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龙华专利>正文

板式取暖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60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取暖散热器。前后基板分别设有对接构成各散热水道的竖向散热半水道,前后基板分别设有位于各基板上下端部对接构成进、回水道的横向半水道,前后基板的各竖向散热半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基板的横向半水道相连通,后基板的横向半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本板式取暖散热器的散热主体由竖向散热水道构成,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的循环速度,经对比证明,在相同面积条件下本散热器较横向散热水道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散热效果明显提高。本散热器有利于形状多样化设计,能够适应现代装修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和装饰性强的突出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取暖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取暖散热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板式取暖散热器,主要由周边密封焊接的前后基板、各基 板冲压制得的若干横向散热水道、分别连接各横向散热水道两端的、 冲压制得的竖向进、回水道和固定于后基板竖向进、回水道的进、回 水口组成。经试验得知,上述板式散热器的若干横向散热水道明显存在换热 介质循环速度较慢而影响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另外,现有板式散热器严守传统的横向散热水道结构形式,为满 足散热效果的需要,其横向宽度要大于纵向高度,因此现有板式散热 器一般只适用于在窗下安装使用,其安装使用的局限性不适应现代装 修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板式取暖散热器存在的散热效果差、 安装使用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板 式取暖散热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板式取暖散热 器由前后基板、设置于基板的散热水道和进、回水道及进、回水口所 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基板分别设有对接构成各散热水道的竖向散 热半水道,前后基板分别设有位于各基板上下端部对接构成进、回水 道的横向半水道,前后基板的各竖向散热半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基板 的横向半水道相连通,后基板的横向半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本技术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前后基板由各竖向散热半水道对接构成的各散热水道为曲 线状。所述设有曲线状各散热水道的前后基板,其两侧具有与各散热水道相同的曲线形状。所述后基板表面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分布有竖向弓I流槽。 所述后基板表面设有引流板,引流板由分段的引流板拼接构成,分段的各引流板其竖向弓I流槽交错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板式取暖散热器的散热主 体由竖向散热水道构成,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的循环速度,经对比证 明,在相同面积条件下本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明显高于现有横向散热水 道的板式取暖散热器。本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大小不限定于横向宽度大 于纵向高度,因此有利于形状多样化设计,能够适应现代装修的需要。 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和装饰性强的突出优点。附图说明附图l是实施例l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实施例1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1A-A剖面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图3B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5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引流板横截面局部示意图。 附图7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l前基板,l-l前基板横向半水道,l-2前基板凹部, 1-3前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2后基板,2-1后基板横向半水道,2-2 后基板凹部,2-3后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3进、回水口, 4引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如图1、 2所示实施例1,前基板1设有分别位于该基板上、下 端部的前基板横向半水道1-1和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横向半水道连通的 前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1-3,两竖向散热半水道之间是前基板凹部1- 2。后基板2设有分别位于该基板上、下端部的后基板横向半水道2- 1和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横向半水道连通的后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 2-3,两竖向散热半水道之间是后基板凹部2-2。如图2所示,后基板2的上、下横向半水道2-1两端分别设有进、 回水口3,后基板2的上、下端部还分别设有与现有板式取暖散热器相同的安装挂件(未示出)。如图3、 4所示,图l、 2的前基板1与后基板2背对背重合后,各相应竖向散热半水道分别对接构成竖向散热水道,各相应横向半水 道对接构成进、回水道,各竖向散热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进、回水道 相连通。前基板1与后基板2周边密封焊接固定,对接的前基板凹部1-2与后基板凹部2-2间隔点焊固定。如图5、 6所示实施例2,是在图1、 2实施例1的基础上后基板 2表面设有引流板4,引流板两面均匀分布如图6的竖向引流槽。引 流板4由其凸部与后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2-3点焊固定,也可以由其 凹部与后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2-3点焊固定。如图7所示实施例3,是在图1、 2实施例1的基础上后基板2 表面固定的引流板4由3段引流板拼接构成,分段的各引流板的竖向 引流槽交错衔接,使热气流产生扰动,有利于热气流的导出。实施例 3的引流板的固定方式同前述。如图8所示实施例4,前基板1设有分别位于该基板上、下端部 的前基板横向半水道1-1和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横向半水道连通的前基 板竖向散热半水道1-3,各前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1-3为相同的曲线 状,前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之间是前基板凹部1-2。后基板的各后基 板竖向散热半水道形状及位置与其对应,前后基板对接后的散热水道 为曲线状,前后基板两侧具有与各散热水道相同的曲线形状。如图9所示实施例5,是在图8实施例4的基础上其后基板2表 面设有引流板4,引流板两面均匀分布有竖向引流槽。引流板4由其 凸部与后基板竖向散热半水道2-3点悍固定,也可以由其凹部与后基 板竖向散热半水道2-3点焊固定。后基板2的上、下横向半水道2-1 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3,后基板2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安装挂件 (未示出)。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取暖散热器,由前后基板、设置于基板的散热水道和进、回水道及进、回水口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基板分别设有对接构成各散热水道的竖向散热半水道,前后基板分别设有位于各基板上下端部对接构成进、回水道的横向半水道,前后基板的各竖向散热半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基板的横向半水道相连通,后基板的横向半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前后基板由各竖向散热半水道对接构成的各散热水道为曲线状。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设有曲线状各散热水道的前后基板,其两侧具有与各散热水道相同的 曲线形状。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后基板表面设有引流板,引流板分布有竖向引流槽。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板表面设有引流板,引流板由分段的引流板拼接构成, 分段的各引流板其竖向引流槽交错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取暖散热器。前后基板分别设有对接构成各散热水道的竖向散热半水道,前后基板分别设有位于各基板上下端部对接构成进、回水道的横向半水道,前后基板的各竖向散热半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基板的横向半水道相连通,后基板的横向半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本板式取暖散热器的散热主体由竖向散热水道构成,有利于提高换热介质的循环速度,经对比证明,在相同面积条件下本散热器较横向散热水道的板式取暖散热器其散热效果明显提高。本散热器有利于形状多样化设计,能够适应现代装修的需要。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散热效果好和装饰性强的突出优点。文档编号F28D1/04GK201229124SQ20082007455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赵卫平, 赵龙华 申请人:赵龙华;赵卫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取暖散热器,由前后基板、设置于基板的散热水道和进、回水道及进、回水口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基板分别设有对接构成各散热水道的竖向散热半水道,前后基板分别设有位于各基板上下端部对接构成进、回水道的横向半水道,前后基板的各竖向散热半水道两端分别与相应基板的横向半水道相连通,后基板的横向半水道两端分别设有进、回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华赵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赵龙华赵卫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