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钢套管的两端口内径比中段横截面的内径大,使得设备管道从端口穿过时更加便捷,可适应多种设备接口,方便后期施工;同时钢套管外套装加强件,有效加强了钢套管的刚度及强度,其埋设于设备洞口内后,能更好地加强设备洞口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整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结构建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结构建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当中,因水电风等设备管道的架设,为了增加楼层使用净高,各设备管道往往不是布置在结构的梁底,而是架设在结构的板底,这样就要求了各设备管道需从混凝土梁的中间穿过。混凝土梁上一般预设有供设备管道穿过的设备洞口,而由于设备洞口的存在,减小了原混凝土梁的有效截面,同时切断了混凝土梁的箍筋及腰筋,使其结构强度和刚度都有所下降,进而降低了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结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加强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的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包括穿套在设备洞口内的钢套管,所述钢套管的两端口中心连线与设备洞口所在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宽边相互平行,所述钢套管的两端口呈喇叭状,所述钢套管外固定至少一个加强件,各所述加强件沿钢套管的两端口中心连线方向间隔分布。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加强件均包括连成一体的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下钢板的一长边或者宽边对应开有半圆形缺口,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直径相等。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圆心分别位于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其中一宽边的中点处。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加强件等间距分布在钢套管的中段,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直径与钢套管中段横截面的外径相等。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组成同一所述加强件的上钢板与下钢板,所述钢套管与上钢板、所述钢套管与下钢板分别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钢套管、上钢板、下钢板的厚度分别为16~20mm。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钢套管的外侧面靠近两端口处对称焊接若干锚筋,各所述锚筋均与钢套管相垂直。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两端的各所述锚筋绕钢套管的中心线按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钢套管的端口内径为300~350mm,中段内径为200~25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钢套管的两端口内径比中段横截面的内径大,使得设备管道从端口穿过时更加便捷,可适应多种设备接口,方便后期施工;同时钢套管外套装加强件,有效加强了钢套管的刚度及强度,其埋设于设备洞口内后,能更好地加强设备洞口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整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具体应用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钢套管与加强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同端侧锚筋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介绍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包括穿套在设备洞口内的钢套管1,该钢套管1的两端口中心连线与设备洞口所在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宽边相互平行,钢套管1的两端口呈喇叭状,即钢套管1的两端口内径大于中段横截面的内径,钢套管1外固定有一个加强件2,该加强件2位于钢套管1的中段位置。此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钢套管1的两端口内径比中段横截面的内径大,使得设备管道从端口穿过时更加便捷,可适应多种设备接口,方便后期施工;同时钢套管1外套装加强件2,有效加强了钢套管1的刚度及强度,其埋设于设备洞口内后,能更好地加强设备洞口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整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钢套管1的两端口内径相等。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该钢套管1的两端结构保持对称,提高结构整体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则保证了钢套管1两端的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接触支撑面积保持一致,确保两侧的支撑力度相同。作为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当中的加强件2包括上钢板21和下钢板22,上钢板21、下钢板22的一长边或者宽边对应开有半圆形缺口,各半圆形缺口的直径与钢套管1中段横截面的外径相等。上钢板21、下钢板22、钢套管1的相互之间分别通过焊接固定相连。上钢板21与下钢板22的固定设置,增强了钢套管1本身的刚度和强度,且该加强结构埋设入设备洞口后,上钢板21和下钢板22均平行于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方向,并与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各箍筋或横筋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加强设备洞口周侧的承载能力,更好地保障整体结构的安全。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半圆形缺口的圆心分别位于上钢板21和下钢板22的其中一宽边的中点处。参考图1和图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钢套管1的外侧面靠近两端口处对称焊接有8条锚筋3,各锚筋3均与钢套管1相垂直。进一步作为优选地,两端的各锚筋3绕钢套管1的中心线按环形阵列分布。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钢套管1的端口内径为300~350mm,中段内径为200~250mm。进一步地,钢套管1、上钢板21、下钢板22的厚度分别可选为16~20mm。该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制作时,首先利用钢板弯曲焊接加工成形钢套管1,之后再分别将上钢板21、下钢板22及锚筋焊接固定于钢套管1上,以进一步增加钢套管1的刚度和强度。当然,本技术的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套在设备洞口内的钢套管(1),所述钢套管(1)的两端口中心连线与设备洞口所在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宽边相互平行,所述钢套管(1)的两端口呈喇叭状,所述钢套管(1)外固定至少一个加强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套在设备洞口内的钢套管(1),所述钢套管(1)的两端口中心连线与设备洞口所在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宽边相互平行,所述钢套管(1)的两端口呈喇叭状,所述钢套管(1)外固定至少一个加强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2)均包括上钢板(21)和下钢板(22),所述上钢板(21)、下钢板(22)的其中一侧边对应开有半圆形缺口,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圆心分别位于上钢板(21)和下钢板(22)的其中一宽边的中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设备洞口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件(2)等间距分布在钢套管的中段,各所述半圆形缺口的直径与钢套管中段横截面的外径相等。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枫,刘珊珊,陈颖锋,苏少眉,关艳芬,
申请(专利权)人:景森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