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24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包括:在离心机的进料管和/或机壳上设置有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的工作腔充氮口,工作时氮气气源能通过工作腔充氮口向离心机的工作腔内输送氮气、并使离心机的工作腔内的压力维持在略大于大气压的微正压,在机壳的液相出口设置有既能收集从离心机的液相出口排出的液体、又能防止微正压时工作腔内的气体从液相出口逸散出的第一液位气封机构,在机壳的固相出口设置有既能将过滤分离后的固相输出机壳、又能防止外界空气在固相输出过程中从固相出口进入工作腔的关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
本技术涉及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具体涉及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设备。目前所使用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机壳,在机壳上设置有液相出口、固相出口,在机壳的内部设置有外转鼓,在外转鼓内设置有内转鼓,在内转鼓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用以推送固相物料的螺旋叶片,外转鼓与内转鼓之间形成用以螺旋推送物料的螺旋输送通道,在内转鼓的转鼓底设置有与输送通道相连通的过料口,输送通道与机壳上的固相出口相通,外转鼓顺着固相物料输送方向依次为沉降转鼓段及过滤转鼓段,在外转鼓的沉降转鼓段设置有溢流孔,在外转鼓的过滤转鼓段侧壁上设置有滤孔,在滤孔处的外转鼓内壁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溢流孔与滤孔同时与机壳上的液相出口相连通,在机壳上设置有一根由机壳外部伸入内转鼓的进料管;在机壳的一侧设置有轴承座,在轴承座内设置有轴套,轴套通过一对轴承活动设置在轴承座内,轴套的一端伸入机壳并与外转鼓的转鼓底相固定,在轴套内设置有主轴,主轴通过一对轴承活动设置于轴套内,主轴的一端伸入机壳并与内转鼓的转鼓底相固定,轴套的另一端及主轴的另一端同时与液压差速器相连,液压差速器通过主动轮与电机相连,工作时,液压差速器通过轴套及主轴带动外转鼓与内转鼓以一个微小的转速差同向旋转,机壳的内部、外转鼓的内部及内转鼓的内部为工作腔。使用时,电机通过主动轮带动液压差速器转动,液压差速器通过轴套及主轴带动外转鼓与内转鼓以一个微小的转速差同向旋转,待过滤分离的悬浮液经进料管加入内转鼓后,再经内转鼓的过料口进入螺旋输送通道,在悬浮液经过沉降转鼓段的过程中,在离心力作用下,悬浮液中的固相会沉降在外转鼓的转鼓壁上、并在螺旋叶片的推送下从沉降转鼓段的转鼓大端向转鼓小端移动,固相在从沉降转鼓段的转鼓大端向转鼓小端移动的过程中逐渐被沉降浓缩而形成含湿率相对较高的固相,液相则依次经溢流孔、以及机壳上的液相出口排出;经沉降转鼓段沉降浓缩后的含湿率相对较高的固相进入过滤转鼓段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过滤转鼓段的固相中的残余液相会经滤网及滤孔甩出、再从机壳上的液相出口排出,而固相颗粒则被截留在外转鼓壁上形成滤饼层、并在离心力及螺旋叶片的推送下从过滤转鼓段的转鼓小端向转鼓大端移动,直至被推出螺旋输送通道,从螺旋输送通道输出的固相再经机壳上的固相出口排出,固相颗粒在过滤转鼓段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回转直径的加大,离心力得到快速递增,固相颗粒则从初始进入的高含湿量固相会逐渐被分离过滤至低含湿量固相,从而实现固液相自动连续的分离。目前所使用的离心机存在的问题是:在过滤易燃易爆的悬浮液时,由于螺旋叶片与滤网之间间隙很小,通常仅为1mm,极有可能相互碰撞产生火花,从而导致离心机发生燃爆,使用安全性低,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心机的进料管和/或机壳上设置有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的工作腔充氮口,工作时能利用氮气气源通过工作腔充氮口向离心机的工作腔内输送氮气、并使离心机的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维持在略大于大气压的微正压,在机壳的液相出口设置有能维持工作腔工作时微正压的第一液位气封机构,在机壳的固相出口设置有既能将过滤分离后的固相物料输出机壳、又能防止外界空气在固相输出过程中从固相出口进入工作腔的关风机。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第一液位气封机构的结构包括:用于存储液体的第一箱体,在第一箱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液口,在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在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上端与离心机的液相出口相连通,进液管的下端向下插入第一箱体的液体中,进液管的下端在液体中的位置能维持工作腔微正压。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在第一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在第一排污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阀。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在离心机主轴的轴承座上设置有与其轴封腔相通的轴封腔充氮口,轴封腔充氮口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工作时氮气气源能通过轴封腔充氮口向轴封腔内输送氮气、并使轴封腔内的氮气压力大于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在机壳上设置有与工作腔相通的出气口,在出气口设置有能维持工作腔工作时微正压的第二液位气封机构。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第二液位气封机构的结构包括:储有水的第二箱体,在第二箱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在第二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及进气口,在排气口处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上端与离心机的出气口相连通,进气管的下端向下插入第二箱体的水中,进气管的下端在水中的位置能维持工作腔微正压。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在离心机主轴的轴承座上设置有与其轴封腔相通的轴封腔充氮口,轴封腔充氮口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工作时氮气气源能通过轴封腔充氮口向轴封腔内输送氮气、并使轴封腔内的氮气压力大于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在轴承座上还设置有与其轴封腔相通的轴封腔排氮口,轴封腔排氮口与插入第二箱体的水中的轴封腔排气管相连通,轴封腔排气管的下端在水中的位置能维持工作时轴封腔内的氮气压力大于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进一步地,前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中:在第二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口,在第二排污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第二排污口的第二排污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于进料管和/或机壳上的能连通氮气气源的充氮口、设置于液相出口的第一液位气封机构、以及设置于固相出口的关风机,能使工作腔内各部件始终在微正压的氮气环境下对悬浮液进行固液相分离,因此即使工作腔内的螺旋叶片与滤网之间发生相互碰撞产生火花,也不会发生爆炸,有效防止离心机在工作时发生燃爆,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困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所示,所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在离心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心机的进料管和/或机壳上设置有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的工作腔充氮口,工作时能利用氮气气源通过工作腔充氮口向离心机的工作腔内输送氮气、并使离心机的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维持在略大于大气压的微正压,在机壳的液相出口设置有能维持工作腔工作时微正压的第一液位气封机构,在机壳的固相出口设置有既能将过滤分离后的固相物料输出机壳、又能防止外界空气在固相输出过程中从固相出口进入工作腔的关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心机的进料管和/或机壳上设置有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的工作腔充氮口,工作时能利用氮气气源通过工作腔充氮口向离心机的工作腔内输送氮气、并使离心机的工作腔内的氮气压力维持在略大于大气压的微正压,在机壳的液相出口设置有能维持工作腔工作时微正压的第一液位气封机构,在机壳的固相出口设置有既能将过滤分离后的固相物料输出机壳、又能防止外界空气在固相输出过程中从固相出口进入工作腔的关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液位气封机构的结构包括:用于存储液体的第一箱体,在第一箱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排液口,在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在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上端与离心机的液相出口相连通,进液管的下端向下插入第一箱体的液体中,进液管的下端在液体中的位置能维持工作腔微正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在第一排污口处设置有可开闭第一排污口的第一排污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卧式螺旋连续过滤离心机中的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离心机主轴的轴承座上设置有与其轴封腔相通的轴封腔充氮口,轴封腔充氮口能与氮气气源相连通,工作时氮气气源能通过轴封腔充氮口向轴封腔内输送氮气、并使轴封腔内的氮气压力大于工作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同泽过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