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下底板、中间板和上顶板,所述的下底板包括有四个下组合板,中间板包括有四个中组合板,上顶板包括有四个上组合板,下组合板、中组合板和上组合板均包括有X轴板和Y轴板,X轴板与Y轴板外侧有U型板,U型板上部有螺栓,下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上有下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有中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负方向有中插板,上组合板Z轴负方向有下插板,下套版与中套版的结构相同,中插板与下插板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组合式的结构对桥梁桩基进行加固,组合方便快捷,加固性能较好,便于维修,只需要更换损坏的结构即可,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在桥梁建筑中,大多才用高承台桩基。而在使用时,高承台桩基靠近地面处经常会出现裂纹或者被车辆等撞击出现破损的情况,如果直接进行更换,不但造价较高更换不便,而且影响正常的使用。如果不进行更换或维修又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下底板、中间板和上顶板,所述的下底板包括有四个下组合板,中间板包括有四个中组合板,上顶板包括有四个上组合板,下组合板、中组合板和上组合板均包括有X轴板和Y轴板,X轴板与Y轴板外侧设置有U型板,U型板上部设置有螺栓,下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上设置有下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设置有中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负方向设置有中插板,上组合板Z轴负方向设置有下插板,下套版与中套版的结构相同,中插板与下插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的X轴板上表面设置有上倾斜齿,X轴板外边沿设置有外挡板。所述的Y轴板下表面设置有下倾斜齿,下倾斜齿边部设置有内挡板。所述的上倾斜齿与下倾斜齿啮合。所述的外挡板到上倾斜齿的距离与内挡板的宽度相等。所述的下套板内设置有卡槽,卡槽里侧的下套板内设置有一对方形槽。所述的方形槽相互垂直。所述的中插板外表面与卡槽过渡配合。所述的中插板内设置有方形板,方形板与方形槽过渡配合。本技术通过组合式的结构对桥梁桩基进行加固,组合方便快捷,能够根据不同高度的桥梁添加多个中组合板,满足于不同高度需求的桩基。通过上倾斜齿与下倾斜齿的啮合,来加固桩基,加固性能较好,能够限制桩基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避免桩基的再次损坏。并且本技术中的结构损坏以后便于维修,只需要更换损坏的结构即可,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组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组合板X轴板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下组合板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X轴板与Y轴板结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组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组合板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上组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9所示,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下底板1、中间板2和上顶板3,所述的下底板1包括有四个下组合板4,中间板2包括有四个中组合板5,上顶板3包括有四个上组合板6,下组合板4、中组合板5和上组合板均6包括有X轴板7和Y轴板8,X轴板7上表面设置有上倾斜齿9,X轴板7外边沿设置有外挡板10。Y轴板8下表面设置有下倾斜齿11,下倾斜齿11边部设置有内挡板12。外挡板10到上倾斜齿9的距离与内挡板12的宽度相等。上倾斜齿9与下倾斜齿11啮合。上倾斜齿和下倾斜齿的倾斜方向均为倾向与Z轴方向,倾斜角度优选30-45°,如图4所示。由于下组合板、中组合板5和上组合板均具有四个,例如下组合板在配合时,下组合板的X轴板与另外一个下组合板的Y轴板配合,此时X轴板的上倾斜齿与Y轴板的下倾斜齿啮合在一起,使X轴板与Y轴板不能进行左右移动,而只能进行上下移动,再通过U型板限制X轴板和Y轴板的上下移动即可将X轴板和Y轴板固定在一起。如图6所示,并且此时内挡板卡设在外挡板与下倾斜齿之间的距离,内挡板和外挡板的作用是起到加固X轴板和Y轴板的作用,能够加固X轴和Y轴方向上的承受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倾斜齿和下倾斜齿背部的位置进行加厚,根据需要来加固X轴板和Y轴板。X轴板7与Y轴板8外侧设置有U型板13,U型板13上部设置有螺栓14,U型板起到限制X轴板和Y轴板上下移动的作用,由于在使用时,X轴板和Y轴板承受的力多为X轴或Y轴方向上的力,在Z轴方向上承受的力较少,所以只需要一个U型板限制上下的自由度即可。下组合板4的Z轴正方向上设置有下套板15,下套板15内设置有卡槽16,卡槽16里侧的下套板内设置有一对方形槽17。方形槽17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的方形槽和相互垂直的方形板起到增大Z轴方向上的剪切力的作用。如果不是垂直的,必定会有在Z轴方向的能够承受的剪切力较小,而另一个方向上承受的剪切力较大,会造成承受剪切力的力度不均匀的情况,而相互垂直的设置,能够保证在Z轴方向上承受的剪切力更加均匀。中组合板5的Z轴正方向设置有中套板18,中组合板5的Z轴负方向设置有中插板19,中插板19外表面与卡槽16过渡配合。中插板19内设置有方形板20,方形板20与方形槽17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公差均优选H6/k5,能够用手锤轻轻打入,同轴度很好,用于经常拆卸的部位。上组合板6Z轴负方向设置有下插板21,下套版15与中套版18的结构相同,中插板19与下插板21的结构相同。本技术设置在桥梁桩基22外侧,如图2所示。先将一个下组合板放设在桥梁桩基下部的地面上,使下套板与桥梁桩基的边部接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桥梁桩基形状的不同对下套版与桥梁接触处进行圆角设置,使下套版与桥梁桩基的边部贴合。如图1中,以先设置下组合板A为例,先将下组合板A放置在桥梁桩基下部的地面上,将下组合板B的X轴板上的上倾斜齿与下组合板A的Y轴板上的下倾斜齿啮合在一起,啮合完成以后将下组合板B向Y轴负方向上推动(由于上倾斜齿与下倾斜齿均是向Z轴的方向倾斜,所以当将下组合板向Y轴负方向推动时,下组合板B的X轴板上的上倾斜齿与下组合板A的Y轴板上的下倾斜齿是能够向Y轴方向滑动的。但是如果将下组合板向Y轴正方向拉动时,上倾斜齿和下倾斜齿是咬合在一起的,不能向Y轴正方向上进行拉动,这也是将齿设置成倾斜的目的,既只能向Y轴负方向推动,而不能向Y轴正方向上拉动。坐标轴可以根据图中左下角处的坐标进行判定。)。推动到下组合板B与桥梁桩基接触即可。同理将下组合板C向X轴负方向上推动,使下组合板C与下组合板B啮合在一起,最后将下组合板D先向X轴负方向(或Y轴正方向)推动,再将下组合板C的Y轴板向上抬起使下组合板D的X轴板在下组合板C的Y轴板的正下方,再向下按动下组合板C的Y轴板使下组合板C与下组合板D啮合在一起即可,最后若啮合时还有较大的间隙,在四角处向桥梁桩基的方向推动即可,从而减少间隙更好的起到加固作用,最后将U型板卡到X轴板与Y轴板的啮合处,在拧紧螺栓即可将下组合板固定在一起。由此即可完成下组合板的组合工作。在对中组合板进行组合时,以同样的方法在高于下组合板处先将四个中组合板组合在一起,然后同时将四个中插板插设进下套板内,即可完成下组合板与中组合板的组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高度的不同设置多组中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下底板、中间板和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板包括有四个下组合板,中间板包括有四个中组合板,上顶板包括有四个上组合板,下组合板、中组合板和上组合板均包括有X轴板和Y轴板,X轴板与Y轴板外侧设置有U型板,U型板上部设置有螺栓,下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上设置有下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设置有中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负方向设置有中插板,上组合板Z轴负方向设置有下插板,下套版与中套版的结构相同,中插板与下插板的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包括下底板、中间板和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板包括有四个下组合板,中间板包括有四个中组合板,上顶板包括有四个上组合板,下组合板、中组合板和上组合板均包括有X轴板和Y轴板,X轴板与Y轴板外侧设置有U型板,U型板上部设置有螺栓,下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上设置有下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正方向设置有中套板,中组合板的Z轴负方向设置有中插板,上组合板Z轴负方向设置有下插板,下套版与中套版的结构相同,中插板与下插板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轴板上表面设置有上倾斜齿,X轴板外边沿设置有外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桥梁桩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轴板下表面设置有下倾斜齿,下倾斜齿边部设置有内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亮,阚登钢,刘萍萍,杨尚,乔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