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千斤顶、压力环以及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上U型槽体、下U型槽体以及布设在所述上U型槽体与所述下U型槽体之间的若干个弹簧,所述上U型槽体与所述下U型槽体布有环形耳板且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在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时由于梁端起顶力作用力臂过大,在转体结构发生刚体转动瞬间梁端起顶力作用点竖向位移迅速增大,而千斤顶油泵供油速度跟不上,造成梁端起顶力损失较大,进而影响称重精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桥梁平转设计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转体重量也由最初的几千吨发展到上万墩,乃至数万吨;跨度也由几十米发展到了几百米。梁端与上下转盘之间同时施加起顶力的多点联合称重是目前一种新兴的称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称重重量,同时降低了称重起顶力需求,避免在称重过程中上转盘被顶裂等问题。但该技术在称重过程中,由于梁端起顶力力臂过大,当转体结构发生刚体转动时(根据称重原理,此时的数据是称重的关键数据)梁端顶起力作用点的竖向位移会迅速增大,而常规加载千斤顶的油缸受供油速度限制,不能及时跟上,引起梁端起顶力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多点联合称重精度。因此,需要设计研发一种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的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在超大吨位转体桥称重时由于梁端起顶力力臂过大造成梁端起顶力损失较大,影响称重精度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千斤顶、压力环以及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上U型槽体、下U型槽体以及布设在所述上U型槽体与所述下U型槽体之间的若干个弹簧,所述上U型槽体与所述下U型槽体外侧环形耳板且通过螺栓连接。<br>若干个所述弹簧固接在所述下U型槽体内部底面,若干个所述弹簧并联布置。所述上U型槽体内径略大于下U型槽体外径,工作状态时,上U型槽体与套入下U型槽体(4)的长度以保证上U型槽体和下U型槽体之间可以上下自由滑动,不至于被卡住。所述环形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若干个所述螺栓孔上下对应,所述螺栓上配有调节螺母。所述压力环上放置有垫片。所述压力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压力环读数仪。读数仪即具有直读显示屏,便于人工记录,又能通过4G以上公网与称重控制中心建立数据实时传输。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通过设置上U型槽体、下U型槽体以及弹簧的补偿机构,可以在对转体桥进行不平衡称重时,将补偿机构放置转体桥梁端并配合千斤顶以及压力环可以实现对梁端起顶力的自动补偿作用,提高多点联合称重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未施加压力前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施加压力后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补偿机构轴测图;图4为图3拆下上U型槽体后的轴测图。其中,1为弹簧,2为螺栓,3为耳板,4为下U型槽体,5为上U型槽体,6为千斤顶,7为压力环,8为压力环读数仪,9为螺栓孔,10为螺母,11为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千斤顶6、压力环7以及补偿机构,补偿机构包括上U型槽体5、下U型槽体4以及布设在上U型槽体5与下U型槽体4之间的若干个弹簧1,上U型槽体5与下U型槽体4外侧布置环形耳板3且通过螺栓2连接。进一步优选方案,若干个弹簧1固接在下U型槽体4内部底面,若干个弹簧1并联布置,可通过调整弹簧1的数量,来调整装置补偿荷载范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上U型槽体5内径大于下U型槽体4外径,工作状态时,上U型槽体5与套入下U型槽体4的长度以保证上U型槽体5和下U型槽体4之间可以上下自由滑动,不至于被卡住;其中:D为上U型槽体5的内径,d为下U型槽体4外径,μ为上U型槽体5与下U型槽体4的摩擦系数;上U型槽体5和下U型槽体4之间可配置密封胶圈,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内部,以提高装置的耐久性。进一步优选方案,环形耳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9,若干个螺栓孔9上下对应,螺栓2上配有调节螺母10,通过调整调节螺母10,来实现在不增减弹簧1的情况下对装置称重加载范围的微调。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压力环7通过数据线连接有压力环读数仪8,读数仪8即具有直读显示屏,便于人工记录,又能通过4G以上公网与称重控制中心建立数据实时传输,以确保称重过程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本专利技术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工作过程:首先进行工厂预制,根据梁端起顶力设计值选择合适钢材制作上U型槽体5和下U型槽体4;根据梁端起顶力设计值选择合适抗拉强度和长度均满足要求的螺栓2;根据螺栓2的尺寸和预拉力的大小配置上U型槽体5和下U型槽体4外侧的环形耳板3,并根据螺栓2的数量在环形耳板3上钻螺栓孔9。其次进行现场施工,把上U型槽体5倒扣在下U型槽体4中通过螺栓2连接;通过千斤顶6预压下U型槽体4使弹簧1的压力达到梁端起顶力设计值;拧紧螺母10将锁住弹簧1的压力,把补偿机构以及千斤顶6一起吊装放到梁端;压力环7放到该装置的上面,压力环7上下侧用垫片11保护,压力环7连接压力环读数仪8,放到梁端后将千斤顶6首先施加起顶力至设计值,拧松螺母10;上下转盘之间的千斤顶施加起顶力,进行不平衡称重,随着上下转盘之间起顶力的增加,转体结构开始发生刚体转动,此时梁端起顶力作用点竖向位移迅速增大,顶力自动补偿装置通过自身弹簧1的预压变形实现迅速补偿,以提高多点联合称重的精度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通过设置上U型槽体5、下U型槽体4以及弹簧1的补偿机构,可以在对转体桥进行不平衡称重时,将补偿机构放置转体桥梁端并配合千斤顶6以及压力环7可以实现对梁端起顶力的自动补偿作用,以提高多点联合称重的精度和称重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千斤顶(6)、压力环(7)以及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上U型槽体(5)、下U型槽体(4)以及布设在所述上U型槽体(5)与所述下U型槽体(4)之间的若干个弹簧(1),所述上U型槽体(5)与所述下U型槽体(4)外侧各固接有环形耳板(3)且通过螺栓(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包括千斤顶(6)、压力环(7)以及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包括上U型槽体(5)、下U型槽体(4)以及布设在所述上U型槽体(5)与所述下U型槽体(4)之间的若干个弹簧(1),所述上U型槽体(5)与所述下U型槽体(4)外侧各固接有环形耳板(3)且通过螺栓(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弹簧(1)固接在所述下U型槽体(4)内部底面,若干个所述弹簧(1)并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吨位转体桥多点联合称重梁端起顶力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树兵,张乐,宋普河,张文学,张景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