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1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板,更具体地,其中大量的珠状物形成为流线型,这些珠状物用于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板的通道的制冷剂,并在制冷剂分布部分中形成引导珠状物,以在实现均匀分布制冷剂的同时减少制冷剂的压力下降。管的热交换器板包括:与通道连通的箱;大量的第一珠状物,它们布置在板内,使得相对侧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通道的制冷剂;以及制冷剂分布部分,其设置在通道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并由至少一个第二珠状物分开成具有多个通路,第一珠状物形成为流线型并满足式子0.35≤W/L≤0.75,其中W为宽度而L为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板,更具体地,其中用于对流动通过板的通道的制冷剂施加紊流的大量珠状物形成为流线型,并在制冷剂分布部分中形成引导珠状物,从而在实现均匀的制冷剂分布的同时减少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量。
技术介绍
一般地,热交换器指的是这样一种装置,其中形成内部制冷剂通道,使得制冷剂在制冷剂通路中循环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用在各种空调装置中,并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而以各种形式应用,如翅片管型、蛇管型、冲压杯型和平行流型。热交换器具有使用制冷剂作为热交换介质的蒸发器,其分为一、二、四箱(tank)型在一箱型热交换器中,通过将一箱板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管与热辐射翅片交替地层叠,这些管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一端的杯部和由内部分隔件形成的U形通道。在二箱型热交换器中,通过将二箱板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管与热辐射翅片交替地层叠,这些管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顶部和底部的杯部。在四箱型热交换器中,通过将四箱板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管与热辐射翅片交替地层叠,这些管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顶部和底部的杯部对以及被分隔件分开的两个通道。下面参考图1至图3进行详细描述,所述一箱型热交换器包括一对平行箱40,该对平行箱设置在该交换器顶部并具有平行杯部14和形成在杯部14中的孔14a;管10,每个管都是通过将两个单头或双头板11焊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这些板11具有预定长度的分隔件13,该分隔件13从这对箱40之间延伸,从而形成大致U形的通道12,其中箱40在每一管10的两侧处连接在一起;热辐射翅片50,其层叠在管10和两个端板30之间,这两个端板设置在管10和热辐射翅片50的最外侧以加强管10和热辐射翅片50。在每一个管10中,两块板被压纹以具有大量向内突出的第一珠状物15,从而在流动通过通道12的制冷剂中形成紊流。而且,在每一个管10中,通道12在其入口侧和出口侧中具有制冷剂分布部分16,其中每一制冷剂分布部分16具有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珠状物16a隔开的多个通路16b,从而使得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到通道12中。此外,因为除了在双头板的底端设置一个或两个杯部,该双头板大致与单头板11相同,所以下面为了简便的原因,仅示出在顶部形成有两个杯部14的单头板11。管10还包括伸入到箱40内从而与箱40的内部连通的岐管20,其中岐管20中的一个岐管具有入口岐口21,该入口岐口21连接到用于引入制冷剂的入口管2,而另一个岐管20具有出口岐口21,该出口岐口21连接到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出口管3。具有入口和出口岐口21的箱40设有分隔装置60,该分隔装置60用于将如图1所示的蒸发器1内的制冷剂流中的流入制冷剂与流出制冷剂分开。因此,箱40被分为“A”部分、用于从A部分接收U形折回的制冷剂的“B”部分、与用于接收制冷剂的B部分连通的“C”部分、以及用于从C部分接收U形折回的制冷剂然后将制冷剂排出到外部的“D”部分。在制冷剂通过入口侧岐口21被引入时,制冷剂被均匀地分布在箱40的A部分内,并流动通过U形通道12。接着,制冷剂被引入到相邻箱40的B部分内,然后通过管10和20的U形通道12流入同一箱40的C部分。最后,制冷剂被引入到具有出口侧岐口21的箱40的D部分以待排出到外部。通过与在管10和20之间吹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蒸发器1在抽吸和排出制冷剂的同时,蒸发沿冷却系统的制冷剂线路循环的制冷剂,从而通过蒸发潜热而使吹入室内的空气冷却。然而,如图3所示,板11中的第一珠状物15形成为圆形,从而在引入制冷剂时,在第一珠状物15的流入方向上形成驻点,而且驻点上施加有较大压力,从而增加制冷剂的压力下降。而且,流动通过通道12的制冷剂在周边堵塞,而具有不均匀的流动分布。考虑到将蒸发器1逐步小型化而形成紧凑的尺寸,当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增加从而将不均匀的流动分布施加给制冷剂时,蒸发器1将具有过度冷却/过度加热的部分。在过度冷却的部分中,在蒸发器的表面会出现结冰的问题。在过度加热的部分中,空气的温度变化降低了空调系统的性能,从而引起空调系统不稳定。这也会增加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分布变化,从而降低了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其具有流线型第一珠状物,其用于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板的通道的制冷剂;以及第二珠状物,其在制冷剂分布部分中用于形成延伸到第一行第一珠状物的引导珠状物,从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并将制冷剂的流动分布改善至均匀状态,由此防止过度冷却/过度加热,并使空调系统稳定,从而改善空调系统的冷却性能。根据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管的热交换器板,其包括箱,其与通道连通;大量的第一珠状物,它们这样布置在所述板中,使得相对侧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所述通道的制冷剂;以及制冷剂分布部分,其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珠状物分开成具有多个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珠状物形成为流线型并且满足式子0.35≤W/L≤0.75,其中W为宽度而L为长度。根据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管的热交换器板,其包括箱,其与通道连通;大量的第一珠状物,它们这样布置在所述板内,使得相对侧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所述通道的制冷剂;以及制冷剂分布部分,其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珠状物分开成具有多个通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珠状物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珠状物中的其它第二珠状物长,以形成引导珠状物,从而使得流动通过制冷剂分布部分的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到所述通道中。附图说明图1为示意地表示传统蒸发器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传统管的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传统板内的制冷剂流动分布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管的板的分解立体图,图5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的顶部,图6比较了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的流线型珠状物实现的制冷剂流动分布与通过传统圆形珠状物实现的制冷剂流动分布,图7示出了图6中的通过所述板的流线型珠状物实现的流速分布与通过传统圆形珠状物实现的流速分布的比较图,图8为表示热辐射性能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珠状物的宽长比的关系的图,图9为表示压力下降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珠状物的宽长比的关系的图,图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中的第一珠状物的排列布置的变型,图11为表示热辐射和压力下降量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珠状物之间间隔的关系的图,图12为表示根据第一珠状物形状的热辐射和压力下降与流动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板通道的制冷剂量的关系的图,图13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板的顶部,图14为比较具有形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板中的引导珠状物的制冷剂分布部分的制冷剂流动分布与通过传统的窄口珠状物形成的制冷剂流动分布的视图,图15表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板中的非对称制冷剂分布部分,图1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板的顶部部分,图17表示在图16中的板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布,图18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板中的制冷剂分布部分的变型,图19表示图18中的板的制冷剂流动分布,图2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板中的第一珠状物的排列布置的变型,和图21表示一个实施例,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板应用于具有一、二或四箱型的蒸发器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110)的热交换器板,其包括:箱(118),其与通道(112)连通;大量的第一珠状物(115、115a),它们这样布置在所述板中,使得相对侧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紊流施加给流动通过通道(112)的制冷剂;以及制冷剂分布部分(116),其设置在所述通道(112)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内,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珠状物(116a)分开以具有多个通路(116b),其中,所述第一珠状物(115)形成为流线型并满足式子0.35≤W/L≤0.75,其中W为宽度而L为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泰英吴光宪田吉雄李祯宰
申请(专利权)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