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4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蝶形支架用于与穿设在独柱墩中的钢棒相连;包括:两组牛腿、两支架组件;每组牛腿中的牛腿数量与钢棒的数量相同;每个钢棒的两端均固连有一牛腿,且每组中的牛腿均位于钢棒的同一侧;牛腿包含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套设于钢棒上,且紧靠独柱墩;两支架组件分别固连于两组牛腿上;每组支架组件包括一下横梁、一上横梁、两斜撑以及至少两竖杆;下横梁固设于第二钢板上,且位于上横梁的下方;斜撑、竖杆的两端均与下横梁和上横梁固连,两个斜撑的上端分别与上横梁的两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钢棒所承受的弯矩,使钢棒受力处于纯剪力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
本技术涉及盖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
技术介绍
独柱墩上的盖梁多为大悬臂,当采用传统盖梁穿棒法施工时,具体来说是将钢棒穿过独柱墩,然后在钢棒上设置横向分配梁,这种施工方法对于大悬臂盖梁而言,由于大悬臂的长度过大,且独柱墩中的钢棒间距相对较小,使得钢棒上的横向分配梁受到的弯矩过大,进而容易导致横向分配梁两端的挠度过大而发生弯曲变形的不良情况产生,对于安全第一的施工场地来说,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消除钢棒所承受的弯矩,使钢棒受力处于纯剪力状态。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所述蝶形支架用于与穿设在独柱墩中的钢棒相连;所述蝶形支架包括:两组牛腿,每组牛腿中的牛腿数量与所述钢棒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钢棒的两端均固连有一牛腿,且每组中的所述牛腿均位于所述钢棒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牛腿包含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套设于所述钢棒上,且紧靠所述独柱墩;两支架组件,其分别固连于两组牛腿上;每组支架组件包括一下横梁、一上横梁、两斜撑以及至少两竖杆;所述下横梁固设于所述第二钢板上,且位于所述上横梁的下方,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比所述下横梁长;所述斜撑、竖杆的两端均与所述下横梁和上横梁固连,两个所述斜撑倾斜设置在所有所述竖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斜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相连;<br>至少两下对拉杆件,每个所述下对拉杆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下横梁相连;至少两上对拉杆件,每个所述上对拉杆件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上横梁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竖杆位于所述牛腿的正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牛腿还包括牛腿加劲肋,其焊接于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下横梁之间还焊接一连接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钢板、所述连接钢板、所述下横梁之间通过螺栓锚固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组支架组件包括两竖杆,两个所述竖杆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上横梁之间,且所述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斜撑固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下对拉杆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对拉杆件的数量为四个。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所述下对拉杆件分别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四个所述上对拉杆件中的两个位于所述下对拉杆件的正上方,剩余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斜撑、竖杆的两端均设有加劲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横梁为槽钢,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均焊接有一长钢板、一短钢板以及多个上横梁加劲肋;所述长钢板、短钢板分别焊接于所述上横梁的顶部、底部;多个所述横梁加劲肋间隔焊接于所述槽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相对于传统盖梁穿棒法而言,横向分配梁设于上横梁上受力时,一方面,支架组件呈蝶形设于第二钢板上,且上横梁的长度长于下横梁,上横梁上的横向分配梁的悬臂长度减短,使得横向分配梁受到的弯矩减小,横向分配梁的受力范围增大,其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2)另一方面,牛腿中的第一钢板套设在钢棒上且紧靠独柱墩,因此,横向分配梁受到的荷载通过支架组件传递至牛腿,再由牛腿中的第一钢板将荷载传递至钢棒,可消除钢棒所承受的弯矩,使钢棒受力处于纯剪力状态,充分发挥钢棒的抗剪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安装在独柱墩上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1-1处的断面图;图3为图1中主视图相对应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的主视图;图5为牛腿的主视图;图6为牛腿的左视图;图7为图4中A的放大图;图8为图4中2-2处的断面图;图9为图4中3-3处的断面图;图中:1、独柱墩;10、钢棒;2、牛腿;21、第一钢板;22、第二钢板;23、牛腿加劲肋;24、连接钢板;3、支架组件;31、下横梁;32、上横梁;321、长钢板;322、短钢板;323、上横梁加劲肋;33、斜撑;34、竖杆;41、对拉杆件;42、上对拉杆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所述蝶形支架用于与穿设在独柱墩1中的钢棒10相连;所述蝶形支架包括:两组牛腿2、两支架组件3、至少两下对拉杆件41和至少两上对拉杆件42;每组牛腿2中的牛腿数量与所述钢棒10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钢棒10的两端均固连有一牛腿2,且每组中的所述牛腿2均位于所述钢棒10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牛腿2包含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套设于所述钢棒10上,且紧靠所述独柱墩1;两支架组件3分别固连于两组牛腿2上;每组支架组件3包括一下横梁31、一上横梁32、两斜撑33以及至少两竖杆34;所述下横梁31固设于所述第二钢板22上,且位于所述上横梁32的下方,所述上横梁32的长度比所述下横梁长;所述斜撑33、竖杆34的两端均与所述下横梁31和上横梁32固连,两个所述斜撑33倾斜设置在所有所述竖杆34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斜撑3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32的两端相连;每个所述下对拉杆件41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下横梁31相连;每个所述上对拉杆件4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上横梁32相连。本技术实施例的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其安装过程为:将钢棒10穿设在独柱墩1的墩身预埋孔中,在钢棒10的两端分别套设一牛腿2,调整牛腿2的位置,使用与钢棒10配套的棒套将牛腿2拧紧,其中,牛腿2中的第一钢板21紧靠独柱墩1的墩身;此后,将预先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两个支架组件3分别横架在独柱墩1的墩身两侧的牛腿2中的第二钢板22上,并将下横梁31与牛腿2固连,再在上横梁32上架设横向分配梁。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横向分配梁设于上横梁32上受力时,一方面,支架组件3呈蝶形,支架组件3中的上横梁32与横向分配梁相接,下横梁31利用斜撑33、竖杆34将上横梁32设于其上,上横梁32的长度长于下横梁31,相对来说,斜撑33呈倒“八”字型将上横梁32支撑,使得支架组件3支撑横向分配梁的受力范围扩大,即横向分配梁的受力范围增大,增强横向分配梁的承载能力;同时,上横梁32上的横向分配梁的悬臂长度相对减短,使得横向分配梁受到的弯矩减小,当横向分配梁的弯矩减小,不容易使得横向分配梁两端的挠度过大而发生完全变形;另一方面,牛腿2中的第一钢板21套设在钢棒10上且紧靠独柱墩1,因此,横向分配梁受到的荷载通过支架组件3传递至牛腿2,再由牛腿2中的第一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所述蝶形支架用于与穿设在独柱墩(1)中的钢棒(10)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支架包括:/n两组牛腿(2),每组牛腿(2)中的牛腿数量与所述钢棒(10)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钢棒(10)的两端均固连有一牛腿(2),且每组中的所述牛腿(2)均位于所述钢棒(10)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牛腿(2)包含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套设于所述钢棒(10)上,且紧靠所述独柱墩(1);/n两支架组件(3),其分别固连于两组牛腿(2)上;每组支架组件(3)包括一下横梁(31)、一上横梁(32)、两斜撑(33)以及至少两竖杆(34);所述下横梁(31)固设于所述第二钢板(22)上,且位于所述上横梁(32)的下方,所述上横梁(32)的长度比所述下横梁长;所述斜撑(33)、竖杆(34)的两端均与所述下横梁(31)和上横梁(32)固连,两个所述斜撑(33)倾斜设置在所有所述竖杆(34)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斜撑(3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32)的两端相连;/n至少两下对拉杆件(41),每个所述下对拉杆件(41)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下横梁(31)相连;/n至少两上对拉杆件(42),每个所述上对拉杆件(4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上横梁(32)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所述蝶形支架用于与穿设在独柱墩(1)中的钢棒(10)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支架包括:
两组牛腿(2),每组牛腿(2)中的牛腿数量与所述钢棒(10)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钢棒(10)的两端均固连有一牛腿(2),且每组中的所述牛腿(2)均位于所述钢棒(10)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牛腿(2)包含相互垂直的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所述第一钢板(21)套设于所述钢棒(10)上,且紧靠所述独柱墩(1);
两支架组件(3),其分别固连于两组牛腿(2)上;每组支架组件(3)包括一下横梁(31)、一上横梁(32)、两斜撑(33)以及至少两竖杆(34);所述下横梁(31)固设于所述第二钢板(22)上,且位于所述上横梁(32)的下方,所述上横梁(32)的长度比所述下横梁长;所述斜撑(33)、竖杆(34)的两端均与所述下横梁(31)和上横梁(32)固连,两个所述斜撑(33)倾斜设置在所有所述竖杆(34)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斜撑(3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32)的两端相连;
至少两下对拉杆件(41),每个所述下对拉杆件(41)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下横梁(31)相连;
至少两上对拉杆件(42),每个所述上对拉杆件(42)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上横梁(32)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34)位于所述牛腿(2)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上大悬臂盖梁用的蝶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2)还包括牛腿加劲肋(23),其焊接于所述第一钢板(21)和第二钢板(22)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细弟赵爱军成家园许君辉初昕洲廖黎明竺观平王伟黄太平范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