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封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55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的电池封装体。电池封装体(1)在金属制的底面板(2)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3)和与电池单元集合体(3)的下表面(3a)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4),并且底面板(2)的上表面(2a)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分开,其中,底面板(2)具有形成为朝向冷却板(4)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24),上突部(24)具有如下的高度,即,上突部(24)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底面板(2)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冷却板(4)变形,由此能够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接触。

Battery pac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封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的电池封装体。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机动车上搭载有收容有由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构成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封装体。通常是,多个电池单元层叠而构成一个电池单元集合体(或模块)。为了满足高输出、大容量的要求,电池封装体在底面板上排列有多个电池单元集合体,其上表面被罩板覆盖。底面板、罩板通常为了轻量化而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另外,对于这样的电池封装体,根据法规,要求在从下被火焰烘烤时具有规定的耐火性能(例如,欧洲:ECE-R100、中国:GB/T)。例如,在ECE-R100中规定的是,燃烧汽油,将电池封装体烘烤70秒钟,进而,在穿过开孔的耐火砖的状态下进一步烘烤60秒钟。以往,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在机动车内配置遮热装置的技术,该遮热装置在与向电池一方扩展的热接触时进行工作而使热传递衰减。【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372号公报为了提高电池封装体的耐火性能,需要加厚底面板的板厚而增大热容量,使得即使在超过构成底面板的金属的熔点的热施加于底面板的情况下,也不会立即熔融而开孔。然而,若加厚底面板的板厚,则会导致电池封装体的重量增加,存在会影响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能等的问题。因此,寻求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电池封装体的耐火性能。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是使向电池封装体传递的热衰减的技术,并不是提高电池封装体自身的耐火性能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的电池封装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是在金属制的底面板(例如,后述的底面板2)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例如,后述的电池单元集合体3)和与所述电池单元集合体的下表面(例如,后述的下表面3a)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例如,后述的冷却板4),并且所述底面板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2a)与所述冷却板的下表面(例如,后述的下表面4b)分开的电池封装体(例如,后述的电池封装体1),其中,所述底面板具有形成为朝向所述冷却板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例如,后述的上突部24),所述上突部具有如下的高度,即,所述上突部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所述底面板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所述冷却板变形,由此能够与所述冷却板的所述下表面接触。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当底面板由于从外部输入的热量而成为高温状态时,上突部由于由热膨胀引起的伸展而朝向冷却板向上方变形,并与冷却板的下表面接触,由此被冷却,能够抑制温度上升。上突部不需要对底面板自身的板厚进行任何变更,因此,能够在不导致电池封装体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另外,通过在底面板设置上突部,由此,底面板自身的强度也提高,因此电池封装体的针对车辆宽度方向或车辆行进方向的耐冲击性也提高。(2)在(1)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池单元集合体在多个紧固连结部位(例如,后述的双头螺栓23)紧固连结于所述底面板,所述上突部配置于被所述紧固连结部位夹着的区域。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底面板在紧固连结构件处由热膨胀引起的伸展被约束,因此,能够使由热膨胀引起的伸展集中在被紧固连结部位夹着的区域。因此,在向底面板输入热量时,能够使被紧固连结部位夹着的区域内的上突部向冷却板有效地变形。(3)在(1)或(2)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底面板的所述上表面安装有划分构件(例如,后述的横梁21),该划分构件划分出收容所述电池单元集合体的收容区域(例如,后述的收容区域20a、20b、20c),所述上突部配置于所述收容区域内。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划分构件不会阻碍上突部的向上方的变形。(4)在(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中,优选的是,所述上突部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24a)比所述底面板的所述上表面高,并且,在通常时具有不与所述冷却板接触的高度。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电池封装体,上突部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底面板的上表面高,因此,在发生了由热膨胀引起的伸展时,能够使上突部迅速与冷却板接触。另外,在通常时,底面板相对于冷却板为非接触的状态,因此,不会阻碍冷却板对电池单元集合体的冷却功能。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的电池封装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中拆下罩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封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中的电池单元集合体和冷却板的安装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A是对向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的底面板输入热量时的上突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6B是对向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的底面板输入热量时的上突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封装体;2底面板;2a(底面板的)上表面;20a、20b、20c收容区域;21横梁(划分构件);23双头螺栓(紧固连结部位);24上突部;24a(上突部的)上表面;3电池单元集合体;3a(电池单元集合体的)下表面;4冷却板;4b(冷却板的)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中拆下罩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封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封装体中的电池单元集合体和冷却板的安装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在图中所示的方向中,X方向表示车辆宽度方向,Y方向表示车辆行进方向,Z方向表示车辆上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封装体1配设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机动车的底板(未图示)的下侧。该电池封装体1在底面板2上收容有多个电池单元集合体3和冷却板4。电池封装体1利用设于底面板2的外周的安装部25、26紧固连结于底板的下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底面板2设置覆盖电池单元集合体3及冷却板4的上方的罩板,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图示。底面板2是金属制的,形成为大致平板盘状。作为金属,从谋求轻量化的观点考虑,通常使用铝或铝合金。在底面板2的上表面2a利用焊接等固定有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横梁21和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多根支架22。横梁21是用于加强底面板2的加强构件,利用与底面板2同样的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3根横梁21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并从底面板2的上表面2a向上方以规定的高度突出。在底面板2的上表面2a中,横梁21还作为对电池单元集合体3的收容区域进行划分的划分构件发挥功能。即,在底面板2的上表面2a,利用对底面板2的外周进行镶边的外周缘边部2b和3根横梁21,划分出用于收容电池单元集合体3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较长的3个矩形形状的收容区域20a、20b、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封装体,其在金属制的底面板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和与所述电池单元集合体的下表面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并且所述底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冷却板的下表面分开,其中,/n所述底面板具有形成为朝向所述冷却板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n所述上突部具有如下的高度,即,所述上突部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所述底面板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所述冷却板变形,由此能够与所述冷却板的所述下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5 JP 2019-0041181.一种电池封装体,其在金属制的底面板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和与所述电池单元集合体的下表面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并且所述底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冷却板的下表面分开,其中,
所述底面板具有形成为朝向所述冷却板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
所述上突部具有如下的高度,即,所述上突部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所述底面板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所述冷却板变形,由此能够与所述冷却板的所述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竿尾周太郎安井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