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28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包括:两对结构相同泊车柱、传感器、固定架、雨棚、摄像头、显示器、指示灯、第一壳体、联轴器、螺纹杆、支座、驱动机、第二壳体、电动推杆以及挡板,两对所述泊车柱分别安装于泊车位四个角落,所述右侧一对泊车柱内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传感器嵌装于泊车柱内,且位于其顶端,所述固定架垂直端与墙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左侧一对泊车柱之间,所述雨棚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摄像头安装于雨棚上,且位于其弯曲处,所述显示器安装于雨棚上,且位于其垂直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园区技术领域,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便于拆卸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园区
,具体为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
技术介绍
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但是现有的停车泊位通常通过地面上画出的横线对车位进行限制和区分,这种方式非常笼统,不利于人员停靠车辆也不利于智能园区的规划,同时在停车过程中,由于各人经验的关系,停车的距离远近不好掌握,因此造成了车辆停放不整齐,甚至占用他人的车位引起纠纷,并且在偌大的停车场尤其是夜间或者能见度不高的天气里,不容易找到自家的停车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停车泊位通常通过地面上画出的横线对车位进行限制和区分,这种方式非常笼统,不利于人员停靠车辆也不利于智能园区的规划,同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包括:两对结构相同泊车柱(1)、传感器(2)、固定架(3)、雨棚(4)、摄像头(5)、显示器(6)以及指示灯(7),其特征在于,两对所述泊车柱(1)分别安装于泊车位四个角落,所述右侧一对泊车柱(1)内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传感器(2)嵌装于泊车柱(1)内,且位于其顶端,所述固定架(3)垂直端与墙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左侧一对泊车柱(1)之间,所述雨棚(4)安装于固定架(3)上,所述摄像头(5)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弯曲处,所述显示器(6)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垂直端,所述指示灯(7)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右侧,所述右侧泊车柱(1)下方安装有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园区自动检测停车泊位装置,包括:两对结构相同泊车柱(1)、传感器(2)、固定架(3)、雨棚(4)、摄像头(5)、显示器(6)以及指示灯(7),其特征在于,两对所述泊车柱(1)分别安装于泊车位四个角落,所述右侧一对泊车柱(1)内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传感器(2)嵌装于泊车柱(1)内,且位于其顶端,所述固定架(3)垂直端与墙壁固定连接,且位于左侧一对泊车柱(1)之间,所述雨棚(4)安装于固定架(3)上,所述摄像头(5)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弯曲处,所述显示器(6)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垂直端,所述指示灯(7)安装于雨棚(4)上,且位于其右侧,所述右侧泊车柱(1)下方安装有升降结构;
所述升降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8)、联轴器(9)、螺纹杆(10)、支座(11)、驱动机(12)、第二壳体(13)、电动推杆(14)以及挡板(15);
所述第一壳体(8)位于泊车柱(1)下方,且安装于泊车位下方,所述支座(11)安装于第一壳体(8)内部,且位于其底端,所述驱动机(12)位于第一壳体(8)内部,且安装于支座(11)上,所述联轴器(9)安装于驱动机(12)驱动端上,所述螺纹杆(10)位于第一壳体(8)内部,且与联轴器(9)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3)安装于第一壳体(8)左侧,且位于其顶端,所述电动推杆(14)安装于第二壳体(13)内部,且电动推杆(14)底端与第二壳体(13)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5)安装于第二壳体(13)内部,且与电动推杆(14)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顾黎峰
申请(专利权)人:光控特斯联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