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719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包括内三角盖板、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模块、线束和风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均设有2个,所述风机模块包括设置在风道两端的第一风机模块和第二风机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模块和第二风机模块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风道设置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所述风机模块分别设置在车窗玻璃的两端,所述线束的一端从风道内穿过分别接在第一风机模块和第二风机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从车门钣金上预留的穿线孔穿过接在保险盒上,给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侧窗起雾的问题,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产品成本较低,适配范围广,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侧窗除雾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体验要求及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侧窗玻璃起雾一直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问题。侧窗除雾装置在一些高端车型上已经比较常见,但在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车上都尚未配置,只能后期加装,目前能购买到的此类相似后装产品,其原理一般为电阻丝加热或通过雨刮擦拭除雾,存在价格偏高,产品匹配适应性差,加装不方便,操作可行性差等缺陷。随着人们对此类产品质量要求、产品美观度、产品操作方便性、产品新颖度要求逐步提高,目前市场上的除雾装置已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本技术能有效解决侧窗起雾的问题,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产品成本较低,适配范围广,效果明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包括内三角盖板(1)、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模块、线束(4)和风道(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均设有2个,所述风机模块包括设置在风道(5)两端的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风道(5)设置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分别设置在车窗玻璃的两端,所述线束(4)的一端从风道(5)内穿过分别接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的输入端,另一端从车门钣金上预留的穿线孔穿过接在保险盒上,给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供电。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通过胶带(8)粘接在内三角盖板(1)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二风机模块(7)通过胶带(8)粘接在B柱旁车门内钣金上。优选的,所述风道(5)通过胶带(8)粘接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优选的,所述风道(5)上设有多个出风口。优选的,所述内三角盖板(1)替换掉原车三角盖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设置在风道(5)的两端。工作原理为:风道两端的两个风机模块通电后,风道两端产生对向风,同时在半导体制冷片作用下变成冷风,冷风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作用在车窗玻璃上,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侧窗除雾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的配合作用产生对向冷风,再从风道中吹出达到除雾目的,能有效解决侧窗起雾的问题,提升了行车安全性;(2)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匹配适应性好,在原车上加装方便,操作可行性好,适配范围广;(3)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4)本技术所涉及的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制造简单,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新型侧窗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其结构详见附图1所示:包括内三角盖板1、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模块、线束4和风道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均设有2个,所述风机模块包括设置在风道5两端的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风道5设置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分别设置在车窗玻璃的两端,所述线束4的一端从风道5内穿过分别接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的输入端,另一端从车门钣金上预留的穿线孔穿过接在保险盒上,给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供电。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通过胶带8粘接在内三角盖板1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机模块7通过胶带8粘接在B柱旁车门内钣金上。进一步的,所述风道5通过胶带8粘接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风道5上设有多个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内三角盖板1替换掉原车三角盖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通过粘接方式固定设置在风道5的两端。工作原理为:风道两端的两个风机模块通电后,风道两端产生对向风,同时在半导体制冷片作用下变成冷风,冷风从风道的出风口吹出作用在车窗玻璃上,达到快速除雾的目的。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的配合作用产生对向冷风,再从风道中吹出达到除雾目的,能有效解决侧窗起雾的问题,提升了行车安全性;(2)匹配适应性好,在原车上加装方便,操作可行性好,适配范围广;(3)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效果显著;(4)制造简单,易于加工与装配,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合大范围推广。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三角盖板(1)、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模块、线束(4)和风道(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均设有2个,所述风机模块包括设置在风道(5)两端的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风道(5)设置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分别设置在车窗玻璃的两端,所述线束(4)的一端从风道(5)内穿过分别接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的输入端,另一端从车门钣金上预留的穿线孔穿过接在保险盒上,给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三角盖板(1)、半导体制冷片、风机模块、线束(4)和风道(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均设有2个,所述风机模块包括设置在风道(5)两端的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中的第一半导体制冷片(2)和第二半导体制冷片(6),所述风道(5)设置在车窗玻璃下侧的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分别设置在车窗玻璃的两端,所述线束(4)的一端从风道(5)内穿过分别接在第一风机模块(3)和第二风机模块(7)的输入端,另一端从车门钣金上预留的穿线孔穿过接在保险盒上,给半导体制冷片和风机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侧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周由晨阳贾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