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50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睡眠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第一枕板铰接于第二枕板,使得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相对转动,实现展开或收拢状态;其展开状态时,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的相近端相抵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第一枕板和/或第二枕板上设置有枕靠部,避免以手臂当枕头来枕靠,防止手臂由于长时间别压迫而血液不畅、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枕头
本技术涉及睡眠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目前,枕头除了晚上睡觉时使用,逐渐进入了办公室等场所,长时间坐办公桌工作的人,在休息时大多数都会选择趴在桌子上,而趴在桌子上睡一般都是一手臂作为枕头来依靠,但这样趴着睡的姿势会压迫到眼球,眼镜容易充血,造成眼压升高,往往醒后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同时,头部长时间枕在手臂上,手臂的血液循环受阻,神经传导受影响,极易出现手臂麻木,酸疼的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方便收纳、睡觉舒适的枕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枕板铰接于第二枕板,使得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相对转动,实现展开或收拢状态;其展开状态时,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的相近端相抵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第一枕板和/或第二枕板上设置有枕靠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枕靠部与第一枕板和/或第二枕板一体设置,其枕靠部呈圆弧状或斜面状。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枕靠部为独立设置的靠枕,其靠枕设有一连接件,其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枕板和/或第二枕板。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在翻折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在展开或收拢时不同容纳程度的空间;展开时,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形成一能够容纳手臂的空间;收拢时,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形成一能够容纳靠枕的空间,所述靠枕能够放置于空间内。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结构相同,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的相近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部,相邻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槽,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的连接部能够相互交错插入连接槽内,通过横向贯穿设置的转轴铰接在一起。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或第二枕板的连接部一侧为抵触端,另一侧为呈圆弧状的倒角端,当抵触端触碰到第二枕板或第一枕板时,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定位且无法继续相对转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的底端和第二枕板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收拢时,第一系带与第二系带连接固定,使得枕头固定不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均呈弧形板状。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连接件为一紧固带,所述靠枕通过紧固带套设在第一枕板和/或第二枕板上。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枕板和第二枕板的内侧设置有多根加强筋。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中;能让使用者舒适的靠在枕头上休息,避免以手臂当枕头来枕靠,防止手臂由于长时间别压迫而血液不畅、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此外,收纳方便,便于携带出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第一枕板与第二枕板交错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第一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收纳时,枕头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的靠枕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的靠枕套设在枕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枕板1、第一系带11、连接部12、抵触端121、倒角端122、连接槽13、第二枕板2、第二系带21、靠枕3、连接件31、靠枕空间4、加强筋5、通孔6、转轴7、手臂空间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参考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优选实施的一种枕头被阐明,该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第一枕板1铰接于第二枕板2,使得第一枕板1能与第二枕板2相对进行转动,从而枕头实现展开或收拢状态;其展开状态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的相近端相抵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设置有枕靠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均采用塑料硬质材料制成,上述相近端指的是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的连接端,当需要使用时,将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进行转动,展开后,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的连接端相互抵触,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然后,当使用者将头部靠压在第一枕板1或第二枕板2上,使得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定位固定。其中,枕靠部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图示略)是枕靠部与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一体设置,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的外部填充一层柔性材质,其柔性材质当作枕靠部用于人体的枕靠,柔性材质可以为记忆海绵等。第二种是枕靠部为独立设置的靠枕3,请参阅图6,其靠枕3设有一连接件31,其连接件31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前者,枕靠部实施为圆弧状或斜面状,以便于使用者更舒适的靠在枕靠部上;后者,连接件31实施为紧固带,所述靠枕3通过紧固带套设在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31还可以实施为锁扣结构,即连接件3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母扣带和公扣带,通过公扣带扣设在母扣带上,进一步将靠枕3套设在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此外,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在展开或收拢时不同容纳程度的空间;展开状态下(使用时),上述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形成一拱形结构,其拱形结构能够构成一供单臂或双臂放置的空间(手臂空间8),防止手臂被长时间压着而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神经传导受影响,极易出现手臂麻木,酸疼的症状发生;收拢状态时(闲置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形成一能够容纳靠枕3的空间(靠枕空间4),即不使用该枕头时,可以将靠枕3放置该空间内,靠枕3处于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之间,便于收纳。其中,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节省开模的费用,且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均实施为弧形板状结构,无棱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枕板(1)铰接于第二枕板,使得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相对转动,实现展开或收拢状态;其展开状态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的相近端相抵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设置有枕靠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枕头本体包括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枕板(1)铰接于第二枕板,使得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相对转动,实现展开或收拢状态;其展开状态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的相近端相抵并构成一供手臂穿过的拱形结构;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上设置有枕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靠部与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一体设置,其枕靠部呈圆弧状或斜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靠部为独立设置的靠枕(3),其靠枕(3)设有一连接件(31),其连接件(31)可拆卸式连接于第一枕板(1)和/或第二枕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在翻折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在展开或收拢时不同容纳程度的空间;展开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形成一能够容纳手臂的空间;收拢时,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形成一能够容纳靠枕(3)的空间,所述靠枕(3)能够放置于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板(1)与第二枕板(2)结构相同,第一枕板(1)和第二枕板(2)的相近端上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皇慕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