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36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涉及边坡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锚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通;胀锚片,其位于第一管体内,包括两个弧形的板体,对称设置,其外壁均与所述第一管体内壁紧贴;多个刺管,均设置于两个所述板体外壁上,其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胀钉,包括:第三管体,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板体之间,端盖,端盖开设有用于注入浆液的第五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锚固装置,避免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冻导致边坡的冻土层的滑塌,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严寒地区土体的冻融破坏,严重威胁着建设工程的安全,尤其对于基坑边坡、路堑边坡等,由于经过冬季低温冻结吸附作用,边坡冻结层土体显著增加,同时产生冻胀,春季气温回升,冻结土体由外层向内层逐渐融化,此时,形成更加脆弱的滑动面,使边坡的稳定性急剧下降,在重力作用下,边坡融化土体沿滑动面发生滑塌,如此,反复冻融循环对边坡土体强度的破坏是产生边坡滑塌的重要因素。边坡长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其自身的稳定性降低,一旦发生破坏,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严寒地区边坡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寒地区为了避免边坡受冻融破坏而滑塌,人们常采用上部刷方卸载、下部墩柱支挡、坡面砌筑防护墙以及锚固工程等,尤其采用锚固工程是冻融滑塌防治的一种有效措施,该措施能大大提高高边坡的整体安全性,减小整体塌方的可能性。但传统的锚固工程在锚固过程,采用锚杆安装的钻孔内,通过树脂或水泥浆将其固定在合适位置上,由于边坡冻土层的影响,容易降低锚杆在冻土层中的稳定性,产生锚杆的位移,而导致锚杆的预应力下降,从而引起边坡防护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另外,冬季低温冻结吸附作用,边坡的冻土层与深层未冻的土体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界面,而现有的锚固工程未能有效加固冻土层与深层未冻的土体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界面,尤其在春季气温回升,冻土层与深层未冻的土体之间的界面温差较大,容易形成一层含有水的滑面,进一步导致边坡的冻土层的滑塌,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有效加固冻土层与深层未冻的土体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界面,避免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冻导致边坡的冻土层的滑塌,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包括:锚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所述第一管体上周向等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注浆孔;胀锚片,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内,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弧形的板体,其外壁均与所述第一管体内壁紧贴;多个刺管,均设置于两个所述板体外壁上,其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并一端穿过所述板体,与所述板体内侧贯通,另一端穿过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管体外;胀钉,包括:第三管体,位于两个所述板体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板体内壁紧贴,所述第三管体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每个所述第四通孔与每个所述刺管位置对应,端盖,设置于所述第三管体的端部,所述端盖开设有用于注入浆液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管体贯通。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径。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处设有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更进一步,所述第三管体远离所述端盖一端连接有锥形的收口。进一步,所述第二管体外壁设有多个柱体,每个柱体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外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管体倾斜向外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板体与两个所述凹槽相对应处分别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块。更进一步,每个所述凸块远离相应所述板体的长度等于所述刺管长度与所述板体厚度和。进一步,两个所述板体相对的内侧分别轴向分别设有条形的通槽,所述第三管体上沿轴向设有与两个所述通槽相匹配的条形凸块。进一步,还包括锚固头,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一侧;锚索,其一端与所述锚固头连接,另一端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及端盖外,并与锁具连接。更进一步,所述锚索上位于所述锁具与所述端盖之间套设有托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通过由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组成锚管,将第二管体的从边坡外经过冻土层插入至未冻土层内,第一管体一部分在冻土层内且端口延伸至边坡外,通过对第一管体内设有的胀锚片,在通过胀钉将胀锚片与第一管体紧紧的抵紧,且将胀锚片上的刺管穿过第一管体延伸至第二管体外,最后从第一管体一端向第二管体内注浆,能够增强锚管在基岩中的握裹力,有效的加固了冻土层与未冻土层之间的界面第二管体的刚性。另外,通过锚索一端与锚固头连接,另一端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及端盖外,并与锁具连接,进一步有效加固锚管的整体性,且能够进一步增强锚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冻融破坏,避免边坡冻土层失稳,有效加固冻土层与深层未冻的土体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界面,避免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冻导致边坡的冻土层的滑塌,引起严重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中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中胀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提供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加固边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参见图1~5所示,包括:锚管1,包括:第一管体102和第二管体101,第一管体102与第二管体101连通,第一管体102上周向等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5,第二管体10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注浆孔104;通过在第一管体102内设有胀锚片2,其胀锚片2包括:胀锚片2,其位于第一管体102内,包括:两个弧形的板体201,对称设置,其外壁均与第一管体102内壁紧贴;多个刺管203,均设置于两个板体201外壁上,其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213,并一端穿过板体201,并与板体201内侧贯通,另一端穿过对应于每个第一通孔105,并延伸至第一管体102外;另外,多个刺管203均与板体201外壁切面垂直,胀钉3,包括:第三管体301,位于两个板体201之间,且与两个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锚管(1),包括:第一管体(102)和第二管体(101),所述第一管体(102)与所述第二管体(101)连通,所述第一管体(102)上周向等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5),所述第二管体(10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注浆孔(104);/n胀锚片(2),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02)内,包括:/n两个对称设置弧形的板体(201),其外壁均与所述第一管体(102)内壁紧贴;/n多个刺管(203),均设置于两个所述板体(201)外壁上,其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213),并一端穿过所述板体(201),与所述板体(201)内侧贯通,另一端穿过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05),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管体(102)外;/n胀钉(3),包括:/n第三管体(301),位于两个所述板体(201)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板体(201)内壁紧贴,所述第三管体(301)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304),每个所述第四通孔(304)与每个所述刺管(203)位置对应,/n端盖(30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体(301)的端部,所述端盖(302)开设有用于注入浆液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管体(301)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管(1),包括:第一管体(102)和第二管体(101),所述第一管体(102)与所述第二管体(101)连通,所述第一管体(102)上周向等列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5),所述第二管体(10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注浆孔(104);
胀锚片(2),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02)内,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弧形的板体(201),其外壁均与所述第一管体(102)内壁紧贴;
多个刺管(203),均设置于两个所述板体(201)外壁上,其上开设有第二注浆孔(213),并一端穿过所述板体(201),与所述板体(201)内侧贯通,另一端穿过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05),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管体(102)外;
胀钉(3),包括:
第三管体(301),位于两个所述板体(201)之间,且与两个所述板体(201)内壁紧贴,所述第三管体(301)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304),每个所述第四通孔(304)与每个所述刺管(203)位置对应,
端盖(30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体(301)的端部,所述端盖(302)开设有用于注入浆液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管体(301)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2)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体(101)的管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寒区边坡冻融破坏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01)的一端连通处设有第一变径管(103),所述第一变径管(103)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0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寒区边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祥徐荣华卢小超蔡海波李清泉梁亚红何勇成刘永成董宝明梁韬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甘肃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