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炳宏专利>正文

多功能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70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枕体,包含有二个侧枕体、一连接部,二个侧枕体为可挠性材料,二个侧枕体下侧相连接,侧枕体的长度至少为对应人体的肩部到腰部距离,连接部连接于二个侧枕体上侧之间,二个侧枕体之间呈现凹陷状。可将二个侧枕体放置人体前方或后方,而头、颈部压靠连接部使其因压力作用下陷而带动该二个侧枕体上侧相对地朝向头、颈部方向抵靠,以对头、颈部产生定位、支撑、保护作用;压力使连接部下陷也同时使侧枕体下侧产生牵引作用使二个侧枕体可相对向内移动,并对应配合连接部的压力大小自动调整移动距离,可同时对头、颈部及身体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借由二个侧枕体具有肩部到腰部的长度,可折叠变换成午睡枕使用。

Multifunctional occipita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枕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体
,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对头、颈部及身体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且可供折叠变换成午睡枕使用的多功能枕体。
技术介绍
人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伴随着枕头或垫体,良好的枕头、垫体构造将可增进睡眠的质量并可以保护头、颈部,故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垫体相当重要。市面上常见的可供人乘坐汽车、飞机时或者室内使用的颈枕,其构造上仅是可套在头、颈部对其产生支撑、保护作用,并无法同时对使用者的身体部份产生任何作用;因此,其对于人们乘坐汽车、飞机时或者室内使用的实用性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对头、颈部及身体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且可供折叠变换成午睡枕使用的多功能枕体。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枕体,包含:二个侧枕体,选自可挠性材料,二个侧枕体下侧相连接,二个侧枕体的长度至少为对应人体的肩部到腰部距离;一连接部,连接于二个侧枕体上侧之间,于二个侧枕体之间呈现凹陷状。进一步,该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为连通的气囊,且其中一侧枕体具有一充气装置、一泄气阀,该充气装置用以对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产生充气膨胀作用,该泄气阀用以泄放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的气体。进一步,该充气装置为手动充气泵。进一步,该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内为填充材料。进一步,该二个侧枕体上侧具有一形成较大形状的抵靠部,用以大面积贴靠头、颈部增进定位、支撑、保护功效;该抵靠部具有一形状对应、符合人体肩部的弧形部,该弧形部可供人体肩部贴靠。进一步,该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形状、大小配合一枕头套的形状、大小置入该枕头套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专利技术通过多功能枕体可将二个侧枕体放置人体前方或后方,而头、颈部压靠该连接部使其因压力作用下陷而带动该二个侧枕体上侧相对地朝向头、颈部方向抵靠,以对头、颈部产生定位、支撑、保护作用。压力使连接部下陷也同时使侧枕体下侧产生牵引作用使二个侧枕体可相对向内移动,并对应配合连接部的压力大小而自动调整移动距离,进而可同时对头、颈部及身体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另外,借由二个侧枕体具有肩部到腰部的长度,可折叠变换成午睡枕功能使用。以下仅借由具体实施例,且佐以图式作详细说明,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本专利技术的各项功能、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气装置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平放时的侧视图。图6至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4至图15为本专利技术弧形部及其抵靠部的使用实施例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符号说明】侧枕体10抵靠部11弧形部12连接部20充气装置30泄气阀40枕头套5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含二个侧枕体10、一连接部20。下文将详细说明:该二个侧枕体10选自可挠性材料,侧枕体10下侧相连接,侧枕体10的长度至少为对应人体的肩部到腰部距离。该连接部20连接于二个侧枕体10上侧之间,以及于二个侧枕体10之间呈现凹陷状。于一实施例,二个侧枕体10、连接部20为连通的气囊,且其中一侧枕体10具有一充气装置30、一泄气阀40,该充气装置30用以对二个侧枕体10、连接部20产生充气膨胀作用,以具有预定支撑力,该泄气阀40用以泄放二个侧枕体10、连接部20的气体,方便使用者将本专利技术多功能枕体收合以便于携带使用。本实施例该充气装置30可为手动充气泵,使用者便于直接手动充气,当然不限于手动充气泵,任何可对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皆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上述为本专利技术的组成介绍,接着再将本专利技术的各部构件及其组成方式介绍,再接着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特点、效益介绍如下:请参阅图6、图7、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于使用时,可将二个侧枕体10放置人体前方或后方,而头、颈部压靠该连接部20使其因压力作用下陷而带动该二个侧枕体10上侧相对地朝向头、颈部方向抵靠,以对头、颈部产生定位、支撑、保护作用。压力使连接部20下陷也同时使侧枕体10下侧产生牵引作用使二个侧枕体10可相对向内移动,并对应配合连接部20的压力大小而自动调整移动距离,进而可同时对头、颈部及身体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请参阅图9、图10所示,借由二个侧枕体10具有肩部到腰部的长度,可供折叠变换成午睡枕使用。请参阅图11、图12、图13所示,又一实施例,于二个侧枕体10、该连接部20内填充材料。请参阅图14、图15所示,于一实施例,该二个侧枕体10上侧具有一形成较大形状的抵靠部11,用以大面积贴靠头、颈部增进定位、支撑、保护功效;该抵靠部11具有一形状对应、符合人体肩部的弧形部12,该弧形部12可供人体肩部贴靠,对肩部产生更舒适的定位、支撑、保护作用。请参阅图16所示,于一应用实施例,可将本专利技术的二个侧枕体10、一连接部20形状、大小配合一枕头套50的形状、大小置入该枕头套50中,而具有睡枕使用功能。以上为本案所举的实施例,仅为便于说明而设,当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义,即但凡依所列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各种变换设计,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枕体,其特征在于,包含:/n二个侧枕体,选自可挠性材料,二个侧枕体下侧相连接,二个侧枕体的长度至少为对应人体的肩部到腰部距离;/n一连接部,连接于二个侧枕体上侧之间,于二个侧枕体之间呈现凹陷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枕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二个侧枕体,选自可挠性材料,二个侧枕体下侧相连接,二个侧枕体的长度至少为对应人体的肩部到腰部距离;
一连接部,连接于二个侧枕体上侧之间,于二个侧枕体之间呈现凹陷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枕体,其特征在于:该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为连通的气囊,且其中一侧枕体具有一充气装置、一泄气阀,该充气装置用以对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产生充气膨胀作用,该泄气阀用以泄放二个侧枕体、该连接部的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宏
申请(专利权)人:林炳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