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其平专利>正文

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911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化冷却罐,特别是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汽化罐设置在热量交换罐内且二者共用一个罐底。出水管与汽化罐的底部相通。回汽管穿入汽化罐内其上口高出汽化罐内的水面。水位控制仪安装在热量交换罐的端部外侧。蒸汽热量交换管与蒸汽总管连通,盘绕在热量交换罐内,其下端与软化水回水管、蒸汽放散管连通。蒸汽放散管穿过并高出热量交换罐且顶部装有压力安全阀,软化水回水管与出水管连通;蒸汽总管与汽化罐蒸汽引管连通。热量交换罐上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热量交换罐放散管;交换水的循环进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底部,出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上半部。本罐将钢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蒸汽的热量交换成热水用于取暖或生产,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化冷却罐,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回 收轧钢加热炉汽化冷却蒸汽中热量和结晶软化水的回收蒸 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
技术介绍
轧钢加热炉内的水管多采用汽化冷却,汽化冷却罐随时 都在向大气中排放着大量的水蒸汽,这些水蒸汽不但消耗着 大量软化水,而且排放着大量的热量,并且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一小时加热能力60吨的中型生产加热炉,平均每天 消耗的水量在60 150吨,排放的热量相当5 12吨优质煤 的全部热量,每年消耗水量达18000 45000吨,排放的热 量相当于1500 3600吨优质煤的全部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之不足, 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节省能源的回收汽化冷却蒸汽中热量 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回收蒸汽中 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包括出水管和回汽管、汽化罐 以及汽化罐的压力安全阀。所述的汽化罐设置在热量交换罐 内且二者共用一个罐底;出水管与汽化罐的底部相通,位于 汽化罐的底部;回汽管由汽化罐的底部穿入汽化罐内其上口 高出汽化罐内的水面;水位控制仪安装在热量交换罐的端部 外侧;蒸汽热量交换管的上端与蒸汽总管相连通,自上而下 盘绕在热量交换罐内,其下端与软化水回水管、蒸汽放散管 相连通,蒸汽放散管穿过并高出热量交换罐且顶部装有压力安全阀,软化水回水管与出水管连通;蒸汽总管与汽化罐蒸 汽引管连通,汽化罐蒸汽引管与汽化罐连通;所述的热量交 换罐上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热量交换罐放散管,热量交换罐放 散管安装有水压安全阀;交换水位控制仪设置在热量交换罐 侧端头,交换水的循环进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底部,交换 水循环的出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上半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 型可将与钢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蒸汽的热量80%交换成热水用 于取暖或生产,可将80%—90%的蒸汽变成软化水回收,对于 一个中型轧钢企业来说, 一年可节省优质煤1500吨, 一年 可回收软化水18000吨, 一年可为企业减排节资80多万元, 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由汽化罐3及其出水管1、回汽 管16和水位控制仪15,汽化罐蒸汽引管14、蒸汽总管10、 蒸汽热量交换管8、蒸汽放散管6、蒸汽压力安全阀7、软化 水收集管4和软化水回水管2;热量交换罐9及其交换水位 控制仪5、热量交换罐放散管ll、水压安全阀12、循环出水 管13和回水管17等组成。汽化罐3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内, 且二者使用一个罐底。汽化罐出水管1直接与汽化罐3底部 相通。回汽管16穿入汽化罐3内且上口高出汽化罐3内的 水面,水位控制仪15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的端部外侧并与 位于汽化罐3外的软化水供水泵的电控系统相连。蒸汽热量 交换水管8的上端与蒸汽总管10相通,自上而下盘旋在热 量交换罐9内,下端与软化水收集管4相通。软化水收集管 4上部与蒸汽放散管6相通、下部与软化水回送管2相通。 蒸汽放散管6上安装压力调节阀7。蒸汽总管10的下端与蒸汽引管14相通,蒸汽引管14与汽化罐3相通。交换水位控 制仪5安装在热量交换罐9的端部外侧并与位于热量交换罐 9外部的交换水补水泵电控系统相连。热量交换罐放散管11 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上部且顶部装有水压安全阀12。循环水 出水管13设于热量交换罐9的上中部,循环水回水管17设 于热量交换罐9的底部。本技术的热量交换和软化水回收是这样实现的 热量交换罐9内注满热量交换水后,当蒸汽由汽化罐3 通过蒸汽引管14和蒸汽总管10进入蒸汽热量交换管8以后, 蒸汽中的大部分热量就会被热量交换水通过热量交换管8的 管壁吸收,同时大部分蒸汽也结晶成了软化水而通过软化水 收集管4和软化水回水管2而送回汽化罐出水管1中,剩余 的少量蒸汽通过蒸汽放散管6排出。热交换罐9中吸收了蒸 汽中热量的水通过循环水出水管13由循环水泵送出用于取 暖或生产,取暖或生产散热后的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又通过 热量交换罐9的回水管17随时回到热量交换罐9中,这样 连续循环着,就实现了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包括出水管和回汽管、汽化罐以及汽化罐的压力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化罐(3)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内且二者共用一个罐底;出水管(1)与汽化罐(3)的底部相通,位于汽化罐的底部;回汽管(16)由汽化罐(3)的底部穿入汽化罐(3)内其上口高出汽化罐(3)内的水面;水位控制仪(15)安装在热量交换罐(9)的端部外侧;蒸汽热量交换管(8)的上端与蒸汽总管(10)相连通,自上而下盘绕在热量交换罐(9)内,其下端与软化水回水管(2)、蒸汽放散管(6)相连通,蒸汽放散管(6)穿过并高出热量交换罐(9)且顶部装有压力安全阀(7),软化水回水管(2)与出水管(1)连通;蒸汽总管(10)与汽化罐蒸汽引管(14)连通,汽化罐蒸汽引管(14)与汽化罐(3)连通;所述的热量交换罐(9)上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热量交换罐放散管(11),该热量交换罐放散管(11)安装有水压安全阀(12);交换水位控制仪(5)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侧端头,交换水的循环进水管(17)位于热量交换罐(9)的底部,交换水的循环出水管(13)位于热量交换罐的上半部。专利摘要一种汽化冷却罐,特别是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汽化罐设置在热量交换罐内且二者共用一个罐底。出水管与汽化罐的底部相通。回汽管穿入汽化罐内其上口高出汽化罐内的水面。水位控制仪安装在热量交换罐的端部外侧。蒸汽热量交换管与蒸汽总管连通,盘绕在热量交换罐内,其下端与软化水回水管、蒸汽放散管连通。蒸汽放散管穿过并高出热量交换罐且顶部装有压力安全阀,软化水回水管与出水管连通;蒸汽总管与汽化罐蒸汽引管连通。热量交换罐上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热量交换罐放散管;交换水的循环进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底部,出水管位于热量交换罐的上半部。本罐将钢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蒸汽的热量交换成热水用于取暖或生产,节能环保。文档编号F28D7/10GK201129946SQ20072030585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姜其平 申请人:姜其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收蒸汽中热量和软化水的汽化冷却罐,包括出水管和回汽管、汽化罐以及汽化罐的压力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化罐(3)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内且二者共用一个罐底;出水管(1)与汽化罐(3)的底部相通,位于汽化罐的底部;回汽管(16)由汽化罐(3)的底部穿入汽化罐(3)内其上口高出汽化罐(3)内的水面;水位控制仪(15)安装在热量交换罐(9)的端部外侧;蒸汽热量交换管(8)的上端与蒸汽总管(10)相连通,自上而下盘绕在热量交换罐(9)内,其下端与软化水回水管(2)、蒸汽放散管(6)相连通,蒸汽放散管(6)穿过并高出热量交换罐(9)且顶部装有压力安全阀(7),软化水回水管(2)与出水管(1)连通;蒸汽总管(10)与汽化罐蒸汽引管(14)连通,汽化罐蒸汽引管(14)与汽化罐(3)连通;所述的热量交换罐(9)上安装有与其相通的热量交换罐放散管(11),该热量交换罐放散管(11)安装有水压安全阀(12);交换水位控制仪(5)设置在热量交换罐(9)侧端头,交换水的循环进水管(17)位于热量交换罐(9)的底部,交换水的循环出水管(13)位于热量交换罐的上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其平
申请(专利权)人:姜其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