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至少包括一个间接蒸发单元和一个底座,间接蒸发单元包括至少三块传热膜和至少两块传热壁,其组合方式依次是传热膜、传热壁、传热膜、传热壁、传热膜,传热膜与传热壁通过胶水粘接,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构成干通道,另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构成湿通道,干通道与湿通道呈垂直交叉分布,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级蒸发芯体的直接风的温度在等湿降温的条件下,可以低于当地空气的湿球温度,接近或达到当地空气的露点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指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空调蒸发冷却热交换芯体有两大类, 一种是直接蒸 发冷却芯体,水与需冷却空气直接接触,通过水蒸发过程的潜热来降 低空气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空气的能量不变,只是将干燥高温的空 气变为凉爽湿润的空气,该类换热器的降温效率为70-90%进气湿球 温度。另一种是单级间接蒸发换热芯体,其主要由铝箔板层和支撑物 构成层叠交错彼此不相通的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风机将室外直接风 引入芯体的水平通道,通过铝箔板层将热量传给芯体垂直通道流动的 喷淋水,直接风自身实现等湿降温,间接风引风机将间接风由下而上 引入垂直通道,与水流逆向,并与水接触进行热交换,水分从换热面 表层蒸发,蒸发吸收了换热面以及换热面另一侧直接风中的热量后, 由弓I风机将湿度升高的间接风排出室外。上述两种蒸发冷却芯体的不 足之处直接蒸发冷却芯体虽然能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但增加了空气 的含湿量;间接蒸发芯体可以在不增加空气含湿量的条件下获得较低 的空气干球温度,但其出风温度的极限值是等湿降温后达到当地空气 的湿球温度。所以说两种蒸发冷却芯体提供的出风温度、湿度等空气 使用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不仅可以提供使人舒适的新风,并且耗电少,效能比高,可 使出风温度在等湿降温的条件下可以低于当地空气的湿球温度,甚至 将出风温度接近当地空气的露点温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叠式多级蒸 发芯体,至少包括一个间接蒸发单元,间接蒸发单元包括至少三块传 热膜和至少两块传热壁,传热壁为波浪形,其组合方式依次是传热膜、 传热壁、传热膜、传热壁、传热膜,传热膜与传热壁通过胶水粘接, 芯体下部为斜切面,斜切面上开设有凹槽, 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 构成干通道,另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构成湿通道,干通道与湿通 道呈垂直交叉分布。所述的湿通道、干通道分别为间隙通道。所述的湿通道为垂直方向。所述的干通道为水平方向。所述的湿通道支撑的传热壁采用特制吸水性纤维材料,干通道支 撑的传热壁采用非吸湿性材料。所述的传热膜由吸湿材料层单侧设有铝箔隔膜层构成。 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其组合方式依次是传热膜、传热壁、传热膜、 传热壁、传热膜,传热膜与传热壁通过胶水粘接,芯体下部为斜切面, 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构成干通道,另一块传热壁与两块传热膜构 成湿通道,干通道与湿通道呈垂直交叉分布;在实际工作状态,复叠 式多级蒸发芯体的斜切面侧下部应配合底座,底座内设置的阶梯状挡 板的作用是将部分直接风转换成间接风自下而上引入蒸发芯体的垂直的湿通道,间接风流过喷淋水沿换热芯体吸湿材料的表面时,水分 从吸湿材料表面蒸发,蒸发吸收换热面及换热面另一侧水平通道直接 风的热量,是直接风自身实现等湿降温,可以低于当地空气的湿球温 度,接近或达到当地空气的露点温度。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1、 2、 3、 4、 5所示, 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至少包括 一个间接蒸发单元1和一个底座2,间接蒸发单元1包括至少三块传 热膜4和至少两块传热壁5,传热壁5为波浪形,其组合方式依次是 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膜4与传 热壁5通过胶水粘接,芯体3下部为斜切面,斜切面上开设有凹槽 31,斜切面配合有一底座2,底座2通过凹槽31与芯体3固定,底 座2内设有至少两块阶梯状挡板6, 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 成干通道7,另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成湿通道8,湿通道 8、干通道7分别为间隙通道,湿通道8为垂直方向,干通道7为水 平方向,干通道7与湿通道8呈垂直交叉分布。湿通道8支撑的传热壁5采用特制吸水性纤维材料,干通道7支撑的传热壁5采用非吸湿性材料。传热膜4由吸湿材料层单侧设有铝箔隔膜层构成。 工作时,风机10将室外直接风引入芯体3的水平的干通道7,通 过传热壁5将热量传给芯体垂直的湿通道8中流动的喷淋水,结构设 计中挡板6的作用将部分直接风转换成间接风自下而上引入芯体3的 垂直的湿通道8,间接风流过喷淋水沿芯体3吸湿材料的表面时,水 分从吸湿材料表面蒸发,蒸发吸收换热面及换热面另一侧水平的干通 道7直接风的热量,是直接风自身实现等湿降温,从上一单元芯体3 出口送出等湿降温的直接风通过通道进入下一单元芯体3的水平通 道中,同时,从芯体3下部的单元通道排出的等湿降温的直接风进入 下一级单元蒸发芯体3下部的间接风进口,使直接风又进行一次等湿 降温。依此类推,使直接风实现复叠式多级等湿降温。经本专利技术的多 级蒸发芯体的直接风的温度在等湿降温的条件下,可以低于当地空气 的湿球温度,接近或达到当地空气的露点温度。下面将结合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由风 机IO、芯体3、水泵9、布水器ll、底座2,底座内设有贮水室,由 至少两个单元间接芯体段组成。风机10将直接风送入第一单元间接 芯体1的水平的干通道7并通过通道进入第二单元间接芯体3的水平 的干通道7,被传热壁另一侧的垂直湿通道8通过的喷淋饱和气流吸 热降温;第一单元间接芯体3水平的干通道7的下部吹出的直接风经 第一块风挡板6时被引入第二单元间接芯体3下部的间接风进口,即 垂直方向的湿通道8内,被逆向喷淋的水饱和,部分水分蒸发,通过传热壁5的传导作用使直接风进行了一次等湿降温过程。经过等湿降 温的直接风再次传入下一单元间接芯体3转换成直接风和间接风进 行再次等湿降温过程,依此类推,当工作介质、产出介质同为空气、 风量一定的情况下,产出气流的出口温度可以低于其当地空气湿球温 度,接近露点温度,湿球效率超过100%,降低了能耗,费用低,空 气调节效果好。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 施范围,故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 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至少包括一个间接蒸发单元(1),其特征在于间接蒸发单元(1)包括至少三块传热膜(4)和至少两块传热壁(5),传热壁(5)为波浪形,其组合方式依次是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膜(4)与传热壁(5)通过胶水粘接,芯体(3)下部为斜切面,斜切面上开设有凹槽(31),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成干通道(7),另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成湿通道(8),干通道(7)与湿通道(8)呈垂直交叉分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湿通道(8)支撑的传热壁(5)采用特制吸水性纤维材料,干 通道(7)支撑的传热壁(5)采用非吸湿性材料。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传热膜(4)由吸湿材料层单侧设有铝箔隔膜层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湿通道(8)、干通道CO分别为间隙通道。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叠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叠式多级蒸发芯体,至少包括一个间接蒸发单元(1),其特征在于:间接蒸发单元(1)包括至少三块传热膜(4)和至少两块传热壁(5),传热壁(5)为波浪形,其组合方式依次是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壁(5)、传热膜(4),传热膜(4)与传热壁(5)通过胶水粘接,芯体(3)下部为斜切面,斜切面上开设有凹槽(31),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成干通道(7),另一块传热壁(5)与两块传热膜(4)构成湿通道(8),干通道(7)与湿通道(8)呈垂直交叉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耀均,
申请(专利权)人:何淦明,伍耀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