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32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全程采用含有结构稳定剂的溶液处理真皮,包括脱细胞前的浸泡、组织脱细胞、脱细胞后的清洗,包括⑴将真皮基质置于含结构稳定剂的PBS缓冲液中,2‑8℃,200‑500Pa低压浸泡20min‑2h;⑵将真皮基质置于含有结构稳定剂的脱细胞溶液中,2‑8℃,80‑200rpm震荡处理4‑6h;⑶将真皮基质置于含有结构稳定剂的脱细胞溶液中,2‑4℃,超声高压处理30‑60min;超声功率20‑40Hz,压强为200‑500MPa。结构稳定剂包括丝素蛋白、甘露醇、甘氨酸、精氨酸、蔗糖中的两种或三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细胞方法制备的真皮基质,外观更为柔软有韧性,且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保留量均有所提高,增加了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亲和性,能够诱导细胞长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涉及真皮基质脱细胞技术,尤其是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构成,真皮层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成分有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等。胶原纤维主要是由Ⅰ型胶原蛋白构成,种属间差异很小,而外源细胞、组织液、核酸、脂质是引起免疫原性的因素。真皮基质作为外源组织植入人体时,需要去除细胞、核酸等上述因素才能避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真皮基质可来自异体皮、猪皮、牛皮、羊皮等。目前常用的脱细胞方法有物理法(如搅拌、震荡、超声、低渗和高渗)、化学法(如酸、碱、表面活性剂)、酶法(如胰蛋白酶、DNase等)、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这四种方法处理过程中都会造成真皮基质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降解基质中的活性因子,导致材料机械性能降低、热稳定性差、生物相容性差。因此在动物真皮脱细胞过程中,如何高效去除免疫原性,同时最大化维持真皮基质三维结构稳定性和保留蛋白聚糖、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的技术难点。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⑴脱细胞前结构稳定剂的浸泡:/na含结构稳定剂的PBS缓冲液的配制:将PBS溶液与结构稳定剂室温100-150rpm震荡混匀5-15min;/nb将真皮基质置于上述步骤a配置的混合液中,2-8℃,低压浸泡20min-2h,低压压力为200-500Pa,浸泡比例为溶液体积:真皮基质湿重=1-3:1(w/v);/n⑵脱细胞过程:/na含有结构稳定剂的脱细胞溶液的配制:将脱细胞溶液与结构稳定剂室温80-200rpm震荡混匀15-30min;/nb将真皮基质置于上述⑵a配制的脱细胞混合液中,2-8℃,80-200rpm震荡处理4-6h,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皮基质脱细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脱细胞前结构稳定剂的浸泡:
a含结构稳定剂的PBS缓冲液的配制:将PBS溶液与结构稳定剂室温100-150rpm震荡混匀5-15min;
b将真皮基质置于上述步骤a配置的混合液中,2-8℃,低压浸泡20min-2h,低压压力为200-500Pa,浸泡比例为溶液体积:真皮基质湿重=1-3:1(w/v);
⑵脱细胞过程:
a含有结构稳定剂的脱细胞溶液的配制:将脱细胞溶液与结构稳定剂室温80-200rpm震荡混匀15-30min;
b将真皮基质置于上述⑵a配制的脱细胞混合液中,2-8℃,80-200rpm震荡处理4-6h,处理比例为混合液体积:真皮基质湿重=5-10:1(w/v);
c将步骤⑵b处理后的真皮基质置于⑵a配制的脱细胞溶液中,2-4℃,超声高压处理30-60min,超声功率20-40Hz,压强为200-500MPa,处理比例为混合液体积:真皮基质湿重=1-3:1(w/v);
⑶等渗清洗:将真皮基质置于⑴a配制的含有结构稳定剂的PBS缓冲液中,2-8℃,80-150rpm震荡处理24-48h,处理比例为混合液体积:真皮基质湿重=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彩云李志宏郭雅楠柏玮
申请(专利权)人:百澳瑞派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