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13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包括承重支腿,承重支腿的底部与减震机构相连,减震机构安装于基部泥土层内,基部泥土层的上侧设置有吸水层,吸水层的上侧设置有石料层,石料层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排水槽,吸水层上设置有两个排水口,基部泥土层内开设有与排水口相连的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槽相连,承重支腿的顶部与桥梁相连,桥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载能力强,耐久性高,排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由填筑或开挖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结构。也叫做线路下部结构。路基与桥梁、隧道相连,共同构成一条线路。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方和挖方。铁路路基的作用是在路基面上直接铺设轨道结构。因此,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既承受轨道结构的重量,即静荷载,又同时承受列车行驶时通过轨道传播而来的动荷载。建造路基的材料,不论填或挖,主要是土石类散体材料,所以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因而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抵抗能力差。现有的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排水不便,耐久性不好,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耐久性高,排水方便的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当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包括承重支腿,所述承重支腿的底部与减震机构相连,所述减震机构安装于基部泥土层内,所述基部泥土层的上侧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上侧设置有石料层,所述石料层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吸水层上设置有两个排水口,所述基部泥土层内开设有与排水口相连的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槽相连,所述承重支腿的顶部与桥梁相连,所述桥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支腿包括有:底板、顶板、主体支腿和加强支腿,所述主体支腿的顶部与顶板相连,所述主体支腿的底部与底板相连,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多个加强支腿,所述加强支腿的顶部与顶板相连,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支腿呈圆形均布在底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壳体、减震支腿、下壳体和弹簧,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减震支腿相连,所述上壳体上安装有多个与下壳体相连的弹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支腿采用高阻尼橡胶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通过承重支腿中主体支腿和多个加强支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增高了安全性;通过减震机构的使用,有利于减小冲击力,增加耐久性;桥梁上的积水通过排水孔流入到第二排水槽内,通过吸水层将水分吸收后排入到第二排水槽内,有利于快速排水。综上所述,本技术承载能力强,耐久性高,排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承重支腿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桥梁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承重支腿,101-底板,102-顶板,103-主体支腿,104-加强支腿,105-第一固定孔,106-第二固定孔,2-减震机构,201-上壳体,202-减震支腿,203-下壳体,204-弹簧,3-桥梁,301-排水孔,4-基部泥土层,401-第一排水槽,5-吸水层,501-排水口,6-石料层,7-第二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包括承重支腿1,所述承重支腿1的底部与减震机构2相连,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上壳体201、减震支腿202、下壳体203和弹簧204,所述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3通过减震支腿202相连,所述减震支腿202采用高阻尼橡胶制成,所述上壳体201上安装有多个与下壳体203相连的弹簧204,所述减震机构2安装于基部泥土层4内,所述基部泥土层4的上侧设置有吸水层5,所述吸水层5的上侧设置有石料层6,所述石料层6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排水槽7,所述吸水层5上设置有两个排水口501,所述基部泥土层4内开设有与排水口501相连的第一排水槽401,所述第一排水槽401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槽7相连,所述承重支腿1的顶部与桥梁3相连,所述桥梁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01。实施例2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支腿1包括有:底板101、顶板102、主体支腿103和加强支腿104,所述主体支腿103的顶部与顶板102相连,所述主体支腿103的底部与底板101相连,所述底板101上安装有多个加强支腿104,所述加强支腿104呈圆形均布在底板101上,所述加强支腿104的顶部与顶板102相连,所述底板10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05,所述顶板10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106。该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通过承重支腿1中主体支腿103和多个加强支腿104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增高了安全性;通过减震机构2的使用,有利于减小冲击力,增加耐久性;桥梁3上的积水通过排水孔301流入到第二排水槽7内,通过吸水层5将水分吸收后排入到第二排水槽7内,有利于快速排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包括承重支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腿(1)的底部与减震机构(2)相连,所述减震机构(2)安装于基部泥土层(4)内,所述基部泥土层(4)的上侧设置有吸水层(5),所述吸水层(5)的上侧设置有石料层(6),所述石料层(6)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排水槽(7),所述吸水层(5)上设置有两个排水口(501),所述基部泥土层(4)内开设有与排水口(501)相连的第一排水槽(401),所述第一排水槽(401)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槽(7)相连,所述承重支腿(1)的顶部与桥梁(3)相连,所述桥梁(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包括承重支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腿(1)的底部与减震机构(2)相连,所述减震机构(2)安装于基部泥土层(4)内,所述基部泥土层(4)的上侧设置有吸水层(5),所述吸水层(5)的上侧设置有石料层(6),所述石料层(6)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排水槽(7),所述吸水层(5)上设置有两个排水口(501),所述基部泥土层(4)内开设有与排水口(501)相连的第一排水槽(401),所述第一排水槽(401)的出水口与第二排水槽(7)相连,所述承重支腿(1)的顶部与桥梁(3)相连,所述桥梁(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水孔(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桥梁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腿(1)包括有:底板(101)、顶板(102)、主体支腿(103)和加强支腿(104),所述主体支腿(103)的顶部与顶板(102)相连,所述主体支腿(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文谭春腾王学彦金能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