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20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智能枕头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控制系统和枕头主体,枕头主体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单元,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沿枕头主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气囊的长度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供电模块、气压传感器和气泵,第二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囊与气泵通过气管连通,控制设备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气泵电性连接。该实施方式实现了根据人体睡姿自动调节枕头高度,进而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智能枕头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控制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由于当今社会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人群正日益面临睡眠质量不佳的困扰。睡眠质量不佳可表现为失眠、难以入睡、多梦、易惊醒等,轻则导致精神状态差,影响工作和生活,重则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睡眠时主要采用两种睡姿,仰卧和侧卧。根据研究,人体以仰卧和侧卧的姿势睡眠时适宜的枕头高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人体以仰卧姿势睡眠时枕头高度为一拳左右,以侧卧姿势睡眠时枕头高度与人体一侧肩宽大致相等时,能够获得最佳的睡眠质量。传统的平枕各部位高度基本相同,且不具备高度调节功能,需要两种不同高度的枕头交替使用才能适应两种不同的睡姿。为解决该问题,市面上出现了高低枕和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用一个枕头就能够适应两种不同的睡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睡眠,提升了睡眠质量。与平枕各处高度相同的特点不同,高低枕同时具有较高的适合侧卧的高枕位和较低的适合仰卧的低枕位,以侧卧姿势睡眠时头部枕在高枕位上,以仰卧姿势睡眠时头部枕在低枕位上,从而适应两种睡姿。高低枕按照枕位设置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枕头宽度方向(与人体以正常仰卧姿势枕在枕头上时的肩宽方向同向)的不同部位设置不同枕位。例如,将枕头沿其宽度方向划分成左右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成高枕位,另一部分设置成低枕位,或者将枕头沿其宽度方向划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设置成低枕位,左右两部分设置成高枕位,等等。另一种是在枕头深度方向(与人体以正常仰卧姿势枕在枕头上时的肩宽方向垂直)的两侧设置不同枕位。例如,将枕头深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全部宽度都设置成高枕位,将枕头深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全部宽度都设置成低枕位。传统的高低枕和可调节高度的枕头虽然都能适应两种不同的睡姿,但是,也具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与传统平枕相比不明显增大体积的前提下,传统高低枕的缺点主要体现如下:第一种高低枕由于是在一个枕头的宽度方向的不同部位设置不同枕位来适应不同的睡姿,枕头宽度被划分为多个部分以设置不同枕位,因此每个枕位的宽度受到限制,这会对人体头部在枕头宽度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造成限制。在无意变换睡姿的情况下,人体头部在枕头宽度方向上的平移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枕到不适合当前睡姿的枕位上,影响睡眠质量。第二种高低枕由于是在一个枕头的深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不同枕位来适应不同的睡姿,枕头深度被划分为两部分以设置两个不同的枕位,因此,每个枕位的深度受到限制,会导致枕位与头部的接触面积过小从而导致枕位对头部的支撑和包裹不足,使头部与枕头的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过大,影响睡眠质量。而传统的可调节高度的枕头,由于无法检测人体睡姿并根据睡姿自动调节高度,用户变换睡姿后必须重新手动调节枕头高度才能适应新的睡姿。这就要求用户根据睡姿调节好枕头高度后以固定的睡姿睡眠,或者每次变换睡姿后手动调节枕头高度。由于一方面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晚会有多次睡姿变换,难以整晚以固定的睡姿睡眠,而另一方面人体在沉睡状态下变换睡姿时意识模糊,极易忽略对枕头高度的调节,导致这种手动调节高度的枕头使用不便,实用性差,不能有效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智能枕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可调节高度的枕头无法检测人体睡姿并根据睡姿自动调节高度,而传统的高低枕会影响人体头部在枕头宽度方向上的平移自由度或影响枕位对头部的支撑和包裹作用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枕头,该智能枕头包括控制系统和枕头主体,其中,枕头主体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单元,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沿枕头主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气囊的长度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且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与枕头主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阈值,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供电模块、气压传感器和气泵,第二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囊与气泵通过气管连通,控制设备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气泵电性连接,控制设备被配置成: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和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值;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响应于确定均衡,确定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仰卧;响应于确定不均衡,确定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侧卧;根据预设的睡姿与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睡姿对应的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响应于确定所获取的气压值不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控制气泵对第二气囊执行充气或放气操作,直到从气压传感器实时获取的气压值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和/或,沿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其中,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输出端端子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为长条形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单元中首尾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长度大于预设最大人体肩部厚度且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用于指示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检测到压力;以及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包括:根据受压传感器数目与传感器总数的比值,和/或,传感器总数减去受压传感器数目所得到的差值,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其中,受压传感器数目为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的压力传感器单元中检测到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的数目,传感器总数为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数目。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受压传感器数目与传感器总数的比值,和/或,传感器总数减去受压传感器数目所得到的差值,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包括:响应于确定受压传感器数目与传感器总数相同,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均衡;响应于确定受压传感器数目与传感器总数不同,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不均衡。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包括:根据以下至少两项确定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最大压力值,最小压力值和平均压力值,其中,最大压力值为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压力值为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中的最小值,平均压力值为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的平均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包括通信组件,通讯组件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通讯组件与供电模块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控制系统和枕头主体,其中,所述枕头主体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沿所述枕头主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且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枕头主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供电模块、气压传感器和气泵,所述第二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气泵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控制设备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成:/n实时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和所述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值;/n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n响应于确定均衡,确定所述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仰卧;/n响应于确定不均衡,确定所述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侧卧;/n根据预设的睡姿与所述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睡姿对应的所述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n响应于确定所获取的气压值不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控制所述气泵对所述第二气囊执行充气或放气操作,直到从所述气压传感器实时获取的气压值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枕头,包括控制系统和枕头主体,其中,所述枕头主体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压力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沿所述枕头主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且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枕头主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设备、供电模块、气压传感器和气泵,所述第二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气泵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控制设备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气泵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成:
实时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和所述气压传感器采集的气压值;
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
响应于确定均衡,确定所述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仰卧;
响应于确定不均衡,确定所述智能枕头用户的当前睡姿为侧卧;
根据预设的睡姿与所述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睡姿对应的所述第二气囊的目标气压范围;
响应于确定所获取的气压值不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控制所述气泵对所述第二气囊执行充气或放气操作,直到从所述气压传感器实时获取的气压值在所确定的目标气压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两个独立的压力传感器,和/或,沿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其中,所述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沿所述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输出端端子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枕头,其中,所述长条形压力传感器单元为长条形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智能枕头,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首尾两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长度大于预设最大人体肩部厚度且小于预设最短人体肩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枕头,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是否检测到压力;以及
所述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包括:
根据受压传感器数目与传感器总数的比值,和/或,所述传感器总数减去所述受压传感器数目所得到的差值,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其中,所述受压传感器数目为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检测到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的数目,所述传感器总数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数目。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枕头,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采集的压力数据包括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以及
所述根据所获取的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包括:
根据以下至少两项确定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是否均衡:最大压力值,最小压力值和平均压力值,其中,所述最大压力值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中的最大值,所述最小压力值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中的最小值,所述平均压力值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单元中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的平均值。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细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真元保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