布式折流杆,在各组平行分布式折流杆的外围,设有一个用于固定每根折流杆的折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流体的横向、纵向流动为平行于传热管的轴向流动,消除了因流体诱导而产生的振动,确保传热管不破不裂,消除了筒体内的滞流区和换热死区,有效提高了管内外对流换换系数,制作工艺简单,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管壁结垢易剥落,在同等工况下,较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可减少换热面积30%以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需要额定温度的设备的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 组合式折流杆旋流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为确保有些设备能在额定温度下正常工作和运转,则必须对其采 用流体进行热交换.传统的换热器通常用弓形折流板及光管装在一个 筒体内完成热交换过程.该结构传热系数低,平均温差小,末端温差大, 温度交叉难,机体重,占地面积大,易结垢并堵塞管道。弓形折流板需切割、车削、打孔、研磨等多道工艺,数百根换热管贯穿于5块以上弓形 折流板的数千个孔中,各孔的同心度难以达到,且穿管难度极大,易 造成换热管失圆变形。为解决以上问题,北京工业大学专利(ZL93213223.5)提出旋流 管热交换器,但当流体突破额定流速或横向流动时,管内及壳体内会 出现滞流和换热死区,增加热阻,因流体诱导引起的振动易造成管壁 破裂。秦皇岛东燕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专利(ZL00201358.4)提出用波 节管取代光管或旋流管,实现了传热系数高、流体流动阻力小、不易 结垢和热应力自动补偿功能,但在管侧流体流速较快时难以起强化传 热作用。美国菲利浦公司1970年专利提出折流杆换热器的新型结构, 用其取代弓形折流板,解决了流体诱导引起的振动,消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折流杆旋流管换热器,其包括筒体(7)和筒体左右端的左水室(3)、右水室(9),其特征是:筒体内有水平设置的旋流管(6);有垂直均布,而方向不同的用于交叉卡住并支撑旋流管的各组平行分布式折流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祥黄永福戴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市腾峰换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