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独立基础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7939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及装配方法,其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装配式独立基础包括:底座,其上端具有支撑部,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预埋件;能设置在底座的支撑部上的第一柱体,第一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第一凹槽的第一抗剪键,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预埋件,第一柱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设有第三预埋件;能设置在第一柱体上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第二凹槽的第二抗剪键,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四预埋件;第一钢板以及第二钢板。本申请在保证强度、牢固程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其能够装配形成带较高柱体的且重量较重的独立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独立基础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预制构件为其中主要的受力构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中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浇混凝土带柱体的独立基础的施工过程为现场开挖基槽,施工垫层,支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许多缺点:1、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绿色环保;2、基础只能使用一次,造成资源浪费;3、基础现场施工,混凝土质量不容易保证。针对上述施工的缺点,有人对台阶式独立基础进行分层预制,再现场拼装,或对体积小、重量轻的基础进行整体工厂预制,再运到工地安装,这两种方法仅解决了某些基础的预制安装的问题。但是,对于带柱体的较高的、重量较重的独立基础而言,目前还没有装配式的解决方案,且其整体预制和运输均存在困难,在无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亟需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及装配方法,在保证强度、牢固程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其能够装配形成带较高柱体的且重量较重的独立基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所述装配式独立基础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支撑部中的钢筋;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抗剪键,所述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设有第三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能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抗剪键,所述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四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中的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一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之间的第一钢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三预埋件和所述第四预埋件之间的第二钢板。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一预埋件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预埋件与所述支撑部中的纵筋相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二预埋件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预埋件与所述第一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三预埋件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预埋件与所述第一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四预埋件的第四缺口,所述第四预埋件与所述第二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优选地,所述底座中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柱体下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和第一凹槽中填充有灌浆料。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中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面之间和第二凹槽中填充有灌浆料。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由Q345钢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吊环,所述第二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吊环,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吊环。优选地,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梯形;或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埋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第二柱体内,所述螺栓的螺杆的端部露出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面;或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埋设有L型钢筋,所述L型钢筋呈弯曲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柱体内,所述L型钢筋的另一端露出所述第二柱体的上端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埋件为多个,所述第二预埋件为多个,所述第一钢板为多个,所述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分布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支撑部的四周,所述第三预埋件为多个,所述第四预埋件为多个,所述第二钢板为多个,所述第二钢板、所述第三预埋件和所述第四预埋件分布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的四周,多个所述第一预埋件、多个所述第二预埋件与一个所述第一钢板相焊接,多个所述第三预埋件、多个所述第四预埋件与一个所述第二钢板相焊接。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所述装配式独立基础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柱体吊起,使得所述第一抗剪键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准、所述第一预埋件与所述第二预埋件相对准;下放所述第一柱体至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抗剪键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在所述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背向所述纵筋的一侧焊接所述第一钢板;将所述第二柱体吊起,使得所述第二抗剪键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准、所述第三预埋件与所述第四预埋件相对准;下放所述第二柱体至所述第一柱体上,所述第二抗剪键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在所述第三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背向纵筋的一侧焊接所述第二钢板。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道向所述第一柱体下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和所述第一凹槽中注入灌浆料;通过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道向所述第二柱体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柱体上端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中注入灌浆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对于传统的独立带柱体整体现浇基础而言,无论是杯口式、锚栓式或直埋钢筋式均需现场支模,绑钢筋,浇灌混凝土,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需要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而本申请中的装配式独立基础目的在于解决带较高柱体的、重量较重的独立基础装配式的设计和施工问题,独立基础通过整体设计,基础构件则通过分段设计,同时,基础构件在工厂分段预制,在现场通过用钢板焊接连接埋设件从而连接底座和第一柱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再通过在底座和第一柱体之间设置第一抗剪键、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设置第二抗剪键以保证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承受的沿水平方向的剪切力可以有效传递给底座,进而拼装形成整体独立基础。本申请可以节约现场支模、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时间,拼装完成后可快速进行后续施工,节约工期,施工过程绿色环保,同时,其克服了基础现场浇灌混凝土施工的缺点,符合我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独立基础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支撑部中的钢筋;/n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抗剪键,所述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设有第三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n能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抗剪键,所述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四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中的钢筋;/n焊接在所述第一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上的第一钢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三预埋件和所述第四预埋件上的第二钢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独立基础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连接所述支撑部中的钢筋;
能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抗剪键,所述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设有第三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中的钢筋;
能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预埋有能嵌入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抗剪键,所述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第四预埋件,所述第四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中的钢筋;
焊接在所述第一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上的第一钢板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三预埋件和所述第四预埋件上的第二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一预埋件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深度根据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所述第一预埋件与所述支撑部中的纵筋相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下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二预埋件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深度根据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所述第二预埋件与所述第一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三预埋件的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深度根据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所述第三预埋件与所述第一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下端的边缘处具有容置所述第四预埋件的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的深度根据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所述第四预埋件与所述第二柱体中的纵筋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柱体下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和第一凹槽中填充有灌浆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中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柱体的上端面之间和第二凹槽中填充有灌浆料。


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志海李家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