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31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基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一对座椅部,它们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对向地配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在水平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并且具有串联配置且支撑乘员的身体的多个缓冲部;及铰链机构,其将所述一对座椅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使所述多个缓冲部间以能够绕着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JP专利第370110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就座方向反转座椅装置。该就座方向反转座椅装置中,靠背部的下端部经由调角装置以能够倾动的方式被车辆用座椅的基部(基端)支撑。另外,座垫部经由连杆机构被座垫基底部支撑,该座垫基底部以能够倾动的方式被车辆用座椅的基部支撑。在该就座方向反转座椅装置中,使靠背部倾动而成为大致水平地配置的状态,使连杆机构的连杆臂转动而使座垫部从座垫基底部分离后,使座垫基底部倾动到直立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得座椅朝向进行前后反转。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就座方向反转座椅装置中,使座椅朝向进行前后反转时,座垫部从被基部支撑的座垫基底部分离,露出连杆机构。因此,有操作者的手被连杆机构的连杆臂夹住的担忧,所以就提高变更座椅朝向时的安全性的观点来说,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变更座椅朝向,而且使变更座椅朝向时的安全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基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一对座椅部,它们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对向地配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在水平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并且具有串联配置且支撑乘员的身体的多个缓冲部;及铰链机构,其将所述一对座椅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使所述多个缓冲部间以能够绕着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连结。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座椅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对向地配置,双方使用铰链机构以能够相对于基部在水平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倾动的方式被基部支撑。因此,通过使一对座椅部中的一个倾斜成可从下方侧支撑乘员的下半身的角度,使多个缓冲部转动而形成沿着乘员的下半身的支撑面,从而该一个座椅部成为座垫部。另一方面,通过使一对座椅部中的另一个倾斜成可从后方侧支撑乘员的上半身的角度,使多个缓冲部转动而形成沿着乘员的上半身的支撑面,从而该另一个座椅部成为靠背部。像这样,通过调节一对座椅部的位置,能够使车辆用座椅中的座垫部与靠背部的位置反转、变更座椅朝向。而且,上述车辆用座椅中,由于仅通过使一对座椅部相对于基部向给定方向倾动的操作就能够变更座椅朝向,所以由构成一对座椅部的缓冲部来形成支撑乘员的身体的连续的支撑面。由此,在变更座椅朝向的过程中,抑制在座椅部的支撑面与基部之间形成不必要的间隙,防止乘员的身体的一部分夹在座椅部与基部之间等事态。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形态所述的构成中,所述多个缓冲部具备:下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臀部或背部的下部;中间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所述下缓冲部的另一端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胫部或背部的上部;及上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所述中间缓冲部的另一端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脚部或头部。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一对座椅部具备串联配置的下缓冲部、中间缓冲部、及上缓冲部。并且,一个座椅部作为座垫部时,由该座椅部支撑乘员的臀部至脚部,另一个座椅部作为靠背部时,由该座椅部支撑乘员的背部至头部。像这样,通过采用座椅部具备3个缓冲部的构成,能够支撑乘员的头部至脚部,乘员能够以轻松的姿势就座,行驶时的舒适性提升。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第2形态所述的构成中,所述下缓冲部与所述中间缓冲部通过双铰链机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所述双铰链机构是设置于所述下缓冲部的所述另一端的一个旋转轴与设置于所述中间缓冲部的所述一端的另一个旋转轴经由连杆连结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下缓冲部与中间缓冲部通过双铰链机构连结,所以能够由双铰链机构吸收下缓冲部与中间缓冲部的厚度,并且将双方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因此,能够在下缓冲部与中间缓冲部的连结部配置具有厚度的垫材。由此,即便是座椅部中配置于与基部分离的位置的下缓冲部与中间缓冲部,也能够稳定地支撑就座的乘员的身体,能够提升座椅部的乘员约束力。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第2形态所述的构成中,所述上缓冲部具备:能够在脚托位置支撑乘员的脚部的板状的底框架、及能够在头枕位置支撑乘员的头部的板状的旋转框架,且所述底框架与所述旋转框架以可绕座椅宽度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连结。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通过使旋转框架相对于底框架转动,从而在上缓冲部的脚托位置能够使用底框架支撑乘员的脚部,在上缓冲部的头枕位置能够使用旋转框架支撑乘员的头部。由此,即便在使一对座椅部的倾斜角度反转而变更座椅朝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上缓冲部中区分使用脚部接触的部位与头部接触的部位,从而保持清洁性,提升乘员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形态所述的构成中,所述铰链机构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多个电机;及多个轴,它们受到来自所述多个电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正反旋转,且是以座椅宽度方向为轴向进行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串联配置的多个缓冲部间的转动动作是使用受到来自多个电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正反旋转的多个轴来进行的。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多个缓冲部的移动,即便在乘员就座在车辆用座椅上的状态下变更座椅的形状,也能够抑制对乘员带来的不适感。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第1形态所述的构成中,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铰链机构致动以成为预先存储的多种模式中所选择的模式的状态。在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控制装置使铰链机构致动以成为预先存储的多种模式中所选择的模式的状态。因此,乘员在调整就座姿势时只要从上述多种模式中选择任意模式即可,所以极为容易调整就座姿势。如以上所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变更座椅朝向,而且能够提升变更座椅朝向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配置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座椅部的上缓冲部被设定为脚托位置、配置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座椅部的上缓冲部被设定为头枕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件的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的骨架构件的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用来说明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用实线示出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部的垂直位置、用双点链线示出水平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7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驾驶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8是用实线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对座模式的状态、用双点链线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驾驶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放松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0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睡眠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1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浮肿改善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2是示出该车辆用座椅设为儿童模式的状态的示意性侧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n基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n一对座椅部,它们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对向地配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在水平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并且具有串联配置且支撑乘员的身体的多个缓冲部;及/n铰链机构,其将所述一对座椅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使所述多个缓冲部间以能够绕着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连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5 JP 2019-004684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具备:
基部,其固定于车辆的地板;
一对座椅部,它们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对向地配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在水平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并且具有串联配置且支撑乘员的身体的多个缓冲部;及
铰链机构,其将所述一对座椅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使所述多个缓冲部间以能够绕着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多个缓冲部具备:下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部倾动的方式被其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臀部或背部的下部;
中间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所述下缓冲部的另一端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胫部或背部的上部;及
上缓冲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所述中间缓冲部的另一端支撑,能够支撑乘员的脚部或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大助胜部健一金东铉大木拓磨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