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3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方法包括:制备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将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与包覆剂进行混合,获得第一混合物料;对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第一烧结处理,在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以获得所述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其中,所述包覆剂包括第一包覆剂和第二包覆剂,所述第一包覆剂包括陶瓷氧化物,所述第二包覆剂包括磷酸盐和硅酸盐的至少之一。由此,利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提高其倍率性能,使得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同时具有成本低、结构稳定以及倍率性能优良的优点,使得应用该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及较低的成本。

Cobalt free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lithium 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无钴层状正极材料中不含钴元素,具有成本低、结构稳定等优势,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的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目前,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存在倍率性能较差的问题,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专利技术人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无钴层状正极材料中不含钴元素导致的。具体的,无钴层状正极材料中不含钴元素,导致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较差,进而影响其倍率性能。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将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与包覆剂进行混合,获得第一混合物料;对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第一烧结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备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n将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与包覆剂进行混合,获得第一混合物料;/n对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第一烧结处理,在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以获得所述无钴层状正极材料,/n其中,所述包覆剂包括第一包覆剂和第二包覆剂,所述第一包覆剂包括陶瓷氧化物,所述第二包覆剂包括磷酸盐和硅酸盐的至少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无钴层状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
将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与包覆剂进行混合,获得第一混合物料;
对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第一烧结处理,在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以获得所述无钴层状正极材料,
其中,所述包覆剂包括第一包覆剂和第二包覆剂,所述第一包覆剂包括陶瓷氧化物,所述第二包覆剂包括磷酸盐和硅酸盐的至少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氧化物包括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铝和氧化硼的至少之一;
任选的,所述第二包覆剂包括磷酸锂和硅酸锂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氧化物的质量与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的质量的百分比为0.15-0.35%,
所述第二包覆剂的质量与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的质量的百分比为0.4-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剂与所述第二包覆剂的摩尔比为0.2-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剂和所述第二包覆剂的粒径分别独立的为50-300nm;
任选的,所述第一包覆剂和所述第二包覆剂的粒径分别独立的为50-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包括:
将锂源粉末与镍锰氢氧化物进行混合,获得第二混合物料,
对所述第二混合物料进行第二烧结处理,获得所述层状镍锰酸锂基体材料;
任选的,所述锂源粉末与所述镍锰氢氧化物混合的转速为800-900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齐齐江卫军许鑫培施泽涛马加力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