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金福专利>正文

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31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包括基板和多个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板,是贴靠于一热源上; 多个散热鳍片,分别自基板向上突伸; 设有至少一次基板部,横向一体地连设于各散热鳍片间,使各散热鳍片被各次基板部所区隔,形成多层式的散热鳍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部件,尤指一种在散热部件的各散热鳍片间横向至少连设一次基板部的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目前,常见用于中央处理单元CPU上的散热构件,一般均以铝材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该散热构件(100)含有一基板(101)以紧贴于一热源(200),如CPU之上,另于该基板(101)上突伸多个散热鳍片(102)以加速热源(200)的散热效率,然而一般为使热源(200)的热量可以迅速的散热,通常在各散热鳍片(102)的上方跨置安装一风扇(300),以向散热构件(100)及热源(200)吹风散热,但上述的散热构件仍具有以下缺点1、各散热鳍片(102)因垂直、纵长地突设于该基板(101)上,故一般各散热鳍片(102)的厚度不可以太薄,通常的厚度为2-3cm,若各散热鳍片(102)厚度太薄时,极易因安装风扇或其它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倾斜甚至倾倒现象。2、因各散热鳍片(102)不可太薄,而限制了在基板(101)上所突设的散热鳍片(102)数目,即减少散热表面积,而使散热效率降低。3、无法迅速分散热源的热量,而损毁热源(200)即CPU等产品,而降低其使用寿命。4、因各散热鳍片(102)是自基板(101)纵长延伸,末端皆为一自由端,故在启动风扇(300)后,该风扇马达极易使各散热鳍片(102)由于震动而产生噪音。本创作人有鉴于此,积极研究创新,终于研制出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使各散热鳍片间至少连设一次基板部,而具有以下功效。1、各散热鳍片因连结有次基板部,其强度因而增加,不致因受少许外力即朝一侧倾斜。2、各散热鳍片因连结有次基板部,其强度因而增加,可使各散热鳍片的厚度大大薄化(约1.2cm),使散热鳍片的总数可以增加,即增加散热构件的散热面积,分散热效应,以提高散热构件的散热效率。3、散热构件形成分层的散热鳍片,热源的热量可快速地分散至各层,使散热迅速。4、各散热构件因有次基板部的横向连结,其自由长度因而缩短,不易受风扇的震动影响而产生噪音。5、因本技术增设有次基板部,因此基板底部的厚度可大大薄化,使散热鳍片增加,可有效分散热效应,使散热更迅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包括基板和多个散热鳍片,其改进之处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板,是贴靠于一热源上;多个散热鳍片,分别自基板向上突伸;设有至少一次基板部,横向一体地连设于各散热鳍片间,使各散热鳍片被各次基板部所区隔,形成多层式的散热鳍片。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应用平面图。图3为习用散热构件应用平面图。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散热构件(1)至少含有一基板(11)以贴靠于一热源(2)如CPU晶片的上方;多个散热鳍片(12)自该基板(11)向上突伸;以及至少一次基板部(13)横向一体地连设于各散热鳍片(12)间,使各散热鳍片(12)被该次基板部(13)所区隔,而形成多层状的散热鳍片(12),以分层地迅速传递热源(2)的热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并增加各散热鳍片(12)的强度,避免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倾倒。本技术所揭示的散热构件(1),除了如图1、2所示,仅在各散热鳍片(12)间连设一次基板部(13),以将各散热鳍片(12)区分为上、下两层外,亦可修饰地在各散热鳍片(12)间连设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次基板部(13),以将各散热鳍片(12)区分为三层以上的散热鳍片(12),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本技术所揭示的散热构件(1),为该次基板部(13)所区隔的上、下两层各散热鳍片(12),可为厚度相同或不同的鳍片,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而于散热构件(1)上可凹设多个槽道(14),令各槽道(14)分别横向地穿通各散热鳍片(12)及次基板部(13),使外界的气流可迅速地流窜于各散热鳍片(12)间,以提高散热效率。另于基板(11)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突伸一扣条(15),以吻合地包夹于该热源(2)的两侧端缘,使散热构件(1)可以稳固地跨置于热源(2)上。由于本技术所揭示的散热构件(1),其各散热鳍片(12)间连设一次基板部(13),使该次基板部(13)与基板(11)间的散热鳍片(12)并无自由端,而自次基板部(13)向上突伸的散热鳍片(12),其自由长度(L)亦较习用结构短,这样可以避免当风扇(3)启动时,各散热鳍片(12)受振动而产生噪音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次基板部(13)连设于各散热鳍片(12)间,故使各散热鳍片(12)的强度能够有效地增加,故各散热鳍片(12)的厚度可予以薄化,以增加散热鳍片(12)的总数,即增加散热的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而优于习用的仅具有单层散热鳍片的结构。本技术的特点在于该散热构件的各散热鳍片(12)间,连设至少一次基板部(13),以使散热构件(1)形成具有多层式的散热鳍片(12),其具有以下优点1、各层散热鳍片强度增加,不致因少许外力即产生倾斜,甚至倾倒现象。2、可适度薄化各散热鳍片的厚度,以增加散热鳍片的数目,即增加散热面积,分散热效应,以提高散热效率。3、可分层地迅速传递热源的热量,以利进行散热。4、各散热鳍片自由长度可以缩短,有效避免随风扁振动而产生噪音。本技术所揭示的结构及形态,可在不违反本创作的精神及范畴下加以修饰应用,本技术并不予以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包括基板和多个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板,是贴靠于一热源上;多个散热鳍片,分别自基板向上突伸;设有至少一次基板部,横向一体地连设于各散热鳍片间,使各散热鳍片被各次基板部所区隔,形成多层式的散热鳍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构件上凹设有多个槽道,令各槽道分别横向地穿通各层散热鳍片及次基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的底端两侧分别向下突伸一扣条,以吻合包夹于热源两侧端缘。专利摘要一种多层式散热鳍片的散热构件,至少含有一基板,基板上突设多个散热鳍片,且在各散热鳍片间横向连设至少一次基板部,使散热构件被各次基板部区隔而形成具有多层的散热鳍片,以分层迅速传递热源的热量,并可薄化各散热鳍片的厚度及基板底部的厚度,以增加散热鳍片数目,即增加散热表面积,分散热效应以提高散热构件的散热效率。文档编号F28F3/02GK2315521SQ9724929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蔡金福 申请人:蔡金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蔡金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