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
本公开涉及桥梁转体
,尤其涉及一种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跨越既有公路、铁路、河道、沟渠等的桥梁施工也越来越多,而跨越繁忙交通干线的桥梁转体施工具有施工安全、质量可靠、不干扰交通及通航、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最为常见的桥梁转体施工为平转法施工。平转法主要分为两种,球较两侧设计成对称自平衡结构或不平衡结构。随着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跨线桥梁转体施工越来越多,由于桥梁结构设计需要、现场作业场地限制等原因,会出现转体球铰两侧桥梁长度不相等设计,这样就造成转体结构在球铰两侧存在不平衡的情况,目前的办法通常采用对短臂端配重、锚固的方式保持转体桥梁球铰两侧的平衡,这种操作对于大质量不平衡转体桥梁的转动来说十分困难,且施工安全隐患增多。鉴于这种情况,设计制造出一种安全可靠,无需利用锚固与配重即可实现对大质量不平衡桥梁实现转体操作的桥梁转体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体桥(10)、桥墩(20)、转体支座(30)以及辅助支撑系统(40);/n所述转体桥(10)安装于所述桥墩(20)上,所述桥墩(20)安装于所述转体支座(30)上,所述转体桥(10)和所述桥墩(20)能够随所述转体支座(30)相对地面转动;/n所述桥墩(20)位于所述转体桥(10)的非中心位置;/n所述辅助支撑系统(40)设置于所述桥墩(20)一侧,并与所述转体桥(10)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转体桥(10)的长臂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体桥(10)、桥墩(20)、转体支座(30)以及辅助支撑系统(40);
所述转体桥(10)安装于所述桥墩(20)上,所述桥墩(20)安装于所述转体支座(30)上,所述转体桥(10)和所述桥墩(20)能够随所述转体支座(30)相对地面转动;
所述桥墩(20)位于所述转体桥(10)的非中心位置;
所述辅助支撑系统(40)设置于所述桥墩(20)一侧,并与所述转体桥(10)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转体桥(10)的长臂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系统(40)包括辅助支撑装置(41)和支撑轨道装置(42),所述支撑轨道装置(42)的轨道路径为以所述转体支座(30)为中心的圆弧,所述辅助支撑装置(41)安装在所述转体桥(10)的底面上,所述辅助支撑装置(41)与所述支撑轨道装置(42)配合,并能够在所述支撑轨道装置(42)上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装置(42)包括桩基础(421)、弧形轨道板(423)和多个承载柱(422);所述桩基础(421)位于所述桥墩(20)一侧,多个所述承载柱(422)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桩基础(421)上,所述弧形轨道板(423)铺设在多个所述承载柱(422)上,所述弧形轨道板(423)形成所述轨道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平衡桥梁转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41)包括调节座(411)和设置在所述调节座(411)下方的行走轮(412),所述调节座(411)安装在所述转体桥(10)的底面上,所述调节座(411)的厚度可调,所述行走轮(412)用于在所述弧形轨道板(423)上行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冬梅,袁嘉俊,王浩,周衍领,孙世豪,江荣丰,苏国明,刘俊,薛宪政,种博肖,贺春龙,汪鸿江,罗丹丹,杨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