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电子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电子节温器的支架整体为U形结构,其上设有外翻折边;板状连接体上设有节温器安装口,水路连接管上设有与节温器安装口对应的节温器安装腔,节温器安装口用于与模块主体上的连接管对接口对接;节温器安装口的开口处设有凸向开口内的挡止耳,两处挡止耳在周向上间隔布置而形成支架避让空间;水路连接管内于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设有转动空间,从支架避让空间装入的支架可在转动空间内转动以使外翻折边在弹簧的作用下挡止在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水泵模块零部件采购周期长、影响装配节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
技术介绍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系统,主要包括冷却水泵、节温器、散热器、机油冷却器和暖风机。其中的冷却水泵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920711U、授权公告日为2018.09.2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泵,该发动机冷却泵上集成了水路连接管(例如与节温器对应的去散热器管道)和节温器,构成了水泵模块。对于集成了节温器的水泵模块,需要将节温器装配到水泵模块的模块主体上。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节温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858465U、授权公告日为2017.01.0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的电子节温器,包括阀座,阀座上设有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插座,电子节温器中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插座上,推杆另一端活动插装在滑筒上,滑筒内设有石蜡,构成感温元件;滑筒上供推杆插入的一端设有阀门,滑筒外部活动套设有底脚,底脚固定在阀座上设置的底脚支座上作为滑筒和阀门的支架,底脚与阀门之间设有弹簧。该种形式的电子节温器的阀座由水路连接管的一部分构成,能够整体安装到模块主体上,装配较为方便。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有一些电子节温器需要在安装时装配到水泵模块的模块主体上,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470281U、授权公告日为2018.06.0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尾筒、副阀门一体式调温器。对于使用了该种形式的电子节温器的水泵模块,在制造水泵模块时,往往需要分开采购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采购周期长、成本往往较高,并且需要将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组装到水泵模块的模块主体上,会影响水泵模块总成的装配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解决现有的水泵模块零部件采购周期长、影响装配节拍的问题。本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电子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模块主体上设有连接管对接口,连接管对接口供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水路连接管对接;电子节温器包括支架、从支架中活动穿过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的顶端活动插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感温元件上供推杆插入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水路连接管,包括用于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板状连接体;所述支架整体为U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簧的底板和连接在底板的两相对侧的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外翻折边;板状连接体上设有节温器安装口,水路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节温器安装口对应的节温器安装腔,节温器安装口用于与所述模块主体上的连接管对接口对接;所述节温器安装口的开口处设有凸向开口内的挡止耳,两处挡止耳在周向上间隔布置而形成支架避让空间,支架避让空间供支架沿节温器安装口的轴向装入;水路连接管内于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设有转动空间,从支架避让空间装入的支架可在转动空间内转动以使所述外翻折边在弹簧的作用下挡止在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架设置为U形结构并设置外翻折边、在水路连接板上设置节温器安装口并在安装口内设置挡止耳和转动空间,支架能够通过挡止耳之间的支架避让空间装入节温器安装腔,由于电子节温器的推杆顶端固定设置,因此在弹簧作用下支架上的外翻折边能够弹性顶压在挡止耳上,进而实现电子节温器在水路连接管上的固定,可以整体进行采购,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并且不需要进行电子节温器向模块主体上的装配,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避免影响水泵模块总成的装配节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止耳上设有定位凹部,定位凹部供所述连接板的外翻折边沿朝向节温器安装口外侧的方向嵌入以对支架沿周向进行挡止。有益效果:设置定位凹部对支架沿周向进行挡止能够更好地保证支架的定位,提高工作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止耳上设有沿节温器安装口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孔;所述外翻折边为L形,包括与支架的连接板连接的横向折边和与横向折边连接的纵向折边,纵向折边与支架的连接板平行并且朝向支架的底板折弯,用于嵌入限位孔中;所述定位凹部由所述限位孔形成,所述转动空间在节温器安装口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纵向折边的尺寸。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纵向折边能够插入限位孔内,定位可靠性更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孔为贯穿挡止耳的通孔。有益效果:限位孔采用通孔能够从外侧进行加工,制造更加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部分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孔为弧形长孔。有益效果:限位孔采用通孔能够从外侧进行加工,制造更加方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止耳朝向节温器安装口外侧的侧面与所述板状连接体的对应侧面共面。有益效果:采用该方案便于对挡止耳进行加工,并且能够提供更大的空间来作为转动空间,在保证电子节温器的阀门正常配合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板状连接体的厚度。上述各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采用,在能够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个以上方案任意组合,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具体描述,以此形式包含在本专利的记载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的主视图;图2是图1沿离心泵单元中带轮的轴向的正投影示图,从带轮侧观察;图3是图1沿离心泵单元中带轮的轴向的正投影示图,从背向带轮的一侧观察;图4是图1中节温器单元处剖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节温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中节温器单元的立体图一;图9是中节温器单元的立体图二;图10是发动机流量标定试验时的状态示意图。为了更好地表示出连接器与其他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图中的连接器采用未隐藏的线框进行表示。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0-模块主体,11-连接管对接口,20-离心泵单元,21-带轮,30-去散热器管道,31-板状连接体,32-管体,33-螺栓穿孔,34-节温器安装口,35-节温器容纳腔,36-环台,37-支架避让空间,38-转动空间,39-限位孔,310-挡止耳,40-电子节温器,41-支架,42-感温元件,43-胶封,44-石蜡,45-推杆,46-插座,47-连接器,48-主阀门,49-副阀门,410-弹簧,411-底板,412-连接板,413-外翻折边,50-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模块主体10,模块主体10上设有离心泵单元20,离心泵单元20能够通过带轮21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离心泵单元20对应有若干水路连接管。其中一处水路连接管为用于与散热器连接的去散热器管道30,去散热器管道30处设有电子节温器40,去散热器管道30与电子节温器40形成独立于模块主体10的节温器单元。如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模块主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电子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n模块主体上设有连接管对接口,连接管对接口供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水路连接管对接;/n电子节温器包括支架、从支架中活动穿过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的顶端活动插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感温元件上供推杆插入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n水路连接管,包括用于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板状连接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架整体为U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簧的底板和连接在底板的两相对侧的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外翻折边;/n板状连接体上设有节温器安装口,水路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节温器安装口对应的节温器安装腔,节温器安装口用于与所述模块主体上的连接管对接口对接;/n所述节温器安装口的开口处设有凸向开口内的挡止耳,两处挡止耳在周向上间隔布置而形成支架避让空间,支架避让空间供支架沿节温器安装口的轴向装入;/n水路连接管内于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设有转动空间,从支架避让空间装入的支架可在转动空间内转动以使所述外翻折边在弹簧的作用下挡止在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电子节温器和水路连接管;
模块主体上设有连接管对接口,连接管对接口供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水路连接管对接;
电子节温器包括支架、从支架中活动穿过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的顶端活动插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感温元件上供推杆插入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
水路连接管,包括用于固定到模块主体上的板状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整体为U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簧的底板和连接在底板的两相对侧的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底板的一侧设有外翻折边;
板状连接体上设有节温器安装口,水路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节温器安装口对应的节温器安装腔,节温器安装口用于与所述模块主体上的连接管对接口对接;
所述节温器安装口的开口处设有凸向开口内的挡止耳,两处挡止耳在周向上间隔布置而形成支架避让空间,支架避让空间供支架沿节温器安装口的轴向装入;
水路连接管内于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设有转动空间,从支架避让空间装入的支架可在转动空间内转动以使所述外翻折边在弹簧的作用下挡止在挡止耳背向节温器安装口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超,杨金晓,徐照宝,苗志威,董学,杨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