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13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涉及聚丙烯酰胺挤出造粒技术领域。贴于挤出机内腔末端的第一板(1)中间圆周阵列式开有带外凸部(102)的喷条孔(101),用于分散剂喷出的第二板(2)上的内凹部(203)与第一板(1)过盈配合;第二板(2)的后端(202)上有与第一板(1)上喷条孔(101)对应设计的内通孔(206),后端(202)内部是中空腔体(208),进液管(207)与中空腔体(208)连通,内通孔(206)周边开有环状的喷液环孔(210)。有益技术效果:挤出机模板分体式设计,聚丙烯酰胺挤出与分散剂流道互不干涉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喷液环孔开在每个内通孔的周边,能够均匀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
本技术涉及聚丙烯酰胺挤出造粒
,特别涉及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
技术介绍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油田化学品,作为润滑剂、悬浮剂、粘土稳定剂、驱油剂和增稠剂,在钻井、酸化、压裂、堵水、固井及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常涉及到聚丙烯酰胺的溶解及絮凝性质,颗粒状的产品更便于应用,所以,市场上出现的聚丙烯酰胺产品普遍呈现为颗粒状。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合成的聚丙烯酰胺为胶块状;进一步加工时可以直接破碎,也可以先挤出再造粒,后者因加工出的颗粒均匀度高而应用广泛。但是,由于聚丙烯酰胺胶体粘度很高,在聚丙烯酰胺以条状从挤出机模板挤出,再经牵引进入到造粒机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再次粘结,导致造粒机故障、颗粒不均匀等情况出现。向挤出的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喷洒分散剂可避免再次粘结;但是,目前仍存在粘结现象,主要由于分散剂喷洒不及时、不均匀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对挤出机的模板结构进行改进,可在每个喷条孔处喷出分散剂溶液,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包括:贴于挤出机内腔末端的第一板,用于分散剂喷出的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都是截面为圆形的板;第一板的中间圆周阵列式开有喷条孔,喷条孔是通孔,喷条孔的高度高于第一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板的喷条孔为外凸部;第二板的前端中间开有内凹部,内凹部与第一板过盈配合;内凹部的外侧是外缘体,外缘体上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在第二板的后端上有与第一板上喷条孔对应设计的内通孔,内通孔的孔径等于喷条孔的外径,内通孔的四周为圆柱状的腔体壁;在第二板的后端外壁及腔体壁之间是中空腔体,位于后端侧面的进液管与中空腔体连通,在后端的第四面上对应于每个内通孔周边开有环状的喷液环孔,喷液环孔的高度等于第四面与第六面间的高度。进一步,外凸部的高度≤内通孔的高度。如果外凸部的高度>内通孔的高度,分散剂不易及时接触到挤出的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优选地,外凸部的高度等于或略短于内通孔的高度,这样既便于分散剂及时接触到挤出的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又能够避免分散剂流入到喷条孔中。进一步,第一板的第二面紧贴着第二板的凹面。这样的设计与安装,能够提高模板整体强度。应用时,第一板嵌入到内凹部中,喷条孔的外凸部嵌在内通孔中,第一板的第二面紧贴着第二板的凹面,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第二板紧固安装在挤出机上。在挤出机内塑化的聚丙烯酰胺从喷条孔喷出,进液管连接着分散剂罐,分散剂进入到中空腔体中,再从喷液环孔处喷出,喷液环孔布置在每个内通孔,也就是喷条孔的周围,能够及时而均匀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发挥出防粘连作用。本技术有益技术效果:挤出机模板分体式设计,聚丙烯酰胺挤出与分散剂流道互不干涉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喷液环孔开在每个内通孔的周边,能够均匀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附图说明图1为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板的左视图;图8为图7中C-C处剖面图;图9为图8中D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板,2、第二板;101、喷条孔,102、外凸部,103、孔壁,104、第一面,105、第二面;201、前端,202、后端,203、内凹部,204、外缘体,205、安装孔,206、内通孔,207、进液管,208、中空腔体,209、腔体壁,210、喷液环孔,211、凹面,212、第三面,213、第四面,214、第五面,215、第六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包括:贴于挤出机内腔末端的第一板1,用于分散剂喷出的第二板2,第一板1和第二板2都是截面为圆形的板;第一板1的中间圆周阵列式开有喷条孔101,喷条孔101是通孔,喷条孔101的高度高于第一板1的高度,即第一面104与第二面105之间的高度,向第二面105外侧凸出,高于第一板1的喷条孔101为外凸部102;第二板2的前端201中间开有内凹部203,内凹部203自第三面212至凹面211,内凹部203与第一板1过盈配合;内凹部203的外侧是外缘体204,外缘体204上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205;在第二板2的后端202上有与第一板1上喷条孔101对应设计的内通孔206,内通孔206的孔径等于喷条孔101的外径,内通孔206的四周为圆柱状的腔体壁209;在第二板2的后端202外壁及腔体壁209之间是中空腔体208,中空腔体208的介于第五面214和第六面215之间;位于后端202侧面的进液管207与中空腔体208连通,在后端202的第四面213上对应于每个内通孔206周边开有环状的喷液环孔210,喷液环孔210的高度等于第四面213与第六面215间的高度。腔体壁209紧贴着外凸部102的孔壁103。外凸部102的高度≤内通孔206的高度。第一板1的第二面105紧贴着第二板2的凹面211。应用时,第一板1嵌入到内凹部203中,喷条孔101的外凸部102嵌在内通孔206中,第一板1的第二面105紧贴着第二板2的凹面21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205将第二板2紧固安装在挤出机上。在挤出机内塑化的聚丙烯酰胺从喷条孔101喷出,进液管207连接着分散剂罐,分散剂进入到中空腔体208中,再从喷液环孔210处喷出,喷液环孔210布置在每个内通孔206,也就是喷条孔101的周围,能够及时而均匀地将分散剂淋到聚丙烯酰胺条状物上,发挥出防粘连作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其特征在于,/n包括:贴于挤出机内腔末端的第一板(1),用于分散剂喷出的第二板(2), 第一板(1)和第二板(2)都是截面为圆形的板;/n第一板(1)的中间圆周阵列式开有喷条孔(101),喷条孔(101)是通孔,喷条孔(101)的高度高于第一板(1)的高度,高于第一板(1)的喷条孔(101)为外凸部(102);/n第二板(2)的前端(201)中间开有内凹部(203),内凹部(203)与第一板(1)过盈配合;内凹部(203)的外侧是外缘体(204),外缘体(204)上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205);在第二板(2)的后端(202)上有与第一板(1)上喷条孔(101)对应设计的内通孔(206),内通孔(206)的孔径等于喷条孔(101)的外径,内通孔(206)的四周为圆柱状的腔体壁(209);/n在第二板(2)的后端(202)外壁及腔体壁(209)之间是中空腔体(208),位于后端(202)侧面的进液管(207)与中空腔体(208)连通,在后端(202)的第四面(213)上对应于每个内通孔(206)周边开有环状的喷液环孔(210),喷液环孔(210)的高度等于第四面(213)与第六面(215)间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丙烯酰胺挤出机模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贴于挤出机内腔末端的第一板(1),用于分散剂喷出的第二板(2),第一板(1)和第二板(2)都是截面为圆形的板;
第一板(1)的中间圆周阵列式开有喷条孔(101),喷条孔(101)是通孔,喷条孔(101)的高度高于第一板(1)的高度,高于第一板(1)的喷条孔(101)为外凸部(102);
第二板(2)的前端(201)中间开有内凹部(203),内凹部(203)与第一板(1)过盈配合;内凹部(203)的外侧是外缘体(204),外缘体(204)上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205);在第二板(2)的后端(202)上有与第一板(1)上喷条孔(101)对应设计的内通孔(206),内通孔(206)的孔径等于喷条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强王吉林苏广全聂云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科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