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681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包括配制罐、搅拌装置和均质机构,配制罐竖直设置,其上端设有进料口,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配制罐内水平设有一个滤板,滤板将配制罐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式,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回流口,搅拌装置设置在配制罐上,其用以对配制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出料口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设有第一阀门,而第一三通余下的一个接口与均质机构的进料口连通,均质机构的出料口与回流口连通。通过配制罐对原料进行混合,同时利用滤板对原料进行粗滤,然后由均质装置进行均质并回流到配制罐内进行循环,使得加工设备内原料充分混合均匀。

An emulsion proc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加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日化用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液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洗衣液、洗手液以及洗洁精等乳液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将原料混合均匀后过滤即可进行分装,但现有的乳液中仍可能存在一些“疙瘩”状物料后续影响分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均质效果好的乳液加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包括配制罐、搅拌装置和均质机构,所述配制罐竖直设置,其上端设有进料口,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所述配制罐内水平设有一个滤板,所述滤板将所述配制罐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式,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回流口,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配制罐上,其用以对所述配制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出料口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设有第一阀门,而第一三通余下的一个接口与均质机构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均质机构的出料口与所述回流口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配制罐对原料进行混合,同时利用滤板对原料进行粗滤,所述然后由均质装置进行均质并回流到配制罐内进行循环,使得加工设备内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搅拌桨和驱动装置,所述转轴竖向安装在所述配制罐内,并穿过所述滤板,且与所述滤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向上延伸至穿出至所述配制罐外,并与所述配制罐上端密封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配制罐的上端,其驱动端与所述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置于所述上腔室内,并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配制罐的各原料进行预混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刮板,所述配制罐的横截面内孔为圆孔,所述搅拌桨与所述滤板之间设有所述刮板,所述刮板中部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其两端延伸至与所述配制罐内侧壁接触,其下端延伸至与所述滤板上端接触。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挂板可对滤板上端的疙瘩进行刮除,并逐渐研磨成流体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磨轮,所述配制罐下端中部设有与其内部贯通且为喇叭形的收口件,且所述收口件的横截面的内孔为圆孔,且所述收口件与所述转轴同轴分布,所述收口件的开口较大端朝上,其开口较小端朝下,且其开口较小端构成所述配制罐的出料口,所述转轴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收口件内,所述磨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收口件内,所述磨轮与所述收口件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内外径之差由上向下依次减小。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收口件与磨轮对滤后的乳液进行再次研磨直至其中的疙瘩状物料消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均质机构为高压均质机。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均质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乳液加工装置的结构简图。图中:1配制罐、11进料口、12出料口、13滤板、14回流口、15第一阀门、16收口件、2搅拌装置、21转轴、22搅拌桨、23驱动装置、24刮板、25磨轮、3均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包括配制罐1、搅拌装置2和均质机构3,所述配制罐1竖直设置,其上端设有进料口11,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12,所述配制罐1内水平设有一个滤板13,所述滤板13将所述配制罐1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式,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回流口14,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所述配制罐1上,其用以对所述配制罐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出料口12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设有第一阀门15,而第一三通余下的一个接口与均质机构3的进料口11连通,所述均质机构3的出料口12与所述回流口14连通。通过配制罐对原料进行混合,同时利用滤板对原料进行粗滤,所述然后由均质装置进行均质并回流到配制罐内进行循环,使得加工设备内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其中,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个接口构成该乳液加工装置的排料口。其中,所述滤板的布孔率优选的为60-80%之间,且其滤孔优选的为圆孔,且孔径优选的3-5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转轴21、搅拌桨22和驱动装置23,所述转轴21竖向安装在所述配制罐1内并穿过所述滤板13并与所述滤板1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穿出至所述配制罐1外,并与所述配制罐1上端密封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3安装在所述配制罐1的上端,其驱动端与所述转轴21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桨22置于所述上腔室内并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21上。如此使得配制罐的各原料进行预混合。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包括电机和减速箱,所述电机和减速箱均安装在所述配制罐的上端,且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减速箱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而减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其中转轴的转速不宜过快,其转速适当控制在10-20转/min。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2还包括刮板24,所述配制罐1的横截面内孔为圆孔,所述搅拌桨22与所述滤板13之间设有刮板24,所述刮板24中部与所述转轴21固定连接,其两端延伸至与所述配制罐1内侧壁接触,其下端延伸至与所述滤板13上端接触。设置挂板可对滤板上端的疙瘩进行刮除,并逐渐研磨成流体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装置2还包括磨轮25,所述配制罐1下端中部设有与其内部贯通且为喇叭形的收口件16,且所述收口件16的横截面的内孔为圆孔,且所述收口件16与所述转轴21同轴分布,所述收口件16的开口较大端朝上,其开口较小端朝下,且其开口较小端构成所述配制罐1的出料口12,所述转轴2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收口件16内,所述磨轮25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21上并位于所述收口件16内,所述磨轮25与所述收口件16内侧壁之间具有环形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内外径之差由上向下依次减小。通过收口件与磨轮对滤后的乳液进行再次研磨直至其中的疙瘩状物料消失,其中收口件与所述磨轮之间最小的间隙为2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均质机构3为高压均质机,其均质效果佳。当然,所述均质机构也可采用水泵,水泵的流量需根据经过收口件的乳液的流量来定,其流量不宜大于乳液通过收口件的流量,由于水泵在高速旋转的时候对乳液具有较好的均质作用,且水泵将乳液经回流口泵至配制罐内进行循环搅拌、过滤、研磨可有效的清除乳液中的“疙瘩”状物料。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制罐(1)、搅拌装置(2)和均质机构(3),所述配制罐(1)竖直设置,其上端设有进料口(11),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12),所述配制罐(1)内水平设有一个滤板(13),所述滤板(13)将所述配制罐(1)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式,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回流口(14),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所述配制罐(1)上,其用以对所述配制罐(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出料口(12)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设有第一阀门(15),而第一三通余下的一个接口与均质机构(3)的进料口(11)连通,所述均质机构(3)的出料口(12)与所述回流口(1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制罐(1)、搅拌装置(2)和均质机构(3),所述配制罐(1)竖直设置,其上端设有进料口(11),其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料口(12),所述配制罐(1)内水平设有一个滤板(13),所述滤板(13)将所述配制罐(1)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式,所述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回流口(14),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在所述配制罐(1)上,其用以对所述配制罐(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出料口(12)处设有一个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一个接口设有第一阀门(15),而第一三通余下的一个接口与均质机构(3)的进料口(11)连通,所述均质机构(3)的出料口(12)与所述回流口(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转轴(21)、搅拌桨(22)和驱动装置(23),所述转轴(21)竖向安装在所述配制罐(1)内,并穿过所述滤板(13),且与所述滤板(1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穿出至所述配制罐(1)外,并与所述配制罐(1)上端密封且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3)安装在所述配制罐(1)的上端,其驱动端与所述转轴(21)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桨(22)置于所述上腔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华李建华谢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荷润日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