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281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其纵向设置有左右两排纵向载车板模组,通过横移轨道和纵移轨道配合实现高架搬运器的左右移动以及高架搬运器随纵移滑板的前后移动。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再结合高架搬运器内部的竖向提升装置,可实现高架搬运器带动带支撑柱的载车板在横向以及纵向上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所有立体车库横向搬运效率低以及纵向无法搬运的弊端,并且本装置不但实现了单排纵移车辆的存储,还实现了双排纵移车辆的高效存储,有效的提高了车辆搬运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
本技术属于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内轿车数量的增多,车辆的存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立体车库的推广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目前的停车环境及减轻了停车压力,是目前缓解公共环境下人均土地资源紧缺的最好方式。针对立体车库领域,目前的立体车库多使用的是升降纵移式和垂直循环式为主的九大类,此九类立体车库产品在使用时存在相同的技术弊端是:每次只能存、取一车辆,在上下班高峰时,多人扎堆存取车辆时需要耐心排队等待,还会造成停车场周边道路拥堵,客户焦急,抱怨较多,是现有立体车库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现有立体车库车辆停放方向一般与公共通道垂直,进出需要拐九十度弯,公共通道宽度须大于车辆的拐弯半径,道路占据了近一半的空间,所以严重影响了停车场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以上所述的技术功能,本技术提出了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可实现纵深区域内同时存、取多个车辆。针对以上所述的适合同时存取多车的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其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多个载车板模组,每个载车板模组包括多个竖向叠摞的载车板;多个载车板模组左右纵向排列设置,在左右纵向排列的双排载车板模组之间为纵移滑板组;每个载车板模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移轨道,一个高架搬运器通过载车板模组前后两侧的横移轨道支撑并实现左右移动,所述的高架搬运器内部设置有竖向吊钩,竖向吊钩和载车板上的接驳装置配合实现载车板的竖向移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置有横移齿带,高架搬运器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在横移轨道上实现高架搬运器左右横向移动;所述的纵移滑板组设置在左右两排纵向设置的载车板模组之间,其包括一个纵移滑板,纵移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纵向轨道,所述的纵移滑板可在纵移轨道上前后移动实现纵移;所述的纵移滑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可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的活动轨道,所述的活动轨道规格和横移轨道相同,活动轨道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时和横移轨道横向匹配实现高架搬运器的左右横移。所述的纵移滑板的底部固定在滑块上,所述的滑块为两个且分别对应左右两根纵移轨道滑动;对应左右两根纵移轨道设置有纵移齿带,在纵移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纵移驱动装置,纵移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两根横向驱动杆左右延伸至纵移齿带上方,所述的横向驱动杆上设置有纵向驱动齿轮和纵移齿带匹配实现纵移滑板的纵向移动。纵移滑板顶面上,其在前侧的活动轨道上设置有两个坡道,所述的两个坡道将活动轨道夹持在中间并实现防护。所述的高架搬运器上设置有横移驱动模块,横移驱动模块包括一个横移驱动电机,横移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纵向驱动杆和竖向驱动杆啮合驱动,竖向驱动杆底部设置有横移驱动齿轮,竖向驱动杆竖向延伸至横移齿带上并通过横移驱动齿轮和横移齿带啮合实现横向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其纵向设置有左右两排纵向载车板模组,通过横移轨道和纵移轨道配合实现高架搬运器的左右移动以及高架搬运器随纵移滑板的前后移动,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再结合高架搬运器内部的竖向提升装置,可实现高架搬运器带动带支撑柱的载车板在横向以及纵向上的移动,本技术解决了目前所有立体车库横向搬运效率低以及纵向无法搬运的弊端,本装置可实现车辆停放方向与通道平行,并且无需考虑拐弯半径因素,设置在公共通道中不需要很宽的占地面积,其占地宽度要求比现有技术产品可减50%~60%,可大量提高立体车库车位数量;本技术通过双排纵移实现车辆的高效存储,有效的提高了车辆搬运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附图6幅,其中: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Ⅰ。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Ⅱ。图3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D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横移轨道,2、载车板模组,21、带支撑柱的载车板,22、接驳装置,3、高架搬运器,4、提升驱动装置,41、驱动变速箱,42、绞盘,43、导向轮,44、竖向吊钩,5、横移驱动模块,51、横移驱动电机,52、纵向驱动杆,53、竖向驱动杆,54、横移驱动齿轮,55、驱动部件固定架,6、纵移滑板组,61、纵移滑板,62、内侧坡道,63、外侧坡道,64、活动轨道,65、滑块,66、横移齿带,67、纵移驱动齿轮,68、纵移齿带,69、纵移驱动电机,70、纵移轨道,71、横移底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多个载车板模组2,每个载车板模组2包括多个竖向叠摞的带支撑柱的载车板21;所述的多个载车板模组2左右纵向排列设置,在左右纵向排列的双排载车板模组2之间为纵移滑板组6;所述的高架搬运器3通过载车板模组2前后两侧的横移轨道1支撑并实现左右移动,所述的高架搬运器3的顶部设置有提升驱动装置4,所述的提升驱动装置4和驱动变速箱41连接后实现速比调整,驱动变速箱41驱动左右两个绞盘42实现钢索驱动,所述的钢索延伸至高架搬运器3顶部的导向轮43上,通过导向轮43的导向后进入至高架搬运器3内部实现对竖向吊钩4的竖向驱动,如图4所示,竖向吊钩4和带支撑柱的载车板21上的接驳装置22配合实现带支撑柱的载车板21的竖向移动。所述的横移轨道1设置在每个载车板模组2的前后两侧,横移轨道1上设置有横移齿带66,高架搬运器3的底部设置有横移底架71,横移底架7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在横移轨道1上左右横向移动;所述的高架搬运器3横移时的动力驱动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高架搬运器3上设置有横移驱动模块5,所述的横移驱动模块5上设置有横移驱动电机51,横移驱动电机51驱动纵向驱动杆52和竖向驱动杆53啮合驱动,所述的竖向驱动杆53底部设置有横移驱动齿轮54,所述的竖向驱动杆53竖向延伸至横移齿带66上并通过横移驱动齿轮54和横移齿带66啮合实现横向移动,因高架搬运器3竖向较高,为防止竖向驱动杆53在驱动端的偏摆,特通过固定架55将其驱动端固定。本技术所述的纵移滑板组6设置在左右两排纵向设置的载车板模组2之间,其包括一个纵移滑板61,纵移滑板61的底部设置有纵向轨道70,所述的纵移滑板61可在纵移轨道70上前后移动实现纵移;所述的纵移滑板61的顶面上设置有可随纵移滑板61纵向移动的活动轨道64,所述的活动轨道64的规格和横移轨道1相同,活动轨道64随纵移滑板61纵向移动时和横移轨道1横向匹配实现高架搬运器3的左右横移。为实现纵移滑板61的纵向驱动,如图5所示,纵移滑板61的底部固定在滑块65上,所述的滑块65为两个且分别对应左右两根纵移轨道70滑动;左右两根纵移轨道上或者靠近左右两根纵移轨道在地面上设置有纵移齿带68,在纵移滑板61的底部设置有纵移驱动装置69,纵移驱动装置69上设置有两根横向驱动杆左右延伸至纵移齿带68上方,所述的横向驱动杆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其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多个载车板模组,每个载车板模组包括多个竖向叠摞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多个载车板模组左右纵向排列设置,在左右纵向排列的双排载车板模组之间为纵移滑板组;每个载车板模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移轨道,一个高架搬运器通过载车板模组前后两侧的横移轨道支撑并实现左右移动,所述的高架搬运器内部设置有竖向吊钩,竖向吊钩和载车板上的接驳装置配合实现载车板的竖向移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置有横移齿带,高架搬运器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在横移轨道上实现高架搬运器左右横向移动;所述的纵移滑板组设置在左右两排纵向设置的载车板模组之间,其包括一个纵移滑板,纵移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纵向轨道,所述的纵移滑板可在纵移轨道上前后移动实现纵移;所述的纵移滑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可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的活动轨道,所述的活动轨道规格和横移轨道相同,活动轨道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时和横移轨道横向匹配实现高架搬运器的左右横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纵移码垛型泊车系统,其包括在地面上设置的多个载车板模组,每个载车板模组包括多个竖向叠摞的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多个载车板模组左右纵向排列设置,在左右纵向排列的双排载车板模组之间为纵移滑板组;每个载车板模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移轨道,一个高架搬运器通过载车板模组前后两侧的横移轨道支撑并实现左右移动,所述的高架搬运器内部设置有竖向吊钩,竖向吊钩和载车板上的接驳装置配合实现载车板的竖向移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置有横移齿带,高架搬运器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在横移轨道上实现高架搬运器左右横向移动;所述的纵移滑板组设置在左右两排纵向设置的载车板模组之间,其包括一个纵移滑板,纵移滑板的底部设置有纵向轨道,所述的纵移滑板可在纵移轨道上前后移动实现纵移;所述的纵移滑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可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的活动轨道,所述的活动轨道规格和横移轨道相同,活动轨道随纵移滑板纵向移动时和横移轨道横向匹配实现高架搬运器的左右横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震王聪张彦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