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29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这种热管工作温度段较宽,在-30~250℃温度范围内可正常工作,抗冻性能好,寿命长,设计独特合理。该热管主要由冷凝管、蒸发管、锥度管、充液管和封堵等部件组成。适用于太阳能真空管产品中。(*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管
热管技术是从50年代航天工业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为民品,在工业的节能和电子元件的散热等领域应用较广。在太阳能领域中采用热管技术在我国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般热管按其使用工作温度分为超低温热管(<-70℃);低温热管(-70~0℃);常温热管(0~200℃);中温热管(200~600℃);高温热管(>600℃)。在不同的工作温度段选取不同的工质有机物、无机物、液态金属等。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热管。它不同于一般普通热管,它是在没有理想工质情况下而合理设计出的一种特殊热管结构。该热管的主要特点是(1)它的工作温度段较宽,通常在-30~250℃之间使用,横跨三个温度段。(2)它具备良好的抗冻性能。因为首先该热管工质的冲装量少,一般热管工质冲装量占热管总容量的30%左右,而该热管的冲装量只有5%左右,所以工质可同时结冰。故膨胀力小。第二,工质改性使冰冻膨胀系数降低。第三,热管底部采用锥度管结构,这样可使小头一端先于大头一端结冰,故可释放冰冻时的膨胀力,减轻对金属管壁的压力。第四,热管底端封堵结构强度高于金属的屈服极限,所以热管不会在此被冻损。该热管结构如附图所示它由以下部件组成封头1、冷凝管2、堵圈3、挠性过渡段4、可伐环5、刚性过渡段6、蒸发管7、内衬管8、锥度管9、封堵10和充液管11。该热管上部是冷凝管2,其顶端有封头1和充液管11。底端有堵圈3,冷凝管2以下依次 为挠性过渡段4、刚性过渡段6、蒸发管7和锥度管9,挠性过渡段4外侧装有可伐环5,蒸发管7与锥度管9连接处内侧有内衬管8,锥度管9底端有封堵10。当蒸发管7获得外部热能后,管内工质蒸发汽化,水蒸汽上升到冷凝管2遇冷冷凝成液体放出大量气化潜能,这部分热通过冷凝管2的导热传给外界负载。冷凝后的工质沿管内壁靠重力流回蒸发管,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该热管结构简单,成本低,热性能好,寿命长,抗冻性能好,在-30~250℃温度范围内可正常工作。实施例如附图所示采用φ8×0.75的紫铜管加工出挠性过渡段4、刚性过渡段6和蒸发管7。冷凝管2选用φ14×1.5紫铜管,在两端的封头1和堵圈3处焊接,锥度管9选用BFe10-1-1白铜,搓出150的锥度,底端与封堵10焊接。上述热管所有焊缝均选用银——铜真空焊料焊接。焊好的热管检漏、抽真空、灌液和封焊连续加工一次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由冷凝管、蒸发管、锥度管、充液管和封堵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热管底部采用锥度管和锥度管底端外加封堵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这种热管工作温度段较宽,在-30~250℃温度范围内可正常工作,抗冻性能好,寿命长,设计独特合理。该热管主要由冷凝管、蒸发管、锥度管、充液管和封堵等部件组成。适用于太阳能真空管产品中。文档编号F28D15/02GK2097388SQ9121704公开日1992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许新中, 吴文光, 熊尚义, 姚克贤, 郭淑玲 申请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由冷凝管、蒸发管、锥度管、充液管和封堵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热管底部采用锥度管和锥度管底端外加封堵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新中吴文光熊尚义姚克贤郭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