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96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电纺发生装置设有高压电源、纺丝针头、注射器与注射泵,高压电源正极与纺丝针头连接,负极与地线连接,注射器与纺丝针头连接,同时固定在注射泵上。纺丝接收装置设有中空的接收滚筒、滚筒支架、联轴器、调速电机、电机调速器,滚筒主体架设在滚筒支架上并接地,通过联轴器与同样固定在滚筒支架上的调速电机转轴相连,调速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机调速器相连,同时其由220V交流电源供电且连接地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填装在中空接收滚筒内的干冰冷凝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冰晶作为扩孔剂,使接收的电纺纤维材料具备结构蓬松、孔径大等特点。本装置结构简单、兼容性好、成本较低、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静电纺丝设备制造
,涉及一种静电纺丝超细纤维材料制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可实现连续生产微米级至纳米级纤维的工艺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静电场来制备聚合物纤维,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产生的电场力拉伸聚合物溶液或熔体来制备超细纤维的重要方法。静电纺丝过程的工艺参数高度可控,因而可通过调节和改变纺丝溶液特性或电纺条件参数得到性能结构各异的电纺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与医用材料、过滤与纺织、能源与电池、军事防护等多种领域。传统静电纺丝技术中,电纺纤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快速鞭动不断沉积在接收板表面,制得的电纺材料结构通常比较致密,孔径较小(通常≤10μm),不利于表面细胞向材料内部的迁移及浸润,仅仅形成平面的二维培养而不是体内的三维生长模式,对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电纺材料提出了巨大挑战。细胞的良好浸润与迁移是组织修复材料获得良好修复效果的重要前提与特性,因而设计一种可连续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对于组织工程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纺发生装置和纺丝接收装置;所述电纺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3)、注射器(1)与注射泵(2);注射器(1)固定在注射泵上,注射器(1)上的纺丝针头与高压电源(3)的正极相连接,高压电源(3)的负极与地线连接;所述纺丝接收装置包括中空圆柱体筒(4)、底板(7)、联轴器(14)、调速电机(15)和电机调速器(16);滚筒旋转芯轴(6)穿过中空圆柱体筒(4)的两端的滚筒盖子,并穿过滚筒支架前侧板(8)和滚筒支架后侧板(9)上的侧板轴承(11);滚筒支架前侧板(8)和滚筒支架后侧板(9),以及调速电机(15)固定于底板(7)上;调速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纺发生装置和纺丝接收装置;所述电纺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3)、注射器(1)与注射泵(2);注射器(1)固定在注射泵上,注射器(1)上的纺丝针头与高压电源(3)的正极相连接,高压电源(3)的负极与地线连接;所述纺丝接收装置包括中空圆柱体筒(4)、底板(7)、联轴器(14)、调速电机(15)和电机调速器(16);滚筒旋转芯轴(6)穿过中空圆柱体筒(4)的两端的滚筒盖子,并穿过滚筒支架前侧板(8)和滚筒支架后侧板(9)上的侧板轴承(11);滚筒支架前侧板(8)和滚筒支架后侧板(9),以及调速电机(15)固定于底板(7)上;调速电机(15)与滚筒旋转芯轴(6)通过联轴器(14)连接;所述调速电机(15)与电机调速器(16)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具有蓬松结构的大孔径纤维材料的电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雯张远耕靳凯翔张虓徐蕊张苗苗杜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