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0143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1)将梁一端端部模板局部拆除或者在梁端头模板上开孔;第二步:根据需要补强的主筋数量提前将加工相应数量的补强筋;2)依次将补强筋从梁端头穿入,利用设置在梁内用来加固锁紧侧模板的对拉丝杆作为托底,丝杆上PVC管作为滑动滚轮,用挂钩从梁主筋之间缝隙探入勾住补强筋端头,提升并向前牵引导向补强筋,前后同时配合用力将补强筋推送穿至梁内相应部位;3)将需要补强的所有钢筋逐根全部穿入,用挂钩将补强筋提升调整到相应高度位置,并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4)补强筋加固完成,封闭梁端部模板或者孔洞,报检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此方法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且用工量少。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ing main reinforcement of platform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中平台梁的施工技术范围,具体涉及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不管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均是我们最常见的结构主体。特别是在冶金行业中,例如高线、棒材、加热炉等几乎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平台梁、板截面尺寸大,钢筋密集,螺栓、埋件较多,存在许多抗剪槽和预留孔洞等。施工中通常是按照工序分班组作业,模板支设完毕移交钢筋作业班组绑扎钢筋,而后是安装螺栓埋件和支设预留孔洞模板。往往是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在安装螺栓或者设置抗剪槽孔洞模板时才发现上层钢筋密集,与螺栓和抗剪槽位置重合,通常施工中是将钢筋撬开剥离来达到目的。但有时由于上层钢筋密集,螺栓和抗剪槽成排成组(如轧线加热炉),受梁箍筋捆绑约束无法将主筋强行调整分离,而切断梁主筋再分段连接起来也是不允许的,此时只能将主筋下调、排成两层或者在螺栓抗剪槽模板两侧补强钢筋来达到要求。还有就是设计变更需要在已经施工完毕的梁内增加配筋,如果拆除梁板钢筋显然工作量比较大、不但费时费力加大成本,而且还工期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台梁钢筋施工时由于先施工完成的梁主筋、箍筋布置密集、梁内设有预留孔洞等情况,导致梁内需要切断原主筋而采取补强筋加强或者变更增加主筋时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的补强筋施工方法,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第一步:将梁一端端部模板局部拆除或者在梁端头模板上开孔;第二步:根据需要补强的主筋数量提前将加工相应数量的补强筋;第三步:依次将补强筋从梁端头穿入,利用设置在梁内用来加固锁紧侧模板的对拉丝杆作为托底,丝杆上PVC管作为滑动滚轮,用挂钩从梁主筋之间缝隙探入勾住补强筋端头,提升并向前牵引导向补强筋,前后同时配合用力将补强筋推送穿至梁内相应部位;第四步:将需要补强的所有钢筋逐根全部穿入,用挂钩将补强筋提升调整到相应高度位置,并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第五步:补强筋加固完成,封闭梁端部模板或者孔洞,报检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此方法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用工量少,而且无需重新拆除模板脚手架、板钢筋和梁箍筋,特别适用于有抗剪槽孔洞和螺栓成排成组较多的梁,将补强筋加设在抗剪槽模板底部或者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施工构思是,将补强钢筋从梁一端穿入,通过挂钩提升钢筋端头牵引配合梁内对拉丝杆托底,利用对拉丝杆上的PVC管作为滑动滚轮,将钢筋从梁端穿入平移挪动到相应部位,然后用挂钩提升至指定标高固定。在补强筋安装过程中不需要破坏模板、已施工完毕的梁钢筋,解决了现有施工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结合具体施工实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步骤,具体施工操作如下:第一步:将梁一端端部模板局部拆除或者在梁端头模板上开孔。第二步:根据需要补强主筋数量提前将加工相应数量的补强筋。当梁钢筋数量较少时也可以采用绑扎搭接方式,当梁长度大于一整根钢筋长度时,可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提前加工完毕丝口,在前一根钢筋快要全部穿入梁内时提前连接上即可。第三步:依次将钢筋从梁端头或者孔洞穿入,利用对拉丝杆作为托底,丝杆上PVC管作为滑动滚轮,用挂钩从梁主筋之间勾住补强钢筋端头,起到牵引导向作用,并配合从端头将钢筋穿入推送至相应部位。第四步:将需要补强的所有钢筋逐根全部穿入,用挂钩将钢筋提升调整到相应高度位置,并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第五步:补强筋加固完成,封闭梁端部模板或者孔洞,报检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本施工中所用的挂钩采用短钢筋折弯而成即可,在施工现场取用方便。以一次应用施工举例分析,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经过实际施工测算,例如一根截面为500mm*1000mm,长8~10米的平台梁,需要补强2~4根钢筋。如果需要拆除脚手架、模板以及梁箍筋、板筋,重新绑扎梁再封闭模板,大约需要耗费人工4~6个工日,不考虑吊车吊运钢筋模板发生的机械费;如果采用此方法只需要花费人工3~4人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合计1~2工日)。对比可以看出能节约成本50%以上,当需要补强的梁数量较多时,效益更为可观。人工费:250元/天(按照目前市场价),梁按照一根数量计算。经济效益:250(元)*1.5(工日)=375元若不采取该技术,采取常规的振捣方式,将发生人工费用:人工费:250(元)*6(工日)=1500元。采用本技术方法单根梁直接经济效益:1500-375=1125元。此施工方法无需重新拆除模板、脚手架以及梁板钢筋,减少对已施工结构的破坏,返工量小,加快施工速度,补强筋的安装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成本相对较低,实现了保护性补强,体现绿色环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n第一步:将梁一端端部模板局部拆除或者在梁端头模板上开孔;/n第二步:根据需要补强的主筋数量提前将加工相应数量的补强筋;/n第三步:依次将补强筋从梁端头穿入,利用设置在梁内用来加固锁紧侧模板的对拉丝杆作为托底,丝杆上PVC管作为滑动滚轮,用挂钩从梁主筋之间缝隙探入勾住补强筋端头,提升并向前牵引导向补强筋,前后同时配合用力将补强筋推送穿至梁内相应部位;/n第四步:将需要补强的所有钢筋逐根全部穿入,用挂钩将补强筋提升调整到相应高度位置,并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n第五步:补强筋加固完成,封闭梁端部模板或者孔洞,报检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梁主筋补强施工方法:
第一步:将梁一端端部模板局部拆除或者在梁端头模板上开孔;
第二步:根据需要补强的主筋数量提前将加工相应数量的补强筋;
第三步:依次将补强筋从梁端头穿入,利用设置在梁内用来加固锁紧侧模板的对拉丝杆作为托底,丝杆上PVC管作为滑动滚轮,用挂钩从梁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发陈晨郭立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