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01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包括外壳、电路板以及引脚;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灌注料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开关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接地端,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依次电连接,从而完成浪涌抑制功能。该浪涌抑制器采用前导控制电路和软恢复特性电路,在浪涌电压和尖峰电压到来瞬间,极大的缓解了开关器件的被动相应,可以有效消除电压瞬变带来的输出尖峰和过度的电压跌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
本技术属于浪涌抑制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
技术介绍
浪涌抑制器是军用28V电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器件,用于对该电源系统中浪涌电压和尖峰电压的抑制,并与其相配套的滤波器和电源模块组成了直流供电系统。军用直流28V电源系统在电源特性方面的要求有GJB181《飞机供电特性及对用电设备的要求》,其中对浪涌电压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在80V50ms的输入脉冲情况下,输出不得高于36V,且应可以在1分钟内耐受600V10us的正负脉冲各50次;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即使为这两项要求专门设计。现有的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一般都采用比较器直接判断电压,当出现浪涌时通过单独的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场效应管的开通及关断,进而达到输出电压钳位,抑制过压浪涌的功能;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电压精度差,需要单独的驱动电路跟驱动电源,而且直接控制场效应管会存在响应慢导致的输出电压尖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包括外壳、电路板以及引脚;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灌注料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开关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接地端;其中,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依次电连接;所述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以及所述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控制芯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所述控制芯片包括12个引脚,分别为FB引脚、OUT引脚、SNS引脚、GATE引脚、VCC引脚、SHDN引脚、第一GND引脚、UV引脚、第二GND引脚、FLT引脚、ENOUT引脚、TMR引脚;其中,所述FLT引脚和所述ENOUT引脚空置;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VCC引脚、所述SHDN引脚以及所述UV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GND引脚均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TMR引脚电连接,其另一端和所述第二GND引脚均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所述SNS引脚、所述OUT引脚均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软恢复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以及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FB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GATE引脚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电阻以及第二稳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GATE引脚、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前导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均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恢复电路包括:场效应管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场效应管的D极分别与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G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S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OUT引脚、所述SNS引脚、所述滤波电路以及所述输出端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八电容;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S极、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OUT引脚、所述SNS引脚以及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浪涌抑制器采用前导控制电路和软恢复特性电路,在浪涌电压和尖峰电压到来瞬间,极大的缓解了开关器件的被动相应,可以有效消除电压瞬变带来的输出尖峰和过度的电压跌落;2、该浪涌抑制器具有动态响应快、输出稳定等特点,有利于电源系统安全可靠的工作。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未灌注前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的电路模块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电路板;3-引脚;4-灌注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请同时参见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包括:外壳1、电路板2以及引脚3;外壳1和引脚3均为金属材质,其中,电路板2位于外壳1内,引脚3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上,并通过灌注料4固定在外壳1内,引脚3的另一端伸出外壳1。进一步地,外壳1为铝合金材质,且其表面经过氧化处理;引脚3为黄铜镀金引脚。进一步地,灌注料4可以为硅橡胶,用硅橡胶将引脚3固定在外壳1内,易于浪涌抑制器整体装配,提高了浪涌抑制器的生产效率,且提高了浪涌抑制器的散热性能和防腐性能。进一步地,在电路板2上设置有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开关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Vin+、输出端Vout+以及接地端GND;其中,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依次电连接;输入端Vin+分别与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与软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以及引脚;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灌注料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n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开关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接地端;其中,/n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依次电连接;/n所述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n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n所述接地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路板以及引脚;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灌注料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采样电路、控制电路、前导控制电路、软恢复特性电路、开关电路、滤波电路、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接地端;其中,
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依次电连接;
所述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
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接地端分别与所述采样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前导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滤波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以及所述输出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压浪涌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控制芯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12个引脚,分别为FB引脚、OUT引脚、SNS引脚、GATE引脚、VCC引脚、SHDN引脚、第一GND引脚、UV引脚、第二GND引脚、FLT引脚、ENOUT引脚、TMR引脚;其中,所述FLT引脚和所述ENOUT引脚空置;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所述软恢复特性电路电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VCC引脚、所述SHDN引脚以及所述UV引脚电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GND引脚均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黄晓彬邓会存冉战利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长岭迈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