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42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其与桥柱墩的连接位置在施工完成后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且施工便捷,包括梁体,翼体,梁体为长条结构,翼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梁体的两侧,梁体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多道长方体状凹口,凹口的中间位置上部在梁体上设置有灌入孔,灌入孔的底部与凹口贯通,顶部与梁体的上端面贯通,横向钢筋的两侧穿入固定在凹口两侧的梁体内部,凹口部位的横向钢筋加强一体化的结合,使得柱墩与盖梁的接触支撑面积扩大,提高支撑的稳固性与支撑强度,盖梁部分的结构体形状尺寸基本是统一的,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
技术介绍
以前的桥梁一般横跨河流水面,连接河流两岸的道路,而现在桥梁的建造越来越普遍,由于地面的高差不一,地貌不同,直接在地面上铺筑道路反而会使得路面出现较大起伏,影响行驶品质,另外,路基的伸缩收涨也会直接影响路面,容易造成开裂,另外,现在城市用地紧张,为了提高通行效率,出现快速路的形式,这类道路的建设通常都需要采用桥梁形式,桥梁主要由桥墩,盖梁,桥跨以及附属结构等构成,由于地面高差不统一,地貌复杂,因此桥墩无法采用预制构件形式,必须采用现浇施工来制作出不同高度与形态的桥墩,而盖梁与桥跨的结构形态统一,适用预制构件形式,但是盖梁与桥墩的连接部位依然是施工难点,由于连接结构部位存在的弯矩力较大,而该部位又是现浇构件与预制构件的结合处,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也给施工带来难度,该问题的改善可以从盖梁的设计进行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其与桥柱墩的连接位置在施工完成后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且施工便捷,包括梁体,翼体,所述梁体为长条结构,所述翼体设置有两道,翼体分别固定设置在梁体的两侧,且梁体与翼体固定为一体,即两者为一体浇筑而成,一般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制作,所述翼体的顶部凸出于梁体的两侧上端面以上,使得梁体的两侧形成阻拦结构,有利于桥梁架设的稳定,所述梁体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多道长方体状凹口,所述凹口的横向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凹口的中间位置上部在梁体上设置有灌入孔,所述灌入孔的底部与凹口贯通,其顶部与梁体的上端面贯通,灌入孔的作用是便于向凹口内灌入混凝土,所述梁体的内部在凹口部位布置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的两侧穿入固定在凹口两侧的梁体内部,从而横向钢筋贯穿整个凹口,且横向钢筋的中部位置处于凹口内,属于裸露状态,横向钢筋在预制浇筑梁体时进行埋入,而横向钢筋用于加强在凹口内后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与预制的梁体的结合性,保证安装后的结构牢靠。本技术为桥梁的盖梁结构体部件,属于预制部件,具体施工流程是,先在地面上搭设相应高度的桥梁柱墩模板,桥梁柱墩一般采用圆柱形状或者方柱形状,即搭设相应的模板,后将本技术的盖梁吊放在对应的柱墩模板之上,并且凹口部位摆放位置正好对应柱墩模板的顶部,当然柱墩模板顶端交接处的模板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同时柱墩模板内搭设柱墩内部的钢筋,最后对准灌入孔位置灌注混凝土,混凝土会随重力向下注满柱墩模板,最终注满凹口位置与灌入孔位置,由此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柱墩是与凹口位置的结构体连为一体的,而凹口部位的横向钢筋则加强一体化的结合,使得柱墩与盖梁的接触支撑面积扩大,提高支撑的稳固性与支撑强度。本技术还具备的优势是,考虑到不同地面高度及地形地貌处的桥梁施工,由于地面高度不一,以及地形地貌的不同,而桥梁路面的高度需要统一,因此柱墩的高度则无法做到统一,需要现浇施工,而盖梁部分的结构体形状尺寸基本是统一的,而且盖梁的横向跨度较大,如果采用现浇,需要搭设大面积的脚手架,拖慢施工速度,且加大施工成本,所以本技术中盖梁采用预制构件,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梁体的内部在灌入孔所处位置设置有抗弯钢板,所述抗弯钢板处于梁体的内部并靠近其上端面的位置,且抗弯钢板上在与灌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孔洞,使得灌入孔保持贯通状态,由于桥梁的整体重力均需要传递到柱墩位置,最终由地面承载,因此柱墩与梁体的连接点位置则会存在很大的弯矩受力,改进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强梁体承载位置的抗弯矩能力。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弯钢板的下端面排列设置有多道条板,所述条板与抗弯钢板处于垂直状态,且条板顺着抗弯钢板的长向方向设置,有效增加抗弯钢板的抗弯矩能力,当然,条板需要避开抗弯钢板上洞口的位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弯钢板的两端位置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截面形状为L形状,其由竖向板与横向板组成,所述横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竖向板的底端位置,而竖向板的顶端固定设置在抗弯钢板的两端位置,且横向板朝向外侧,改进作用是通过加强板提高抗弯钢板两端与梁体内部靠近下方位置的结合,提高梁体该位置的整体抗弯矩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部位截面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单独抗弯钢板部位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抗弯钢板部位A-A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如图1所示,包括梁体1,翼体2,所述梁体1为长条结构,所述翼体2设置有两道,翼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梁体1的两侧,且梁体1与翼体2固定为一体,即两者为一体浇筑而成,一般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制作,所述翼体2的顶部凸出于梁体1的两侧上端面以上,使得梁体1的两侧形成阻拦结构,有利于桥梁架设的稳定,所述梁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多道长方体状凹口11,如图2所示,所述凹口11的横向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凹口11的中间位置上部在梁体1上设置有灌入孔12,所述灌入孔12的底部与凹口11贯通,其顶部与梁体1的上端面贯通,灌入孔12的作用是便于向凹口11内灌入混凝土,所述梁体1的内部在凹口11部位布置有横向钢筋3,所述横向钢筋3的两侧穿入固定在凹口11两侧的梁体1内部,从而横向钢筋3贯穿整个凹口11,且横向钢筋3的中部位置处于凹口11内,属于裸露状态,横向钢筋3在预制浇筑梁体1时进行埋入,而横向钢筋3用于加强在凹口11内后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与预制的梁体1的结合性,保证安装后的结构牢靠。本技术为桥梁的盖梁结构体部件,属于预制部件,具体施工流程是,先在地面上搭设相应高的桥梁柱墩模板,桥梁柱墩一般采用圆柱形状或者方柱形状,即搭设相应的模板,后将本技术的盖梁吊放在对应的柱墩模板之上,并且凹口11部位摆放位置正好对应柱墩模板的顶部,当然柱墩模板顶端交接处的模板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同时柱墩模板内搭设柱墩内部的钢筋,最后对准灌入孔12位置灌注混凝土,混凝土会随重力向下注满柱墩模板,最终注满凹口11位置与灌入孔12位置,由此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柱墩是与凹口11位置的结构体连为一体的,而凹口11部位的横向钢筋3则加强一体化的结合,提高支撑的稳固性与支撑强度。本技术还具备的优势是,考虑到不同地面高度及地形地貌处的桥梁施工,由于地面高度不一,以及地形地貌的不同,而桥梁路面的高度需要统一,因此柱墩的高度则无法做到统一,需要现浇施工,而盖梁部分的结构体形状尺寸基本是统一的,而且盖梁的横向跨度较大,如果采用现浇,需要搭设大面积的脚手架,拖慢施工速度,且加大施工成本,所以本技术中盖梁采用预制构件,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作为改进实施例,所述梁体1的内部在灌入孔12所处位置设置有抗弯钢板4,如图2所示,所述抗弯钢板4处于梁体1的内部并靠近其上端面的位置,且抗弯钢板4上在与灌入孔12对应的位置设有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1),翼体(2),所述梁体(1)为长条结构,所述翼体(2)设置有两道,翼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梁体(1)的两侧,且梁体(1)与翼体(2)固定为一体,所述翼体(2)的顶部凸出于梁体(1)的两侧上端面以上,所述梁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多道长方体状凹口(11),所述凹口(11)的横向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凹口(11)的中间位置上部在梁体(1)上设置有灌入孔(12),所述灌入孔(12)的底部与凹口(11)贯通,其顶部与梁体(1)的上端面贯通,所述梁体(1)的内部在凹口(11)部位布置有横向钢筋(3),所述横向钢筋(3)的两侧穿入固定在凹口(11)两侧的梁体(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体(1),翼体(2),所述梁体(1)为长条结构,所述翼体(2)设置有两道,翼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梁体(1)的两侧,且梁体(1)与翼体(2)固定为一体,所述翼体(2)的顶部凸出于梁体(1)的两侧上端面以上,所述梁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多道长方体状凹口(11),所述凹口(11)的横向长度大于其高度,所述凹口(11)的中间位置上部在梁体(1)上设置有灌入孔(12),所述灌入孔(12)的底部与凹口(11)贯通,其顶部与梁体(1)的上端面贯通,所述梁体(1)的内部在凹口(11)部位布置有横向钢筋(3),所述横向钢筋(3)的两侧穿入固定在凹口(11)两侧的梁体(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牢靠的预制桥梁承载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的内部在灌入孔(12)所处位置设置有抗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路兴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