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28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对称设置的摘穗板,摘穗板的内侧边缘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边缘处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筋,圆筋的直径为10mm;摘穗板的上方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禾链,拨禾链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拨禾齿,拨禾齿的拨禾面呈弧形结构;拨禾链与圆筋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可以避免果穗根部的粒被挤出水,降低籽粒的破碎率;果穗可以在割台上被稳定输送,输送过程中避免侧倾,避免发生磕碰伤粒,大大降低了果穗的损伤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属于玉米收获机械

技术介绍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也称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从品质上分有甜玉米、超甜玉米、甜糯玉米等;从籽粒颜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鲜食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鲜食玉米摘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玉米摘穗板在摘穗时容易将果穗根部的粒被挤出水,导致籽粒破碎率高;现有技术中的收获机在进行水果玉米摘穗过程中,只有10%的玉米果穗满足合格要求;b.割台上的果穗在被输送的过程中,果穗不稳定、跳动冲击大,容易发生侧倾,侧倾后的果穗易与周围的金属部件磕碰,易造成果穗伤粒,使收获的果穗损伤率较高。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可以避免果穗根部的粒被挤出水,降低籽粒的破碎率;果穗可以在割台上被稳定输送,输送过程中避免侧倾,避免发生磕碰伤粒,大大降低果穗的损伤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对称设置的摘穗板,摘穗板的内侧边缘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边缘处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筋,圆筋的直径为10mm;所述摘穗板的上方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禾链,拨禾链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拨禾齿,拨禾齿的拨禾面呈弧形结构;所述拨禾链与圆筋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5mm。进一步地,所述拨禾链分别与前拨禾链轮和后拨禾链轮进行啮合固定,前拨禾链轮安装在转轴上,前拨禾链轮为从动链轮,后拨禾链轮安装在链轮动力输出轴上,后拨禾链轮为主动链轮;所述转轴与张紧装置连接,张紧装置包括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链轮动力输出轴竖直安装在变速箱体的顶部,变速箱体的前端面上安装有拉茎辊动力输出轴,拉茎辊动力输出轴与拉茎辊固定连接;所述拉茎辊为截面呈正方形的柱体结构,拉茎辊的四个面上分别设有一排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孔;拉茎辊四个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拉茎刀。进一步地,所述拨禾链的一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摘穗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摘穗板的前端安装有折板,折板与摘穗板的端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玉米收获机割台,可以防止玉米根部的粒被挤出水,大大降低了水果玉米果穗根部籽粒破碎率,减少对玉米果穗的损伤,保证了玉米果穗的完整性;被摘下来的玉米果穗在拨禾链和拨禾齿的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在竖直状态下进行向后方稳定输送,输送过程中既可以防止玉米果穗倾倒,也可以避免发生磕碰伤粒,大大降低了果穗损伤率;与现有技术中的收获机割台相比较收获果穗的合格率显著提高。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变速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拉茎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摘穗板,2-圆筋,3-折板,4-拨禾链,5-拨禾齿,6-前拨禾链轮,7-后拨禾链轮,8-转轴,9-链轮动力输出轴,10-变速箱体,11-张紧装置,12-防护板,13-动力输入轴,14-拉茎辊动力输出轴,15-拉茎辊,16-安装孔,17-拉茎刀,18-导锥,19-尖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对称设置的摘穗板1,摘穗板1的前端内侧设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摘穗板1的内侧边缘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边缘处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筋2,圆筋2的直径为10mm,设置圆筋2的好处在于防止摘穗过程中玉米果穗的底部被挤压出水;所述摘穗板1的前端安装有折板3,折板3向内弯折,折板3与摘穗板1的端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设置折板3的好处在于便于将玉米茎引入圆筋2之间的间隙。所述摘穗板1的上方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禾链4,拨禾链4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拨禾齿5;所述拨禾齿5的拨禾面呈弧形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防止在拨禾过程中对玉米果穗造成损伤;所述拨禾链4分别与前拨禾链轮6和后拨禾链轮7进行啮合固定,前拨禾链轮6安装在转轴8上,前拨禾链轮6为从动链轮,后拨禾链轮7安装在链轮动力输出轴9上,后拨禾链轮7为主动链轮;所述转轴8与张紧装置11连接,张紧装置11包括压缩弹簧,张紧装置11用于带动转轴8和前拨禾链轮6整体移动,对拨禾链4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所述拨禾链4与圆筋2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5mm,这样设置高度的好处在于使摘下来的玉米果穗保持竖直状态,在竖直状态下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既可以防止玉米果穗向前倾倒,也可以避免造成伤粒。所述拨禾链4的一侧上方安装有防护板12,防护板12通过螺栓固定于摘穗板1的上表面。所述链轮动力输出轴9竖直安装在变速箱体10的顶部,变速箱体10通过侧方设置的动力输入轴13与驱动电机连接,变速箱体10的前端面上还安装有两根呈对称分布的拉茎辊动力输出轴14;所述拉茎辊动力输出轴14与拉茎辊15固定连接,同步转动,拉茎辊15为截面呈正方形的柱体结构,拉茎辊15的四个面上分别设有一排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用于安装拉茎刀17,拉茎辊15四个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拉茎刀17;所述拉茎辊15的前端和导锥18的后端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导锥18的尖部19为半球状。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两个拉茎辊15向内侧同时相对转动,玉米茎从拉茎辊15前端的导锥18处进入到两个摘穗板1之间的间隙,此时拉茎辊15上的拉茎刀17使玉米茎向下拉,由于玉米果穗粗与玉米茎,其大端会卡在圆筋2之间间隙的上方,玉米茎继续被拉引提供的拉力下,玉米果穗从玉米茎脱落,完成摘穗作业;被摘下来的玉米果穗在拨禾链4和拨禾齿5的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在竖直状态下进行向后方输送,输送过程中既可以防止玉米果穗向前倾倒,也可以避免造成伤粒。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摘穗板(1),摘穗板(1)的内侧边缘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边缘处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筋(2),圆筋(2)的直径为10mm;所述摘穗板(1)的上方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禾链(4),拨禾链(4)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拨禾齿(5),拨禾齿(5)的拨禾面呈弧形结构;所述拨禾链(4)与圆筋(2)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摘穗板(1),摘穗板(1)的内侧边缘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边缘处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圆筋(2),圆筋(2)的直径为10mm;所述摘穗板(1)的上方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拨禾链(4),拨禾链(4)上安装有等间距设置的拨禾齿(5),拨禾齿(5)的拨禾面呈弧形结构;所述拨禾链(4)与圆筋(2)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禾链(4)分别与前拨禾链轮(6)和后拨禾链轮(7)进行啮合固定,前拨禾链轮(6)安装在转轴(8)上,前拨禾链轮(6)为从动链轮,后拨禾链轮(7)安装在链轮动力输出轴(9)上,后拨禾链轮(7)为主动链轮;所述转轴(8)与张紧装置(11)连接,张紧装置(11)包括压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现忠朱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博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