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68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内置有电致变色液体的防眩目镜片;将防眩目镜片安装于支架上,并将能在检测到防眩目镜片上强光时向电路控制板发出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以及能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改变防眩目镜片反射率的电路控制板与支架相连接;将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将电路控制板设置在控制盒中;将控制盒固定在支架后方的挡风玻璃上;将电路控制板经穿过控制盒与支架的导线与防眩目镜片的电极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本需要安装在后视镜壳体中的电路控制板移至控制盒中放置,从而减小了后视镜的厚度,后视镜更加轻量化,后视镜的外形也更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视镜制作
,尤其指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320556424.7名称为《利用染料液晶光阀制作的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染料液晶光阀制作的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其结构包括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染料液晶光阀镜片、附带后感光器件的电路板,电源指示灯,外壳、固定支架、后视镜反射率自动调节控制电路,由固定支架、外壳、附带后感光器件的电路板、后视镜染料液晶光阀镜片组成汽车遮阳板,其中附带后感光器件的电路板和后视镜反射率自动调节控制电路装入外壳内,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染料液晶光阀镜片卡入外壳的安装缝,驱动接口与感光器件的电路板连接,电源指示灯装在外壳上。优点:使用染料液晶光阀作为透光器件,采用感光器件自动调节反射率,降低后面光线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降低驾驶员手动操作强度,提高驾驶安全性。然而,该后视镜的附带后感光器件的电路板以及后视镜反射率自动调节控制电路设置于外壳中,外壳体积较大,重量重,后视镜的安装结构的设计灵活性较低,因此该后视镜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后视镜厚度薄,重量轻,外形美观,且安装要求低、安装方便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内置有电致变色液体的防眩目镜片;二、将防眩目镜片安装于支架上,并将能在检测到防眩目镜片上强光时向电路控制板发出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以及能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改变防眩目镜片反射率的电路控制板与支架相连接;三、将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电路控制板与支架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a、将所述的电路控制板设置在控制盒中;b、将所述控制盒固定在支架后方的挡风玻璃上;c、将所述电路控制板经穿过控制盒与支架的导线与防眩目镜片的电极体相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强光传感器和环境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与支架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将强光传感器连接在防眩目镜片的背面,所述强光传感器经导线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将环境光线传感器设置在控制盒中,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相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盒的与挡风玻璃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开口或通孔,环境光线能经开口或通孔照射在环境光线传感器上。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防眩目镜片背面的支架上插接或焊接一个外形与强光传感器相适配的传感器连接罩,将所述强光传感器胶接或插接在防眩目镜片背面,当将防眩目镜片连接在支架上时,所述强光传感器位于传感器连接罩内;或,在所述防眩目镜片背面的支架上设置一个强光传感器的容纳槽,所述强光传感器胶接或插接在防眩目镜片背面,当将防眩目镜片连接在支架上时,所述强光传感器位于容纳槽中。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为无边框支架,所述防眩目镜片的背面固定在支架的前连接面上,所述传感器连接罩或容纳槽位于支架的前连接面的凹部中。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可优选固定在控制盒开口围成的挡风玻璃上。作为改进,所述控制盒上可优选设置有吸盘结构,所述控制盒经吸盘结构吸附在挡风玻璃上,或,在所述挡风玻璃上设置有连接端盖,所述控制盒经螺栓或螺钉螺接在连接端盖上。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经第二连接端盖固定在挡风玻璃上,所述连接端盖与第二连接端盖相连接,从控制盒中伸出的导线穿过连接端盖和第二连接端盖而伸入至支架中与防眩目镜片的电极体相连接。作为改进,在所述控制盒中可优选设置行车记录仪。作为改进,在所述控制盒中可优选设置ADAS控制模块。作为改进,在所述控制盒中可优选设置雨量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本需要安装在后视镜壳体中的电路控制板移至控制盒中放置,从而减小了后视镜的厚度,后视镜更加轻量化,后视镜的外形也更为美观;控制盒单独放置,能更好地保护电路结构,同时方便电路的维修与更换,环境光线传感器可以固定在挡风玻璃上,方便光线采集;可以在控制盒里设置行车记录仪、ADAS控制模、雨量传感器进一步增加本后视镜的功能;连接电路控制板与防眩目镜片的电极体的导线从连接端盖和第二连接端盖内经过,避免线路裸露在空气中,能更好地保护导线,同时,外形更为美观;支架上的结构减少后支架承重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设计更多种类的结构外形,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的后视镜应用在汽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去除连接端盖与第二连接端盖后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显示控制盒内相关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图5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图;图7是图6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图8是图1中防眩目镜片与电路控制板的线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内置有电致变色液体的防眩目镜片1;二、将防眩目镜片1安装于支架2上,并将能在检测到防眩目镜片1上强光时向电路控制板3发出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以及能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改变防眩目镜片1反射率的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三、将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在步骤二中,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a、将的电路控制板3设置在控制盒4中;b、将控制盒4固定在支架2后方的挡风玻璃5上;c、将电路控制板3经穿过控制盒4与支架2的导线与防眩目镜片1的电极体11相连接。光线传感器包括强光传感器6和环境光线传感器7,光线传感器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将强光传感器6连接在防眩目镜片1的背面,所述强光传感器6经导线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将环境光线传感器7设置在控制盒4中,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7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盒4的与挡风玻璃5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开口41或通孔,环境光线能经开口41或通孔照射在环境光线传感器7上。防眩目镜片1的具体结构和电路控制板3的具体电路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强光传感器6和环境光线传感器7的具体电路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在防眩目镜片1背面的支架2上插接或焊接一个外形与强光传感器6相适配的传感器连接罩,将所述强光传感器6胶接或插接在防眩目镜片1背面,当将防眩目镜片1连接在支架2上时,所述强光传感器6位于传感器连接罩内;或,在所述防眩目镜片1背面的支架2上设置一个强光传感器6的容纳槽,所述强光传感器6胶接或插接在防眩目镜片1背面,当将防眩目镜片1连接在支架2上时,所述强光传感器6位于容纳槽中。支架2为无边框支架,所述防眩目镜片1的背面固定在支架2的前连接面上,所述传感器连接罩或容纳槽位于支架2的前连接面的凹部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一、制作内置有电致变色液体的防眩目镜片(1);/n二、将防眩目镜片(1)安装于支架(2)上,并将能在检测到防眩目镜片(1)上强光时向电路控制板(3)发出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以及能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改变防眩目镜片(1)反射率的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n三、将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n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na、将所述的电路控制板(3)设置在控制盒(4)中;/nb、将所述控制盒(4)固定在支架(2)后方的挡风玻璃(5)上;/nc、将所述电路控制板(3)经穿过控制盒(4)与支架(2)的导线与防眩目镜片(1)的电极体(1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内置有电致变色液体的防眩目镜片(1);
二、将防眩目镜片(1)安装于支架(2)上,并将能在检测到防眩目镜片(1)上强光时向电路控制板(3)发出信号的光线传感器以及能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改变防眩目镜片(1)反射率的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
三、将光线传感器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电路控制板(3)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
a、将所述的电路控制板(3)设置在控制盒(4)中;
b、将所述控制盒(4)固定在支架(2)后方的挡风玻璃(5)上;
c、将所述电路控制板(3)经穿过控制盒(4)与支架(2)的导线与防眩目镜片(1)的电极体(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传感器包括强光传感器(6)和环境光线传感器(7),光线传感器与支架(2)相连接的具体步骤为,
将强光传感器(6)连接在防眩目镜片(1)的背面,所述强光传感器(6)经导线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
将环境光线传感器(7)设置在控制盒(4)中,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7)经线路与电路控制板(3)相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盒(4)的与挡风玻璃(5)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开口(41)或通孔,环境光线能经开口(41)或通孔照射在环境光线传感器(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眩目镜片(1)背面的支架(2)上插接或焊接一个外形与强光传感器(6)相适配的传感器连接罩,将所述强光传感器(6)胶接或插接在防眩目镜片(1)背面,当将防眩目镜片(1)连接在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林邦顾凡
申请(专利权)人: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