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16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加固横梁、基岩和滑坡体,且之间通过加固横梁连接,第一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前排桩、第一连接梁和第一后排桩,第二h型抗滑桩包括第二前排桩、第二连接梁和第二后排桩,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的一端伸入基岩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内,第一后排桩、第二后排桩一端伸入基岩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内。加固式h型抗滑桩设置两排抗滑桩,分别在前排桩桩身和后排桩桩顶用刚度很大的连系梁将其联结成整体,构造成组合式结构形式,发挥前、后排抗滑桩协同抗滑能力,滑坡传递过来的推力由于、前、后排桩共同承担,增强抗滑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抗滑单桩虽广泛应用,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由于其结构原因,普通抗滑单桩的抗弯能力不足、整体刚度小,受荷后桩顶及桩身水平变形较大且不易控制、总体抗滑能力有限等。因此,采用普通抗滑单桩来防治大推力滑坡,往往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即使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弥补,如为了减小桩土侧向应力值而增加设计桩长或将其设计成大截面构件来达到强度标准,但这必将增加工程投资,延长工期,使工程综合效益和技术经济指标大幅下降。为了弥补普通抗滑单桩的不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研究并应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不过,锚索抗滑桩的应用有其局限性,其锚固端必须要具备良好且较坚硬的岩层以提供有效的锚拉力才能正常工作。同时,在工程实践中,预应力锚索的应力松弛和锈蚀问题目前都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这种支挡结构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加固横梁、基岩和滑坡体,所述滑坡体设于基岩上部,所述滑坡体与基岩的接触面为滑动面,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加固横梁连接,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前排桩、第一连接梁和第一后排桩,所述第二h型抗滑桩包括第二前排桩、第二连接梁和第二后排桩,所述加固横梁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前排桩与第二前排桩上,所述第一前排桩与第一后排桩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垂直架设于第一前排桩与第一后排桩之间,所述第二前排桩与第二后排桩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垂直架设于第二前排桩与第二后排桩之间,所述第一前排桩的长度大于第一后排桩的长度,所述第二前排桩的长度大于第二后排桩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的一端伸入基岩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内,所述第一后排桩、第二后排桩一端伸入基岩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内,所述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位于滑坡体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中,所述第一前排桩、第一前排桩均包括前排桩悬臂段、前排桩滑体段和前排桩锚固段,所述第一后排桩、第二后排桩均包括后排桩滑体段和后排桩锚固段,所述前排桩锚固段、后排桩锚固段均伸入基岩内,所述前排桩悬臂段为前排桩高出后排桩的部分,所述前排桩锚固段与后排桩锚固段的高度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中,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形状及尺寸大小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中,所述加固横梁与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等高设置。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的施工方法,施工时,先对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第一后排桩、第二后排桩的下半部分施工,再对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加固横梁及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的悬臂段部分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第一前排桩成孔对第一前排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用镐、锹开挖,遇到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当有大块石时,用风镐破除,在开挖的过程中进行护壁支护;步骤二:第一前排桩下端部分进行钢筋焊接捆扎与混凝土浇筑对第一前排桩下端部分进行钢筋笼的焊接捆扎,采用分段捆扎钢筋和分段浇筑,每焊接捆扎钢筋一段,便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每连续浇筑一段便振捣密实一次,浇筑至上部第一前排桩与第一连接梁贯通位置处停止,并设置预留钢筋;步骤三:第一后排桩、第二前排桩、第二后排桩成孔及浇筑待第一前排桩强度形成后,进行第一后排桩的成孔及浇筑,具体方法和要求与步骤一、二相同,待第一后排桩强度形成后,进行第二前排桩的成孔及浇筑,具体方法和要求与步骤一、二相同,待第二前排桩强度形成后,进行第二后排桩的成孔及浇筑,具体方法和要求与步骤一、二相同;步骤四:第一连接梁、加固横梁和第二连接梁开挖对第一连接梁、加固横梁、第二连接梁分别采用人工开挖施工,用镐、锹开挖,遇到坚硬土层用锤、钎破碎,当有大块石时,用风镐破除,在开挖的过程中进行护壁支护;步骤五:第一联系梁、加固横梁和第二联系梁部分钢筋焊接捆扎与混凝土浇筑对第一联系梁、加固横梁和第二联系梁部分分别进行钢筋笼的焊接捆扎,焊接捆扎完成后便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每连续浇筑一段便振捣密实一次,浇筑至上部第一前排桩与悬臂梁贯通位置处停止,并设置预留钢筋;步骤六: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上部分悬臂梁部分钢筋焊接捆扎与混凝土浇筑对第一前排桩、第二前排桩上部分悬臂梁部分分别进行钢筋笼的焊接捆扎,焊接捆扎完成后便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每连续浇筑一段便振捣密实一次,浇筑至上部第一前排桩与悬臂梁贯通位置处停止,并设置预留钢筋,完成结构整体施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加固式h型抗滑桩设置两排抗滑桩,分别在前排桩桩身和后排桩桩顶用刚度很大的连系梁将其联结成整体,构造成组合式结构形式,发挥前、后排抗滑桩协同抗滑能力,滑坡传递过来的推力由于、前、后排桩共同承担,增强抗滑结构自身稳定性和整体刚度;(2)加固式h型抗滑桩通过与桩间土协同工作,发挥空间组合桩的整体刚度和空间效应,达到抵御滑坡推力,限制坡体变形,保持坡体稳定的目的;(3)由于第一前排桩和第二前排桩之间采用加固横梁刚性连接,使得整个加固式h型抗滑桩发挥了群桩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相比传统的桩可以发挥更加优秀的支挡能力;(4)加固式h型抗滑桩可操作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由于在施工时,先对前排桩和后排桩的下半部分施工,再对联系梁、加固横梁及前排桩的悬臂梁部分进行施工,施工周期短,质量可靠,工程造价低,即适用于普通边坡或高陡边坡,也适用于基坑工程和大型滑坡治理工程,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固式h型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加固横梁4、基岩8和滑坡体10,滑坡体10设于基岩8上部,滑坡体10与基岩8的接触面为滑动面9,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形状及尺寸大小相同,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加固横梁4连接,第一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前排桩1、第一连接梁2和第一后排桩3,第二h型抗滑桩包括第二前排桩5、第二连接梁6和第二后排桩7,加固横梁4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前排桩1与第二前排桩5上,加固横梁4与第一连接梁2、第二连接梁6等高设置,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梁2垂直架设于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之间,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梁6垂直架设于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之间,第一前排桩1的长度大于第一后排桩3的长度,第二前排桩5的长度大于第二后排桩7的长度,第一前排桩1、第二前排桩5的一端伸入基岩8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10内,第一后排桩3、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加固横梁(4)、基岩(8)和滑坡体(10),所述滑坡体(10)设于基岩(8)上部,所述滑坡体(10)与基岩(8)的接触面为滑动面(9),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加固横梁(4)连接,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前排桩(1)、第一连接梁(2)和第一后排桩(3),所述第二h型抗滑桩包括第二前排桩(5)、第二连接梁(6)和第二后排桩(7),所述加固横梁(4)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前排桩(1)与第二前排桩(5)上,所述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2)垂直架设于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之间,所述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6)垂直架设于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之间,所述第一前排桩(1)的长度大于第一后排桩(3)的长度,所述第二前排桩(5)的长度大于第二后排桩(7)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排桩(1)、第二前排桩(5)的一端伸入基岩(8)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10)内,所述第一后排桩(3)、第二后排桩(7)一端伸入基岩(8)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10)内,所述第一连接梁(2)、第二连接梁(6)位于滑坡体(1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加固横梁(4)、基岩(8)和滑坡体(10),所述滑坡体(10)设于基岩(8)上部,所述滑坡体(10)与基岩(8)的接触面为滑动面(9),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平行设置,且之间通过加固横梁(4)连接,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包括第一前排桩(1)、第一连接梁(2)和第一后排桩(3),所述第二h型抗滑桩包括第二前排桩(5)、第二连接梁(6)和第二后排桩(7),所述加固横梁(4)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前排桩(1)与第二前排桩(5)上,所述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梁(2)垂直架设于第一前排桩(1)与第一后排桩(3)之间,所述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梁(6)垂直架设于第二前排桩(5)与第二后排桩(7)之间,所述第一前排桩(1)的长度大于第一后排桩(3)的长度,所述第二前排桩(5)的长度大于第二后排桩(7)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排桩(1)、第二前排桩(5)的一端伸入基岩(8)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10)内,所述第一后排桩(3)、第二后排桩(7)一端伸入基岩(8)内,另一端伸入滑坡体(10)内,所述第一连接梁(2)、第二连接梁(6)位于滑坡体(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排桩(1)、第一前排桩(1)均包括前排桩悬臂段、前排桩滑体段和前排桩锚固段,所述第一后排桩(3)、第二后排桩(7)均包括后排桩滑体段和后排桩锚固段,所述前排桩锚固段、后排桩锚固段均伸入基岩(8)内,所述前排桩悬臂段为前排桩高出后排桩的部分,所述前排桩锚固段与后排桩锚固段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抗滑桩、第二h型抗滑桩形状及尺寸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式h型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横梁(4)与第一连接梁(2)、第二连接梁(6)等高设置。


5.一种加固式h型抗滑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时,先对第一前排桩(1)、第二前排桩(5)、第一后排桩(3)、第二后排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强孟丛丛李央涂昳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