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18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包括安装在冻土区滑坡表面的连接梁,连接梁的下侧连接有抗滑桩、锚索和辅助桩,锚索和辅助桩分别位于抗滑桩的两侧,且锚索靠近冻土区滑坡的高位处,辅助桩靠近冻土区滑坡的高位处;锚索包括预应力锚索杆、端头和包覆在外侧的碱性防护管;辅助桩由连接耳座和圆管桩构成,圆管桩为带内腔且内腔中存储工作介质的热管,热管的内腔由下至上分为分为蒸发区、隔热区和冷凝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连接梁、抗滑桩、锚索和辅助桩构成组合式防滑结构,其中抗滑桩作为承受拉力的主桩,锚索和辅助桩能够辅助主桩承受拉力,并提升主桩桩身的抗拉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滑坡治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顺层滑坡的抢险和治理中,通常采用抗滑桩或锚索桩阻止滑坡体下滑,但由于抗滑桩的施工工期较长,在滑坡体尚未稳定之前,对抗滑桩施工的人员和设备均存在较大风险,人工开挖桩孔可能造成桩孔变形、孔壁坍塌,轻者施工受阻,重者可能造人员伤亡。为此,公开号为CN207405635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抗滑桩加多排抗滑锚杆治理顺层滑坡的抗滑结构,是由抗滑桩、多排抗滑锚杆和土钉墙或挡土板组合而成的顺层抗滑结构。在实施过程中,首先采用多排抗滑锚杆阻止滑坡体下滑、控制险情,当滑坡体趋于稳定后,再采用人工挖孔或机械成孔从容施作抗滑桩,待桩身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后,再开挖桩前土体,并施工桩间土钉或挡土板。但是这种抗滑结构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施工的桩间土钉或挡土板其深度较浅,不能辅助主桩承受拉力,并提升主桩桩身的抗拉能力;二是其不适用于冻土区,冻土区滑坡土体与地基由于水分在冻结和融化时不均匀,导致不透水层出现,不透水交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冻土区滑坡(5)表面的连接梁(1),所述连接梁(1)的下侧连接有贯穿冻土区滑坡(5)与地基固定的抗滑桩(2)、锚索(3)和辅助桩(4),所述锚索(3)和辅助桩(4)分别位于抗滑桩(2)的两侧,且所述锚索(3)靠近冻土区滑坡(5)的高位处,所述辅助桩(4)靠近冻土区滑坡(5)的高位处;/n所述锚索(3)包括呈圆形阵列分布的预应力锚索杆(301),所述预应力锚索杆(301)的两端设有端头(302),且内侧的端头(302)锚固在地基中,外侧的端头(302)与连接梁(1)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杆(301)及两端端头(302)的外侧包覆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理顺层滑坡的桩-锚组合抗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冻土区滑坡(5)表面的连接梁(1),所述连接梁(1)的下侧连接有贯穿冻土区滑坡(5)与地基固定的抗滑桩(2)、锚索(3)和辅助桩(4),所述锚索(3)和辅助桩(4)分别位于抗滑桩(2)的两侧,且所述锚索(3)靠近冻土区滑坡(5)的高位处,所述辅助桩(4)靠近冻土区滑坡(5)的高位处;
所述锚索(3)包括呈圆形阵列分布的预应力锚索杆(301),所述预应力锚索杆(301)的两端设有端头(302),且内侧的端头(302)锚固在地基中,外侧的端头(302)与连接梁(1)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杆(301)及两端端头(302)的外侧包覆有碱性防护管(303),所述碱性防护管(303)能够利用内部水泥质注浆体为锚索杆(301)提供碱性环境,所述预应力锚索杆(301)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
所述辅助桩(4)由连接耳座(401)和圆管桩(402)构成,所述圆管桩(402)为带内腔且内腔中存储工作介质的热管,所述热管的内腔由下至上分为分为蒸发区(403)、隔热区(404)和冷凝区(405),所述蒸发区(403)内的工作介质受热蒸发并带走热量,热量为工作介质的蒸发潜热,蒸汽从隔热区(404)流向热管的冷凝区,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毛细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伟魏效军蔡海波任祥马志荣徐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甘肃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