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杰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3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U形钢板,U形钢板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岩石层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石灰拌土层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建筑垃圾层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混凝土浇灌层内部设置有钢筋网,钢筋网由多个横筋与多个竖筋固定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混凝土浇灌层内部的钢筋网的设置,钢筋网使混凝土浇灌层内部更加牢固,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浇灌层下陷;通过第一钢筋柱与第二钢筋柱的设置,增加了钢筋网与混凝土浇灌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混凝土浇灌层的牢固性,防止混凝土浇灌层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
技术介绍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修筑在良好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的路基。现如今一些用于工程用的路基大都是将地面上的淤泥层去除掉后,再在硬土的基础上进行铺垫来为道路打下基础,而这种方法铺垫虽然能作用于路的基础,但是路基两侧支撑力不够,往往容易形成塌陷,导致整个路基损坏。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包括U形钢板,所述U形钢板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所述岩石层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所述石灰拌土层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所述建筑垃圾层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所述混凝土浇灌层内部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两端均与U形钢板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网由多个横筋与多个竖筋固定连接构成,且横筋与竖筋垂直分布,多个所述横筋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钢筋柱,多个所述竖筋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钢筋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钢板的凹槽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竖板,且多个竖板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竖板顶端贯穿岩石层、石灰拌土层和建筑垃圾层并延伸至防水层底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板顶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位于建筑垃圾层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与防水层底端贴合设置,所述竖板中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位于石灰拌土层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板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板,且第三支撑板位于岩石层内部,所述第三支撑板底端与U形钢板的凹槽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铁碳合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形钢板两侧均贴合设置有稳固层,且稳固层外侧为倾斜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稳固层的顶端均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与U形钢板外侧壁贴合连接,所述U形钢板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引水槽,且引水槽与排水槽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U形钢板的设置,有利于让路基在受力时,两侧拥有一个很好的支撑力,不会形成塌方,或者下陷;通过混凝土浇灌层内部的钢筋网的设置,钢筋网使混凝土浇灌层内部更加牢固,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浇灌层下陷;通过第一钢筋柱与第二钢筋柱的设置,增加了钢筋网与混凝土浇灌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加混凝土浇灌层的牢固性,防止混凝土浇灌层变形损坏;2、本技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雨水进入U形钢板内部而导致路基松动,产生塌陷;通过竖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设置,竖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能够提供路基一个很好的支撑力,有利于防止路基塌陷。3、本技术通过引水槽和排水槽的设置,有利于让雨水顺利通过引水槽和排水槽流走,防止雨水在路面积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钢筋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U形钢板;2、岩石层;3、石灰拌土层;4、建筑垃圾层;5、防水层;6、混凝土浇灌层;7、竖板;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第三支撑板;11、钢筋网;12、稳固层;13、排水槽;14、横筋;15、竖筋;16、第一钢筋柱;17、第二钢筋柱;18、引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包括U形钢板1,U形钢板1的结构有利于让路基两侧拥有一个支撑力,减少塌陷,U形钢板1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2,岩石层2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3,石灰拌土层3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4,建筑垃圾层4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5,防水层5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6。如图1所示,混凝土浇灌层6内部设置有钢筋网11,且钢筋网11两端均与U形钢板1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钢筋网11与U形钢板1内壁固定连接,有利于让钢筋网11在混凝土浇灌层6受力时拥有一个向上的支撑力,防止了混凝土浇灌层6的下陷,U形钢板1的凹槽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竖板7,且多个竖板7呈等间距分布,竖板7顶端贯穿岩石层2、石灰拌土层3和建筑垃圾层4并延伸至防水层5底端,竖板7的设置有利于让路基内部结构更加稳固。竖板7顶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且第一支撑板8位于建筑垃圾层4内部,第一支撑板8顶端与防水层5底端贴合设置,竖板7中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9,且第二支撑板9位于石灰拌土层3内部,竖板7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0,且第三支撑板10位于岩石层2内部,第三支撑板10底端与U形钢板1的凹槽内壁底端固定连接,竖板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均为铁碳合金,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撑力,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的设置,有利于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的防止路基下陷。U形钢板1两侧均贴合设置有稳固层12,且稳固层12外侧为倾斜面,两个稳固层12的顶端均开设有排水槽13,且排水槽13与U形钢板1外侧壁贴合连接。如图2所示,钢筋网11由多个横筋14与多个竖筋15固定连接构成,且横筋14与竖筋15垂直分布,钢筋网11有利于让混凝土浇灌层6内部更加结实稳固,不容易变形或者下陷,多个横筋14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钢筋柱16,多个竖筋15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钢筋柱17,第一钢筋柱16与第二钢筋柱17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混凝土浇灌层6与钢筋网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混凝土浇灌层6的牢固性,防止混凝土浇灌层6下陷。如图3所示,U形钢板1两侧外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引水槽18,且引水槽18与排水槽13相连通,引水槽18与排水槽13有利于方便让雨水流走,防止雨水在路面积攒。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U形钢板1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2,岩石层2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3,石灰拌土层3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4,建筑垃圾层4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5,防水层5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6,U形钢板1的凹槽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竖板7,且多个竖板7呈等间距分布,竖板7顶端贯穿岩石层2、石灰拌土层3和建筑垃圾层4并延伸至防水层5底端,竖板7的设置有利于让路基内部结构更加稳固,竖板7顶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8,竖板7中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板9,竖板7底端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钢板(1),所述U形钢板(1)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2),所述岩石层(2)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3),所述石灰拌土层(3)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4),所述建筑垃圾层(4)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6),所述混凝土浇灌层(6)内部设置有钢筋网(11),且钢筋网(11)两端均与U形钢板(1)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网(11)由多个横筋(14)与多个竖筋(15)固定连接构成,且横筋(14)与竖筋(15)垂直分布,多个所述横筋(14)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钢筋柱(16),多个所述竖筋(15)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钢筋柱(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钢板(1),所述U形钢板(1)内部底端铺设有岩石层(2),所述岩石层(2)上表面铺设有石灰拌土层(3),所述石灰拌土层(3)上表面铺设有建筑垃圾层(4),所述建筑垃圾层(4)上表面铺设有防水层(5),所述防水层(5)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浇灌层(6),所述混凝土浇灌层(6)内部设置有钢筋网(11),且钢筋网(11)两端均与U形钢板(1)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网(11)由多个横筋(14)与多个竖筋(15)固定连接构成,且横筋(14)与竖筋(15)垂直分布,多个所述横筋(14)的上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钢筋柱(16),多个所述竖筋(15)的下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钢筋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钢板(1)的凹槽底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竖板(7),且多个竖板(7)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竖板(7)顶端贯穿岩石层(2)、石灰拌土层(3)和建筑垃圾层(4)并延伸至防水层(5)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