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01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冷却装置、冷却空间、进水管、出水管、端口法兰,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有波形状散热片、一组金属片,所述的端口法兰为一个。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的散热面积小,从而导致外形比较大、不利于装车的缺点,提供一种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体积相对较小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柴油 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技术背景-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0x)的含量,为此采用了废气再循环(EGR,即Exhaust Gas Recycle)技术,即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将燃烧后被排出的一部分废气适量地 引入进气管内,与新鲜空气(柴油机)或混合气(汽油机)混合后进入 发动机气缸内进行再燃烧,以便有效地降低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氮氧 化合物(Nox)的含量。其原因在于适量的废气再循环量会使工作混合气 的总热容大大增加,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但是发动机在废气再循环过程 中,因将温度较高的的废气直接引入气缸内,与新鲜空气同时进入气缸 内,就会引起以下两方面的负面效应,第一,在废气再循环过程中,与 新鲜空气同时进入气缸内的一定重量的废气因其本身温度相对较高,所 占容积较大,密度小,直接影响新鲜空气在气缸内的占有率,促使进入 气缸内的新鲜空气的损失量增加,第二,在进气过程中,进入气缸内的 新鲜空气不可避免地被各种高温物质表面(如被废气再循环中的废气)加 热,导致其温度升高,使气缸内的进气密度降低,充气系数减小,最终 引起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下降。因此,有必要对进入气缸内的废气预先进行冷却,即采用废气再循 环冷却装置,由此降低进入气缸内的废气所占体积,从而减小进入气缸 内的新鲜空气的损失,降低氮氧化合物(N0x)的排出量和缓和发动机性 能的恶化。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轴流式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结构如图一和 图二所示,其壳体6为圆柱形,在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2,在壳 体6内部沿壳体轴向方向布置了多个冷却管10,这些冷却管10的两端分 别与两端的端板2上的孔嵌入配合,冷却水进水管9与出水管3分别布3置在壳体的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因此,冷却水12从进水管9进入壳体6 内,流经冷却管10的外围11的空间内,然后通过出水管3流出壳体6, 在壳体6的两侧,锥形集气管5、 13分别装配在端板2上,形成了进气 口 7与出气口 1,在进气口 7和出气口 1上分别设有法兰4、 8,因而从 燃烧室排出的废气通过进气口 7进入集气管13,在进入冷却管10时,与 流经冷却管10外围的冷却水12发生热交换后,再通过出气口 1从集气 管5循环到发动机气缸。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陷其冷却管为圆形,散热面积小,从而导致 外形比较大,不利于装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面 积大、散热效果好、体积相对较小的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冷却 装置单元、冷却空间、进水管、出水管、端口法兰,所述的冷却装置单 元包括有波形状散热片、 一组金属片,所述的端口法兰为一个。散热片 设计为波形状,极大地增加了废气与散热片接触的面积,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还具有如下 附属技术特征所述的金属片一组为两片,其中一片与波形状散热片的各波峰相连 接,另一片与波形状散热片的各波谷相连接,所述一组金属片于波形状 散热片的两端头处闭合,金属片与波形状散热片有多处接触,而金属片 外围为冷却水流经的空间,因此,可以保证废气与波形状散热片和金属 片同时产生热交换,而金属片与波形状散热片之间发生热传递,增加散 热效果;所述的金属片端头延伸于壳体之外,由卡片封合每组金属片的端头, 金属片端头延伸于壳体之外,形成体外散热片,可以加大散热效果;所述的冷却装置单元为四组,根据所需要冷却的废气量,以及冷却 装置的合理体积,四组冷却装置单元比较合理;所述的端口法兰为矩形,以所述的端口法兰的纵向中心线为界,分 为进气口和出气口,带有一定温度的废气经进气口进入冷却装置单元内, 经过冷却后从出气口排出,进气口与排气口位于同一平面,废气经过冷 却的路程长度相当于冷却装置长度的两倍,冷却效果好而且装置的体积小;与所述的端口法兰相对的壳体的一端外轮廓为弧形,避免出现死角,使得部分带有一定温度的废气淤积,以保证废气的流畅性;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开口于壳体的上表面,当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部,流经冷却空间时,从壳体底部向上部充满,再经出水管流出,这种冷却水的循环方式可以避免冷却空间局部不被冷却而出现盲区的缺陷。附图说明-图l现有技术中,发动常用的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轴向剖面示意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显示波形状散热片的A向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冷却装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目前直列四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比较常见,因此本技术将 以直列四缸四冲程的汽车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作为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图6,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壳体l,壳体l由金属制成, 冷却装置2、冷却空间13、进水管3、出水管4、端口法兰5,冷却装置单 元2包括有波形状散热片6、 一组金属片7,金属片7—组为两片,其中一 片与波形状散热片6的各波峰相连接,另一片与波形状散热片6的各波谷 相连接,两片金属片7于波形状散热片6的两端头处闭合,金属片7端头延 伸于壳体l之外,由卡片8封合每组金属片7的端头,冷却装置单元2为四组;本技术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只有一个端口法兰5,其截面 为矩形,以端口法兰5的纵向中心线为界,分为进气口9和出气口10,与 端口法兰5相对的壳体1的一端11外轮廓为弧形,进水管3和出水管4开口 于壳体l的上表面。需要再循环的废气经过进气口9进入冷却装置单元2内,废气充分与 波形状散热片6和金属片7接触,并发生热交换,波形状散热片6与金属片 7之间也通过接触而发生热交换,由于金属片7的外围为冷却空间13,冷 却水经过进水管3进入冷却空间13,由底部漫向顶部流动,再经出水管4 流出,在此过程中,冷却水与金属片7充分接触,进行热交换,金属片7 及其内的波形状散热片6的温度不断下降,由此使得废气的温度下降,废 气经过一个壳体的长度到达壳体1与端头法兰5对应的一端11时,由于端 头11为弧形,经过降温的废气顺利沿弧形进入到壳体l内的另一半,由于 壳体1的内部结构冷却装置单元2、冷却空间13的结构一致,因此,废气 再次被降温后,到达出气口10排出,与气缸进气口的新鲜空气混合后, 进入气缸。在端头法兰5的中心线处没有通过密封件或隔离件设置为完全隔开 的状态,因此进气口9和出气口10在中心线附近的aa' b' b区域内会产生 向左右两侧傍流的现象,但这样提高了波形状散热片6的利用率,使得废 气的流动更加畅通,提高了废气的冷却效果。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 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冷却装置单元(2)、冷却空间(13)、进水管(3)、出水管(4)、端口法兰(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壳体(1)、冷却装置单元(2)、冷却空间(13)、进水管(3)、出水管(4)、端口法兰(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单元(2)包括有波形状散热片(6)、一组金属片(7),所述的端口法兰(5)为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华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