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桁架,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分布若干相互平行的腹杆形成完整构架,其各向受力均匀,整体性好;包括钢桁架的筏板基础,以钢桁架代替了原来的抗冲切钢筋和抗剪钢筋,提高抵抗冲击力及剪力强度,有效减小了筏板基础的厚度,同时减小了筏板基础内所分布钢筋的间距密度,方便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构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桁架及筏板基础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桁架及筏板基础。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核心筒对筏板基础产生的冲切力及剪力很大,故筏板基础的厚度通常由核心筒范围冲切力及剪力所控制。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筏板中增设抗冲切钢筋和抗剪钢筋,以抵抗冲击力和剪力,提高结构强度,为了提高强度,通常将筏板厚度设置得较大,故需铺设的钢筋较长,且较多,施工的难度大,抵抗的冲切承载力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筏板基础厚度、提高抵抗冲击力及剪力强度的钢桁架及筏板基础。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桁架,包括一上弦杆与所述上弦杆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弦杆,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连接有若干间隔分布的腹杆,各所述腹杆相互平行,各相邻所述腹杆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腹杆与上弦杆、下弦杆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相邻的所述腹杆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斜杆,各所述第一斜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上,各所述第一斜杆相互平行。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第一斜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上弦杆、下弦杆与腹杆相连接的位点上。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相邻的所述腹杆之间分别设置第二斜杆,各所述第二斜杆与第一斜杆相互交叉。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第二斜杆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与第一斜杆的两端相对的上弦杆、下弦杆与腹杆相接的位点上。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均采用H型钢。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均为H型钢,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其中一侧翼板与各腹杆的端部焊接固定。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腹杆采用H型钢或者圆钢。一种筏板基础,包括至少两套如上所述的钢桁架,各所述钢桁架平行等距分布并通过型钢焊接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钢桁架,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分布若干相互平行的腹杆形成完整构架,其各向受力均匀,整体性好;包括钢桁架的筏板基础,以钢桁架代替了原来的抗冲切钢筋和抗剪钢筋,提高抵抗冲击力及剪力强度,有效减小了筏板基础的厚度,同时减小了筏板基础内所分布钢筋的间距密度,方便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钢桁架的整体结构立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上弦杆、下弦杆与腹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钢桁架,其包括一上弦杆1、与该上弦杆1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弦杆2,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连接有若干间隔分布的腹杆3,各腹杆3相互平行,各相邻腹杆3之间的距离相等。此钢桁架,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分布若干相互平行的腹杆3形成完整构架,其各向受力均匀,整体性能好。本实施例当中,作为优选地,各腹杆3与上弦杆1、下弦杆2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即垂直设置。更进一步地,当所设的相邻腹杆3的间距大于上弦杆1与下弦杆2的间距时,在各相邻的腹杆3之间分别设置第一斜杆4,各第一斜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上,各第一斜杆4相互平行。第一斜杆4的设置,使得相邻腹杆3与上弦杆1、下弦杆2之间组合形成的矩形被分解,增加了一道支撑,使结构更加稳固,提高整体的受力强度。再作为优选地,各第一斜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上弦杆1、下弦杆2与腹杆3相连接的位点上;如此设置,利用了三角形本身所具备的稳固性,更有效保障了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整体桁架不易变形。参考图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相邻的腹杆3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斜杆5,各第二斜杆5与第一斜杆4相互交叉。同时,各第二斜杆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与第一斜杆4的两端相对的上弦杆1、下弦杆2与腹杆3相接的位点上。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第一斜杆4与第二斜杆5均采用H型钢。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弦杆1、下弦杆2均采用H型钢,且上弦杆1和下弦杆2的其中一侧翼板与各腹杆3的端部焊接固定。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故而H型钢整体结构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的特点,不易变形,承载能力强、截面的稳定性也好,能更好提高支撑力度。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弦杆1、下弦杆2的抗弯能力等,在腹板的两侧分别焊接一加劲板6,各加劲板6均采用钢板。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腹杆3采用H型钢或者圆钢,在强度要求较大的情况下,更优选择采用H型钢。一种筏板基础,包括至少两套如上所述的钢桁架,各钢桁架平行等距分布并通过型钢进行焊接相连。该筏板基础,以钢桁架代替了原来的抗冲切钢筋和抗剪钢筋,提高抵抗冲击力及剪力强度,有效减小了筏板基础的厚度,减小了开挖的深度及浇筑用的混凝土的用量,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小了筏板基础内所分布钢筋的间距密度,方便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时,首先在工厂内预先焊接加工各钢桁架,再将成型的钢桁架运送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在完成基础底筋的绑扎后,将各钢桁架吊装至基础底筋之上,调整各钢桁架之间距离,使其平行等距排布;之后利用型钢搭接并通过焊接将各钢桁架拼接成一体,形成立体钢桁架;最后在立体钢桁架的上方完成基础面筋的绑扎,并浇筑混凝土,筏板基础成型。注意现场焊接完成后,需进行焊缝质量检测,对于不及格的焊缝需再加工处理。当然,本技术的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弦杆(1)、与所述上弦杆(1)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弦杆(2),所述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连接有若干间隔分布的腹杆(3),各所述腹杆(3)相互平行,各相邻所述腹杆(3)之间的距离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弦杆(1)、与所述上弦杆(1)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弦杆(2),所述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连接有若干间隔分布的腹杆(3),各所述腹杆(3)相互平行,各相邻所述腹杆(3)之间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腹杆(3)与上弦杆(1)、下弦杆(2)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腹杆(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斜杆(4),各所述第一斜杆(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上,各所述第一斜杆(4)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斜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固定在上弦杆(1)、下弦杆(2)与腹杆(3)相连接的位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枫,刘珊珊,陈颖锋,苏少眉,关艳芬,
申请(专利权)人: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