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
,涉及一种可在电力电子器件、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化工、动力等换热装置中使用的热管散热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各种散热装置中,为提高换热效果,普遍采用了高效传热元件——热管,而出于更充分发挥热管基本功能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热管的放热段(冷凝段)也采取了一项共同措施,即在热管管身的散热段或吸热段上套装或焊接散热翅片,形成所谓“一体式”散热结构,如在中国专利ZL98202283、ZL98231416.7以及ZL99243628.1等项专利申请文本中所披露内容的便是采用该散热结构的示例。但就上述装置的原始构成来说,它们实质上仍是由两体拼装构成的,而并非是真正的“一体式”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拼装件之间都有接触“分界面”,在传热过程中各接触表面间也都存在着接触热阻,因而其导热系数就会大大下降。例如,实际工程上靠套装在一起的两构件的表面往往不可能完全贴紧,也就是说由于接触不均匀,在两接触面之间必然存有空隙,在此空隙中充满空气,即使采用焊缝方式将空隙焊上也存在着不同材料间的界面,它们均将构成附加的热阻,使热管的实际导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对于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