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包括外壳、支撑块、锅盖和单片机,外壳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外壳的内部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单片机,外壳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外壳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盘,外壳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头,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米水分离部件,米水分离部件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米水分离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米水分离部件能将内胆内部的大米进行过滤,将大米内部的水分进行过滤,使大米内部不会残留有水分,避免在电饭煲将大米和水分别放入内胆和底座内胆内还未将三插头与插排进行连接的时候,内胆内部的大米会被水分泡烂,有效的提高了电饭煲煮出米饭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
本实用涉及烹调器皿
,具体为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和内锅,其内锅内也装有一蒸格,但它的作用是蒸熟外形较大的食物,如馒头等,这种电饭煲的主要功能是把生米直接煮成熟饭,即把生米和一定比例的水盛入内锅内,直接加热至成为熟饭,而没有把米汤和米饭分开的过滤过程,这种熟饭除了含有稻米的一般营养外,但也含有稻米的“湿气”,现代人健康的大敌是体内含有“湿气”,一旦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是很难治疗的,但人们往往不太注意仅靠改变传统电饭煲的煮饭过程就可有效消除这一致病原因,所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带蒸格的电饭煲,但是都需要将米煮得半熟后,然后进行人工沥米,此过程比较麻烦,费时费力。现有的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操作繁琐,米水分离效果差,不能进行升降分隔米和水,而且现有的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没有对米进行滤水的部件,在将米和水进行分离的时候,米容易掉落到底座内胆水中,且现有的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内的滤网不能拆卸清洗,器具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操作繁琐,米水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包括外壳、支撑块、锅盖和单片机,所述外壳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单片机,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外壳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盘,所述外壳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内胆,所述外壳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头,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米水分离部件,所述米水分离部件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米水分离部件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内胆,所述米水分离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盖,所述内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层,所述内胆的底端中间位置和两侧内壁嵌入连接有通孔,所述升降机构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轨,所述活动轨的内侧部位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前面活动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外壳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接触块,所述温度接触块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优选的,所述锅盖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耐热块。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底部连接有耐热电源线。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内壁嵌入连接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嵌入连接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米水分离部件设置有一个,所述米水分离部件设置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米水分离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两侧,所述升降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米水分离部件,米水分离部件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米水分离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米水分离部件能将内胆内部的大米进行过滤,将大米内部的水分进行过滤,使大米内部不会残留有水分,避免在电饭煲将大米和水分别放入内胆和底座内胆内还未将三插头与插排进行连接的时候,内胆内部的大米会被水分泡烂,有效的提高了电饭煲煮出米饭的口感。2.该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两侧,升降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升降机构能将电饭煲内的大米和水进行升降分离,且不需要通过手动升降,活动块将固定柱向上顶,使米水分离部件上升,使内胆内部的大米与底座内胆的水进行分离,有效提高了电饭煲使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米水分离部件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米水分离部件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B的放大图。图中:1、外壳,2、支撑块,3、锅盖,4、单片机,5、防滑纹,6、米水分离部件,7、固定柱,8、内胆,9、升降机构,10、加热盘,11、底座内胆,12、通孔,13、温度接触块,14、滤网层,15、三角插头,16、耐热电源线,17、活动块,18、转动齿轮,19、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TSM0A103F3381RZ),20、驱动马达(N30),21、耐热块,22、隔热层,23、活动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包括外壳1、支撑块2、锅盖3和单片机4,外壳1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外壳1的内部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单片机4,外壳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9,外壳1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盘10,外壳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内胆11,外壳1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头15,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米水分离部件6,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内胆8,米水分离部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盖3,内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层14,内胆8的底端中间位置和两侧内壁嵌入连接有通孔12,升降机构9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轨23,活动轨23的内侧部位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7,活动块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20,驱动马达20的前面活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8,外壳1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接触块13,温度接触块13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19。优选的,锅盖3的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耐热块21,在电饭煲将米煮熟的时候,锅盖3上的温度会很高,在使用者接触到锅盖3的时候会烫到手,耐热块21将锅盖3的顶端铁柱包裹住,耐热块21为隔热好的材料制成的,在使用者抓住耐热块21的时候不会被锅盖3上的温度烫到手,有效的提高了电饭煲使用的安全性。优选的,外壳1的另一侧底部连接有耐热电源线16,在电饭煲运作工作的时候,由于电饭煲为大功率电器,电源线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耐热电源线16内部设置有阻燃材料,在电源线内部的导线过热的时候将内部导线进行隔绝,避免两条导线的橡胶包裹层发生融化,两条导线就回接触,进而发生电饭煲内部电路短路,保证了电饭煲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耐热电源线16内部的导线不会短路起火,使电饭煲能够正常的使用。优选的,外壳1的内部内壁嵌入连接有隔热层22,电饭煲内侧设置有加热盘10,与外壳1的内侧最接近,隔热层22能将加热盘10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绝,保证加热盘10产生的热量不会传导到外壳1内部,避免外壳1内部的电子元件不会被高温熔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饭煲内部的电子元件使用的寿命。优选的,支撑块2的底端嵌入连接有防滑纹5,在使用电饭煲煮饭的时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包括外壳(1)、支撑块(2)、锅盖(3)和单片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单片机(4),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9),所述外壳(1)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盘(10),所述外壳(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内胆(11),所述外壳(1)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头(15),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米水分离部件(6),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内胆(8),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盖(3),所述内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层(14),所述内胆(8)的底端中间位置和两侧内壁嵌入连接有通孔(12),所述升降机构(9)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轨(23),所述活动轨(23)的内侧部位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7),所述活动块(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20),所述驱动马达(20)的前面活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8),所述外壳(1)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接触块(13),所述温度接触块(13)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米水分离的电饭煲,包括外壳(1)、支撑块(2)、锅盖(3)和单片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单片机(4),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9),所述外壳(1)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盘(10),所述外壳(1)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内胆(11),所述外壳(1)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插头(15),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米水分离部件(6),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底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内胆(8),所述米水分离部件(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锅盖(3),所述内胆(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滤网层(14),所述内胆(8)的底端中间位置和两侧内壁嵌入连接有通孔(12),所述升降机构(9)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轨(23),所述活动轨(23)的内侧部位活动连接有活动块(17),所述活动块(1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20),所述驱动马达(20)的前面活动连接有转动齿轮(18),所述外壳(1)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接触块(13),所述温度接触块(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汉强,梁伟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