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形成装置及线圈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03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12
在圆形块(11)的外周缘上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容纳槽(11a),并且内部杆(13)容纳在这些容纳槽(11a)中并且放射状地布置且布置成沿径向可移动。外部杆(33)放射状地布置且布置成沿径向可移动,从而与内部杆(13)相对。线圈段(18)的一个槽插入部(18a)插入在内部杆(13)之间的间隙(39)中并穿过保持部件(19)的插入孔(19c),并且另一槽插入部(18b)插入在外部杆(33)之间的间隙(41)中。之后,使整个外部杆(33)旋转,从而使线圈段(18)绕槽插入部(18a)旋转移动,在槽插入部(18b)与保持部件(19)的外周面接触的时刻使保持部件(19)下降,并且在槽插入部(18b)和保持部件(19)彼此不干涉的状态下,使整个外部杆(33)进一步旋转,从而更紧密地形成线圈段。该构造提高了线圈组件操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形成装置及线圈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形成装置及线圈形成方法,用于形成(组装)通过将多个线圈段插入到诸如马达或发电机等旋转电机(回转式电机)中的定子或转子的槽中而形成的段型线圈(segmenttypecoil)。
技术介绍
作为旋转电机中的定子或转子的线圈,已知一种所谓的段型线圈,其中沿着定子或转子的芯部(铁芯)的周向布置有多个槽,通过将预定长度的直线线材加工成U形而形成的线圈段(coilsegment)(在下文中简称为段)插入每一个槽中,在使段的自由端(沿插入方向的端部)扭转之后,通过焊接等使自由端彼此电连接。这种类型的线圈段也称为发夹(hairpin),其弯曲形状也称为松针形状(pineneedleshape)。这种类型的线圈段的连接部具有曲柄形状,用于将其槽插入部(直线部)布置成以直线方式在不同层中延伸,使得可以通过沿周向布置多个线圈段而同时形成两层。专利文献1(PTL1)公开了通过这样而临时地组装U形导体的构造:在使各导体沿周向错开预定间距的同时将导体布置成使得导体跨越以转子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放射状地布置的平板状的薄板引导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临时组装装置中,薄板引导件的上端具有朝径向外侧的向上的斜坡,所布置的导体段能够通过其自重而向内周侧滑动。然后,该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每次将第二导体段和后续导体段插入薄板引导件上时,将已经移动到内周侧的所有导体段提升,从而通过定位在先前添加的导体段的转弯部(曲柄形部)下方的各个导体段来使所有导体段对准。[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6358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方法中,由于每当插入第二和随后的导体段时都需要举起已经移动到内周侧的所有导体段的步骤,因此,提升操作非常繁琐。换句话说,有必要执行几乎需要形成线圈的全部导体段的数量的提升步骤,从而降低了线圈组装过程的操作效率。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线圈组装操作的效率。[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这样一种构造,该构造包括用于保持作为枢轴的线圈段的槽插入部中的一个(第一槽插入部)的部件,从而避免在放置线圈段时在线圈段的连接部(曲柄形部)处产生干涉,并且在预定的时刻移动部件,使得可以避免与另一个槽插入部(第二槽插入部)发生干涉。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线圈形成装置包括:内部部件,其包括第一接纳部,该第一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与定子或转子的周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插入部,该线圈段包括分别被插入到所述定子或转子的槽中的槽插入部以及连接槽插入部的连接部;外部部件,其包括第二接纳部,该第二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二槽插入部,该第二槽插入部不同于第一插入部,外部部件构造成通过外部部件的旋转使每一个第二槽插入部移位以移动靠近内部部件;保持部件,其构造成保持每一个第一槽插入部,使得当外部部件旋转时,第一槽插入部成为线圈段的枢轴;以及机构,其构造成使保持部件移动从而避免由于外部部件的旋转而导致的第二槽插入部和保持部件之间的干涉。在这样的线圈形成装置中,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保持部件可沿第一槽插入部的纵向移动,并且可移动超过第一槽插入部的纵向长度。此外,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内部部件包括多个内部可动部件,该多个内部可动部件对应于槽的数量而放射状地设置并且可以沿与定子或转子的径向对应的第二方向移动,外部部件包括多个外部可动部件,该多个外部可动部件放射状地布置成分别与内部可动部件相对、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可沿第一方向一体旋转,并且每一个第一槽插入部构造成被插入在形成在内部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一接纳部中,并且每一个第二槽插入部构造成被插入在形成在外部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接纳部中。此外,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保持部件包括多个插入孔,该多个插入孔构造成容纳各个第一槽插入部,这些插入孔沿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布置,保持部件可沿第一槽插入部的纵向移动,并且各个第一槽插入部构造成由于保持部件的移动而从各个插入孔退出。此外,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保持部件根据线圈段的层的直径的不同而能够互换。此外,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保持部件是盘形的并且被分成两个半圆形部,每一个半圆形部可沿垂直于线圈段的枢轴的方向从线圈形成装置拆卸。此外,可以实现这样的构造,由于外部可动部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体旋转,因此各个外部可动部件构造成将插入在各个内部可动部件之间的各个第一槽插入部朝向内部部件的中心方向推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线圈形成方法包括:通过保持部件来保持多个线圈段的每一个的第一槽插入部,使得各个第一插入部沿与定子或转子的周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定位,该多个线圈段包括分别插入到定子或转子的槽中的一对槽插入部以及连接槽插入部的连接部;以及使多个线圈段绕各自的作为枢轴的第一槽插入部沿一个方向旋转,使得各个线圈段彼此重叠,并且一个线圈段的不同于第一槽插入部的第二槽插入部与另一线圈段的第一槽插入部重叠,从而一次形成两个线圈段层,其中,使保持部件移动使得当各个第二槽插入部与各个第一槽插入部重叠时,保持部件不会与第二槽插入部干涉。在这样的线圈形成方法中,可以实现这样的方法,在将各个线圈段的第二槽插入部分别插入在多个外部可动部件之间的状态下执行旋转,多个外部可动部件放射状地布置且能沿第一方向一体旋转,并且该方法包括:在旋转之前,相对于与定子或转子的径向相对应的第二方向倾斜地布置多个线圈段中的至少一个,使得至少一个线圈段的连接部被支撑在外部可动部件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线圈组装操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线圈形成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图2是沿图1中II-II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A]图3A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保持部件的平面图。[图3B]图3B是沿图3A中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A]图4A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圆形块的平面图。[图4B]图4B是沿图4A中IV-IV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A]图5A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顶板的平面图。[图5B]图5B是沿图5A中V-V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A]图6A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底板的平面图。[图6B]图6B是沿图6A中VI-VI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图7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线圈段的插入位置的相关部分的透视图。[图8]图8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线圈段的布置状态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9]图9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线圈段的布置状态的整体平面图。[图10]图10是示出了图1的线圈形成装置中的线圈段的布置状态的整体透视图。[图11]图11是示出了外部杆从图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形成装置,其包括:/n内部部件,其包括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一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与定子或转子的周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插入部,所述线圈段包括分别被插入到所述定子或所述转子的槽中的一对槽插入部以及连接所述槽插入部的连接部;/n外部部件,其包括第二接纳部,所述第二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所述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二槽插入部,所述第二槽插入部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部,所述外部部件构造成通过所述外部部件的旋转使每一个第二槽插入部移位以移动靠近所述内部部件;/n保持部件,其构造成保持每一个第一槽插入部,使得当所述外部部件旋转时,所述第一槽插入部成为所述线圈段的枢轴;以及/n机构,其构造成使所述保持部件移动从而避免由于所述外部部件的旋转而导致的所述第二槽插入部和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干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4 JP 2017-2187861.一种线圈形成装置,其包括:
内部部件,其包括第一接纳部,所述第一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与定子或转子的周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插入部,所述线圈段包括分别被插入到所述定子或所述转子的槽中的一对槽插入部以及连接所述槽插入部的连接部;
外部部件,其包括第二接纳部,所述第二接纳部构造成接纳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插入的所述多个线圈段中的每一个的第二槽插入部,所述第二槽插入部不同于所述第一插入部,所述外部部件构造成通过所述外部部件的旋转使每一个第二槽插入部移位以移动靠近所述内部部件;
保持部件,其构造成保持每一个第一槽插入部,使得当所述外部部件旋转时,所述第一槽插入部成为所述线圈段的枢轴;以及
机构,其构造成使所述保持部件移动从而避免由于所述外部部件的旋转而导致的所述第二槽插入部和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槽插入部的纵向移动,并且能够移动超过所述第一槽插入部的纵向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内部部件包括多个内部可动部件,所述多个内部可动部件对应于所述槽的数量而放射状地布置并且能够沿与所述定子或所述转子的径向对应的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外部部件包括多个外部可动部件,所述多个外部可动部件放射状地布置成分别与所述内部可动部件相对、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一体旋转,并且
每一个第一槽插入部构造成被插入形成在所述内部可动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接纳部中,并且每一个第二槽插入部构造成被插入形成在所述外部可动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二接纳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多个插入孔,所述多个插入孔构造成容纳各个第一槽插入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知已石塚优
申请(专利权)人:小田原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