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友良专利>正文

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499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高效汤锅。该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包括锅体、用于承载锅体的外壳架、循环火轨道、风机和火排,所述循环火轨道为盘状单通管道结构,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进火口,所述循环火轨道的最外侧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形成由进火口至吸气口的单向空气流通管路;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形成进火区域,所述火排的出火口设于进火区域内,循环火轨道的进火口与进火区域连通;该节能环保高效汤锅,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提高汤锅的加热效率,有效的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且制备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环保高效汤锅
本技术属于汤锅加热
,具体涉及节能环保高效汤锅。
技术介绍
中国食品的制作中,很多均需要汤锅的参与,尤其对于注重效率的饭店餐馆来说,往往希望自身的汤锅加热效率高,然而现有的多数汤锅采用煤炉、燃气灶加热,其加热效率低,近年来,很多商家直接采用火排加热,提高了一定加热效率,但其热量的利用率低,多数热量仍然散失,并且对于汤锅来说,其体积大,利用火排对其底部进行加热至内部的汤水沸腾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些都给汤锅的使用者带来了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节能环保高效汤锅。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包括锅体、用于承载锅体的外壳架、循环火轨道、风机和火排,其中:所述循环火轨道为盘状单通管道结构,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进火口,所述循环火轨道的最外侧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形成由进火口至吸气口的单向空气流通管路;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形成进火区域,所述火排的出火口设于进火区域内,循环火轨道的进火口与进火区域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循环火轨道设于锅体的内底部,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的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穿过锅体底面通向锅体外部,形成进火区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在循环火轨道的上方设有分隔板,将锅体分为上方的操作区和下方的加热区,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风机的吸风口通过一吸气管与循环火轨道的吸气口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锅体和/或循环火轨道的外表面设有保温层,可减少热量的无意义散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锅体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阀,用于控制锅体内汤汁的排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循环火轨道为由若干同心圆管组成的圆盘状结构,其中,最内侧同心圆管的朝向圆心的侧面构成中空区域;所述进火口设于最内侧同心圆管的朝向圆心的侧面,相邻同心圆管之间设有连通口,最外侧同心圆管上设有吸气口,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与吸气口连通,通过吸气口对循环火轨道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各同心圆管与其相邻同心圆管的连通口或连通口与进火口/吸气口之间设有档火板,各同心圆管与其相邻同心圆管的连通口、进火口和吸气口都靠近档火板设置,形成进火口与吸气口之间相互连通的圆盘状封闭的单通管路;圆盘状设计可以使风机在抽风时,火焰走向无障碍,火焰循环更通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设置在汤锅内的循环火轨道,首先循环火轨道通过风机能够将火排发出的火焰拉长,拉长的火焰将循环火轨道加热,实现对锅内汤汁加热。循环火轨道设于汤锅内,使汤水报过循环火轨道,可极大地提高了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即使在关闭火排燃气后,仍可以保持锅体内持续放热一段时间,整个装置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提高汤锅的加热效率,有效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且制备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循环火轨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循环火轨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循环火轨道的空气抽入轨道内的运行方向图;图5是本技术循环火轨道设置于锅体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体;2、循环火轨道;3、进火口;4、进火区域;5、吸气口;6、吸气管;7、风机;8、控制面板;9、外壳架;10、保温层;11、档火板;12、分隔板;13、通孔;14、加热区;15、中空区域;16、排水管;17、火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包括锅体1、用于承载锅体1的外壳架9、用于加热的循环火轨道2、以及设于外壳架9上的风机7和火排17,其中:所述循环火轨道2为盘状单通管道结构,所述进火口3设于所述循环火轨道2的中心位置,所述吸气口5设于循环火轨道2的最外侧,所述吸气口5与风机7的吸风口连通,形成由进火口3至吸气口5的单向空气流通管路。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火轨道2可以设置于锅体1底端外表面,循环火轨道2可设置为绕锅体1底部的圆螺旋型,如图2-4所示,所述循环火轨道2为由若干同心圆管组成的圆盘状结构,其中,最内侧同心圆管的朝向圆心的侧面构成中空区域15,锅体1的外底面与最内侧同心圆管的朝向圆心的侧面构成进火区域4;所述进火口3设于最内侧同心圆管的朝向圆心的侧面,与进火区域4连通,相邻同心圆管之间设有连通口,最外侧同心圆管上设有吸气口5,所述风机7的吸风口与吸气口5连通,通过吸气口5对循环火轨道2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各同心圆管与其相邻同心圆管的连通口或连通口与进火口3/吸气口5之间设有档火板11,各同心圆管与其相邻同心圆管的连通口、进火口3和吸气口5都靠近档火板11设置,形成进火口3与吸气口5之间相互连通的圆盘状封闭的单通管路。关于循环火轨道2的形状,本实施提供的为同心圆管组成的螺旋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为方螺旋形等其它形状,为了使火焰循环通畅,可在方螺旋形盘管的转弯处设置为圆弧状,亦可保证火焰循环畅通。循环火轨道2的管道采用金属导热管,循环火轨道2盘状分布在锅体1底部,当风机7通过循环火轨道2的吸气口5抽气时,火排17在进火口3位置产生的火焰被风力吸入循环火轨道2中,火焰被拉长分散在循环火轨道2内,有效提高了锅体1内的加热效率。如图4所示,火排17发出的火焰被风机7的吸力吸附,产生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运行轨迹。通过拉长的火焰对循环火轨道2进行加热,循环火轨道2再对锅体1加热,由于火焰不直接接触锅体1,在保护锅体1的同时,可使锅体1受热更均匀稳定。此外,由于火焰是在循环火管道内被拉长,受热面积会更大,且火焰的绝大多数热量都被锁定在循环火轨道2上,热利用率更高。所述风机7的吸风口通过一吸气管6与循环火轨道2的吸气口5连通,所述吸气管6为不锈钢材质制备,风机7的吸气口5通过吸气管6与吸气口5连接,在实际的安装中,由于循环火轨道2为封闭状态,因此,随着风机7在对火焰吸附的同时会带入一部分空气,来辅助循环火轨道2内部火焰的燃烧,但轨道内空气含量并不多,因此并不会造成火焰从吸气口5出来。但保险起见,可以在设置循环火轨道2时,采用离心风机作为风机7使用,风机7通过吸气管6与吸气口5连接也可避免安全隐患。风机7的功率可以根据循环火轨道2的长度大小判断,满足抽风需求即可。所述锅体1和循环火轨道2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层,可减少热量的无意义散失。为进一步提高热量的转换效率,提高锅体1内汤水的加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包括锅体、用于承载锅体的外壳架、循环火轨道、风机和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火轨道为盘状单通管道结构,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进火口,所述循环火轨道的最外侧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形成由进火口至吸气口的单向空气流通管路;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形成进火区域,所述火排的出火口设于进火区域内,循环火轨道的进火口与进火区域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包括锅体、用于承载锅体的外壳架、循环火轨道、风机和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火轨道为盘状单通管道结构,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进火口,所述循环火轨道的最外侧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形成由进火口至吸气口的单向空气流通管路;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形成进火区域,所述火排的出火口设于进火区域内,循环火轨道的进火口与进火区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火轨道设于锅体的内底部,所述循环火轨道的中心位置的中空区域上端封闭,下端穿过锅体底面通向锅体外部,形成进火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高效汤锅,其特征在于:在循环火轨道的上方设有分隔板,将锅体分为上方的操作区和下方的加热区,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高效汤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友良
申请(专利权)人:庞友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