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53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其中加热杯包括杯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杯体底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一发热体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外侧设有导热体,在直流电供电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第一发热体通电工作,第二发热体不工作;在交流电供电时,控制电路板控制第二发热体通电工作,第一发热体不工作,这样适用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供电电压,适用范围广,使用更灵活方便,该加热杯可作为热水杯、热水壶或养生杯等使用,更实用可靠,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能够匹配加热杯的加热控制,适用电压范围更广,加热更稳定。

A heating cup and its heating contro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热水杯或养生杯,为了方便使用而设置加热功能,但通常只采用直流电(12V/24V)供电,一般适合车载使用;或只能交流电(110V/220V)供电,适合家居使用,而无法适配所有电压,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消费者使用极为不方便,需要配备不同的热水杯以适应不同环境使用,无法为消费者带来价值上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可实现兼容直流电和交流电使用,适用电压范围更广,结构实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杯,包括杯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杯体底部,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一发热体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外侧设有导热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并排设置,所述导热体覆盖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外表面,所述导热体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杯体底部匹配的发热面。优选的,所述导热体与所述杯体一体成型。一实施方式,所述杯体的底部镂空且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热体的杯座,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连接。优选的,所述杯座包括底座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环状并设于所述导热体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杯体连接且底部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导热体并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将所述导热体紧固于所述杯体的底部。<br>优选的,所述杯座包括底座,所述杯体底端面与所述底座扣接,所述底座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导热体以贴合杯体底端的固定柱。另有一实施方式,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发热面紧贴的杯底,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热体的杯座,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连接。优选的,所述杯座设有电源插头和用于切换直流电与交流电供电的切换开关,所述电源插头和切换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均为扁平状的PTC加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的直流供电电压范围为12V-24V,所述第二发热体的交流供电电压范围为100V-240V。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电路,用于上述的加热杯的供电,包括电源模块和MCU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直流供电电路和交流供电电路,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和交流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直流供电电路供电时所述MCU控制模块控制供电输出至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交流供电电路供电时所述MCU控制模块控制供电输出至所述第二发热体。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加热杯利用加热组件对杯体进行加热,为了能够兼容直流电和交流电供电,采用的加热组件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和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加热供电,在直流电供电时,第一发热体通电工作,第二发热体不工作;在交流电供电时,第二发热体通电工作,第一发热体不工作,这样适用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供电电压,适用范围广,使用时直接插接直流或交流电即可工作,无需外接电源适配器、变压器等电源转换器,使用更灵活方便,该加热杯可作为热水杯、热水壶或养生杯等使用,便于携带旅行,更实用可靠,提供的加热控制电路能够匹配加热杯的加热控制,适用电压范围更广,加热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热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再有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直流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交流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MCU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零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NTC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图1至3,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杯,适用于养生泡茶,包括杯体10和加热组件20,杯体10外侧包裹有壳体60,壳体60上位于杯口处设有杯盖70。加热组件20包括发热体和设于发热体外侧的用于传递热量的导热体23,控制电路板40用于控制发热体的通电加热,导热体23设于杯体10底部,导热体23通过杯座30固定在杯体10的底部,发热体通电产生的热量经导热体23传递至杯体10上,对杯体10内的水进行加热。为了能够兼容直流电和交流电供电,采用的发热体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21和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22,控制电路板40分别连接第一发热体21和第二发热体22,在直流电供电时,控制电路板40控制第一发热体21通电工作,第二发热体22不工作;在交流电供电时,控制电路板40控制第二发热体22通电工作,第一发热体21不工作,其中,直流电压范围为12V-24V,适用于车载、移动电源等供电,交流电压范围为100V-240V,适用于家居供电,使用时直接插接直流或交流电即可工作,无需外接电源适配器、变压器等电源转换器,使用更灵活方便,该加热杯可作为热水杯、热水壶或养生杯等使用。在一实施例中,导热体23可直接作为杯体10的杯底,导热体23连接在杯体10底部形成杯体10的杯底,即导热体23直接与杯体10内的水接触。当然,导热体23可与杯体10一体成型,杯体10与导热体23为铝合金材质,这样加热更高效,减少热量的散失。参见图3和4,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21和第二发热体22并排设置,导热体23包裹于第一发热体21和第二发热体22的四周,导热体23采用为铝合金材质,导热体23的上表面为与杯体10底部匹配的发热面24,加热时导热体23直接接触杯体10内的水,无论是第一发热体21通电加热还是第二发热体22通电加热,产生的热量均能够通过导热体23传递至杯体10内,导热体23使加热面积更大,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加热更均匀。在一实施例中,在杯体10的底部设置杯座30,杯座30包括底座31和连接架32,连接架32呈环状并位于导热体23的上表面,连接架32与杯体10的底部内侧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架32的底部设有连接柱33,连接柱33穿过导热体23并与底座31连接,导热体23上设有与连接柱33匹配的通孔,在连接架32与导热体23之间设置密封圈34,结构牢固稳定。这样,通过底座31与连接架32配合将导热体23紧固在杯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杯,包括杯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杯体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一发热体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外侧设有导热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杯,包括杯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杯体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直流供电的第一发热体、交流供电的第二发热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一发热体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外侧设有导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并排设置,所述导热体覆盖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外表面,所述导热体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杯体底部匹配的发热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与所述杯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镂空且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热体的杯座,所述杯座与所述杯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座包括底座和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环状并设于所述导热体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架与所述杯体连接且底部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导热体并与所述底座连接以将所述导热体紧固于所述杯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座包括底座,所述杯体底端面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银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迈文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