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空冷器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728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空冷器管束,原有的空冷器管束为多程的固定管板式,在介质温度高,偏流严重时,由于热膨胀差的作用力,极易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容包括:带有进出口管的外壳,固装在外壳上的管箱,与管箱固联的翅片管,翅片管之间用U形管连接。此种结构使得管子间由受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通过U形管端的自由移动得以消除,减轻了管箱与壳体间应力,管箱小,密封性能好,可广泛用作高温介质,或/和偏流较大工况下的空冷器管束。(*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冷器管束,特别是介质具有高温,偏流现象的空冷器管束。现有的空冷器管束多采用多程固定管板式,即各管程通过管箱相连,由于空冷器管束的工作介质温度常达300℃~370℃进出口温差可达250℃~270℃,且流量变化大,偏流严重,形成了较大的管子间膨胀差和管束与壳体之间的膨胀差,使得管子间的拉脱力差异很大,拉脱比较大,管束应力的作用使得壳体与管箱连接处也极易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消除热膨胀带来的管子与管板间的拉脱力,减小管束与壳程之间的应力,由此提供一种多程空冷器管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带有进出口管的外壳1固装在外壳上的管箱2,与管箱固联,装在外壳内的翅片管3,翅片管各管程之间采用U形管4联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U形管的自然膨胀伸缩消除了翅片管热膨胀对管板的拉脱力。2、由于管束总体外向膨胀应力的减小和U形管补差使得管箱与外壳体间应力大为减低。3、管箱小,密封面小,易于加工,使用密封性好。4、由于二次应力减小,结构变的更简单,成本低,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5、克服了多年来传统设计中多程管箱空冷器管束所具有的最易使空冷器管束损坏的由热膨胀引起的缺陷。 附图说明图1为空冷器管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U型管与翅片管的连接示意图。实施例1包括由带有进出管的外壳1,固装在外壳上的单程管箱2,与管箱固连的装在外壳内的翅片管3,翅片管各管程之间,用U形管4将其一一对应联接起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近,只是管箱为矩形的丝堵形的。权利要求1.一种高温空冷器管束,其组成包括带有进出口管的外壳,固装在外壳上的管箱,与管箱固联,装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管各管程之间采用U形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空冷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箱为矩形的丝堵式的单程管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空冷器管束,原有的空冷器管束为多程的固定管板式,在介质温度高,偏流严重时,由于热膨胀差的作用力,极易损坏。本技术的内容包括带有进出口管的外壳,固装在外壳上的管箱,与管箱固联的翅片管,翅片管之间用U形管连接。此种结构使得管子间由受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通过U形管端的自由移动得以消除,减轻了管箱与壳体间应力,管箱小,密封性能好,可广泛用作高温介质,或/和偏流较大工况下的空冷器管束。文档编号F28F1/00GK2145359SQ9223472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周传易, 顾望平, 高延福, 王志坚, 王中英, 程薇 申请人:哈尔滨空气调节机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空冷器管束,其组成包括:带有进出口管的外壳,固装在外壳上的管箱,与管箱固联,装在外壳内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管各管程之间采用U形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易顾望平高延福王志坚王中英程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空气调节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